“這得各支行自己定。”
王加根心裡又開始打晃兒。憑他對趙國棟的了解,支行肯定不會落實上級行的政策。管他呢!隻要給假就行,就算單位一分錢都不報銷,我也自費去讀。
拿定主意後,他就很堅決地報了名。乘車返回家裡,和老婆說起這事,老婆也支持,但還是讓他到趙國棟那兒争取政策。
“對了,媽寄來了三個書包。”方紅梅邊說邊進房間去拿郵件。
看過書包,加根非常感動。雖然東西值不了多少錢,但千裡送鴻毛,禮輕情意重。書包裡還夾寄了一封信。白素珍在信中說,書包是她一針一線自己鈎的,希望他們喜歡。另外,還講了加枝本來準備回國,後來又因為身體不好取消行程的事情。
“不過,你姐姐來信說,隻要身體狀況好轉,她會盡快回國的。探望闊别多年的親朋好友,看看中國這些年發生的變化。當然,她回國的直接原因還是看病。因為她去美國之後,身體一直不怎麼好。”白素珍在信中這樣寫道,“我讓馬穎的英語老師把加枝在美國的通訊地址抄下來,現郵寄給你,希望你一定要給你姐寫信。”
瞅着紙條上的英文字母,加根百感交集。
寫什麼呢?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又好像沒什麼好說的。自加枝去美國之後,他們姐弟就沒有書信往來。加枝這次打算回國,也沒有寫信告訴他。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信去講些什麼呢?要是不寫,母親的要求得那麼懇切,他不忍心辜負。雖說他們姐弟這些年斷了聯系,但王加根還是時常想起遠在大洋彼岸的姐姐一家人。收看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時,他總是通過主人公的生活經曆,想象姐姐一家在美國的生活情景。讀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他甚至幻想能夠與加枝合作,在進出口貿易上有所作為。現在既然有了姐姐的聯系方式,就主動給她寫封信吧!
在信中,王加根簡單地介紹了這些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當然,也提到了方紅梅和欣欣,以及他們全家方方面面發生的變化。他還饒有興緻地介紹新成立的孝北縣,随信寄去了一張孝北縣地圖,希望姐姐能夠為家鄉招商引資作點兒貢獻。
信寄出的第三個星期,加枝回信了。
她在信裡說,陪伴張德林到美國,她原本計劃攻讀博士學位,但上學不到一年,就因為身體狀況欠佳,又支付不起學費,停止了學業。美國生活成本高,張德林為數不多的獎學金,根本維持不了一家人的開銷。為了生存,她隻有支撐着羸弱的身子去工作。先是給一位準備到中國旅遊的美國人當教師,教别人中文。後來,又到中餐館洗碗洗盤子。最初的住房是租的。張德林放棄了農學專業,考上了美國的一所醫學院,從零開始學醫學,準備将來在美國當醫生。美國醫生的收入高,也比較穩定。張德林讀書的學校距他們的租住地很遠,每天早出晚歸。中午飯早上從家裡帶去,在實驗室裡吃。加枝經常一個人在家,倍受孤獨寂寞之苦。不過,現在情況好多了,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家裡買了房子,買了小汽車,經濟條件明顯改善。
“我們這些年,除了打工就是讀書,日子過得比較平淡。不過,尋常就是福。我們過慣了平順、安定、清純的生活,也喜歡在這種風平浪靜的環境中安身立命。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料理家務、帶孩子,閑暇也寫文章,中英文的都有。沒有發表,隻是為了驅趕寂寞,陶冶性情。兩個孩子的中國話講得不好,我每周六陪孩子去學習兩個小時中文。家裡人對話,也是一會兒漢語,一會兒英語,有點兒中不中,洋不洋的味道……”
對家庭經濟狀況,加枝談得很少,說他們的生活開銷主要靠銀行資助,治病靠醫療保險。她還說,兩個孩子知道有加根這麼個中國舅舅,非常驚訝和好奇。如果她回中國,很有可能把兩個小家夥也帶上。
