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快到了。一天中午,欣欣放學後回家,書包還沒有放下,就纏着正在看電視的爸爸,要爸爸幫她寫一首詩歌。
“寫詩歌?”王加根瞪大眼睛望着女兒。
欣欣于是向她爸說明了緣由:花園鎮一小要舉辦詩歌朗誦比賽,她想報名參加。
“老師說了,詩歌可以自己寫,也可以朗誦别人寫的。爸爸你是作家,就幫我寫一首詩歌呗。”欣欣小嘴巴抹蜜地恭維爸爸。
原來是這情況!王加根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女兒一直沒有顯山露水的機會,正好借這次詩歌朗誦比賽,讓她展示一下才能,增強自信心。
“我不久前發表了一首寓言詩,你就朗誦這首詩歌吧!”王加根起身進入卧室,找出刊載他詩歌的雜志,又指着那首題為《過河人與小木船》的詩歌說,“這首詩通俗易讀,适合于小學生朗讀。詩歌裡面有情節,有意境,背起來也容易。我們共同努力,争取拿個一等獎!”
欣欣從爸爸手裡接過雜志,興緻勃勃地讀起來:
過河人來到岸邊,
彎着腰,臉上堆滿了笑:
“你的品德令人欽佩啊,
最最高尚的小木船!
你載過了千百萬人,
自己卻在流水中浮泛。”
木船沉默不語,
讓他踏在自己身上,
劃到了對岸。
過河人放下槳,
大搖大擺地離開了小船。
“哎,且慢!
請為我抛錨。
不然,我會被流水沖走,
被大浪掀翻。”
回答是一陣冷笑:
“哈哈哈——
我再也不會過河了,
鋪在我面前的道路
寬廣又平坦。
我管你掀翻不掀翻!”
欣欣覺得這首詩歌挺有意思,就工工整整地抄在筆記本上,當天下午就背熟了。普通話讀得不标準的地方,還借助字典注上了拼音。
王加根自告奮勇,開始擔任輔導老師,訓練欣欣朗誦的快慢、語氣的強弱和聲調變化。邊示範邊講解,讓她體會過河人過河前的谄媚、過河後的冷酷等感情色彩。
欣欣模仿得還挺像那麼一回事兒。
接下來,王加根又教女兒運用面部表情和簡單的動作來刻畫形象,教她如何出場和退場……
整整一個星期,父女倆都投入到了詩歌朗誦比賽的準備裡。每天晚上,他們都在小木船上進入夢鄉;早晨眼睛一睜開,過河人又來到了岸邊。茶餘飯後的休息時間,全部被排練所占用。
詩歌朗誦比賽那天,王加根比女兒還緊張,完全沒心思上班。下班後回到家裡,見女兒趴在桌子上寫作業,就急不可耐地問:“怎麼樣?是不是一等獎?”
“屁獎!”欣欣氣呼呼地回答。
“二等獎?”
“狗屁獎!什麼獎也沒得到。”
“怎麼可能!你肯定是在騙爸爸。”王加根非常意外,懷疑女兒是在和他開玩笑。
欣欣突然哭了起來,嘴巴子如機關槍一般掃射:“你寫的什麼狗屁詩歌!你歌頌了什麼?贊美了什麼?人家朗誦的詩歌,有的歌頌共産黨,有的歌頌祖國,有的歌頌社會主義,還有的贊美學校、贊美老師、贊美好人好事。你卻寫什麼狗屁過河人與小木船!别的同學照着稿子讀,我還是背誦。他們的普通話沒我講得标準,朗誦得不如我有感情,結果他們都得了獎,我什麼獎也沒有拿到。嗚嗚嗚……”
見女兒哭得這麼傷心,王加根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這個時候他才突然意識到,忽視了詩歌的主題思想。學校舉辦的這次活動是“迎國慶詩歌朗誦比賽”,是為了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他沒有緊扣主題選擇作品,自然得不到評委們的認可。
想到這兒,他非常懊悔和自責,心裡萬分難受。另外,作為輔導老師,他也是不合格的。這種比賽,主是要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無所謂勝負。可是他呢?還沒開始比賽,就說什麼要拿一等獎,把女兒的期望值吊得很高,以至于失敗後,心理上的落差太大。
哎!合格的家長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