關于招商引資,加枝也很感興趣。她說,看過加根郵給她的孝北縣地圖,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和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她感到非常親切,很願意為家鄉的建設出點兒力,作點兒貢獻。她先後聯系了好幾家公司,有的對投資娛樂度假業感興趣,有的對開發礦産資源感興趣,有的對幾家企業的技改項目感興趣。美國人并不在乎工廠規模大小和公司性質,重要的是要效益好。簡單地講,就是要讓他們的錢能夠生錢!加枝希望弟弟多收集一些信息資料,待她回國之後再詳談……
看過這樣的回信,王加根自然非常高興。尤其是姐姐一家人的合影,他更是愛不釋手。姐姐比出國時胖了,依偎在張德林懷裡,雙手摟着兩個胖乎乎的小外甥,開心地笑着。他為姐姐生活幸福而高興,為她在信中流露出來的熱情而欣慰。根據姐姐的要求,他對孝北縣的投資環境作了進一步了解,整理出了一套可供參考的分析報告。他望眼欲穿地期待姐姐回國,一次又一次地給媽媽打電話,詢問姐姐回國的具體時間。
“早着呢!”白素珍總是這樣回答。
有一次,白素珍突然問加根,希望他姐給他帶點兒什麼禮物。說是加枝來信試探地詢問過。加枝在信裡講,這些年在國外除了操持家務,就是生兒育女,一事無成。經濟上暫時還比較困難,家裡的汽車和房子都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買的,錢隻付了很小的一部分。他們還欠着醫院的賬,銀行的貸款也沒有還清……這次回國,她難得給親人們帶像樣兒的禮物。如果弟妹們有什麼要求,又在她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她是不會推辭的。
加根根本沒想過姐姐給他帶禮物。姐弟分别這麼多年,見見面,叙叙舊,比什麼都好,比什麼都珍貴。談什麼禮物呢?他于是寫信告訴母親,他不需要姐姐帶禮物。
幾天後,白素珍又來信說,加枝執意帶禮物,也有她的考慮。出國這麼多年,如果空着手回來,怕外人閑話……
加根覺得加枝的顧慮也有道理。為了不讓姐姐難堪,他就開始考慮需要什麼。家裡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似乎并不缺少什麼。讓姐姐帶點兒什麼禮物呢?這事把他難住了,于是征求老婆的意見。
方紅梅眼珠子一轉,回答:“我們不是馬上要搬家嗎?搬家後彩電肯定是要換的。聽别人講,美國生産的電視機質量好,價格又便宜。不然讓姐姐給我們帶台彩電回。”
“說什麼呢!”王加根斥責道,“一部彩電得好幾千塊錢呢!”
“我們不要姐出錢!讓她先墊着錢買回,我們按原價付款。對外人我們就說是她送的,這樣總可以吧!”方紅梅狡黠地笑着,“聽别人講,從國外自帶家電産品,在規定的數量内可以免交關稅,比在國内買進口貨要便宜得多。”
有這規定?王加根還是第一次聽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讓姐姐從美國帶台彩電回,還真是個不錯的主意。家裡那部彩電是托金安的老婆買的。說是打了九折,便宜了兩百多塊錢,但買回來的第二年就出故障。不是圖像不清晰,就是調不出聲音,或者既沒圖像又沒聲音,完全開不了機。已經修過好幾次,修理費就花了五六百塊。夫妻倆之前已經商量過,等銀行新住宅樓建好後,家一搬,就去買一部新彩電,把舊彩電淘汰掉。這段日子去武漢或者孝天城,他們總要到家電商場逛一逛,了解彩電的市場行情。如果能買一部進口彩電,價格又實惠,那當然是再美不過的事情。
老婆的迷魂湯把王加根灌得暈暈乎乎的。他非常興奮,馬上給媽媽寫信,陳述了自己的想法。
信剛寄出去,他又覺得這事不太靠譜。聽媽媽講,姐姐回國買飛機票的錢都是找别人借的。她哪兒弄錢買彩電?再說,兩個小外甥随她一起回,拖兒帶女,肯定有不少行李,如何把彩電帶回中國?他馬上給媽媽打電話,說不需要姐姐帶彩電了,謊稱他們對國外生産的彩電不放心,還是想買國産貨。
白素珍在電話裡告訴他,給加枝的信已經寄走了。
“沒關系的。她能帶就帶。萬一沒帶回,你也不要怪你姐。”
加根想了想,又說:“那我們先把錢郵給姐姐吧!”
“沒必要。郵費那麼貴,而且你郵的是人民币,在美國又不能用。”
加根想不出更好的補救措施,決定還是親自給加枝寫封信,說明事情的原委,囑咐她不用帶彩電。
信寄出去後,好長時間沒有收到加枝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