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望遊這個被稱作三百六十度觀看無瑕疵的男人手自然很好看,觸感也好,指節勻稱分明,指尖沾了點細膩的豆渣。白月舒忍不住用手去蹭了蹭,試圖揩掉那一點點的瑕疵,做完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做了些什麼。
“……”白月舒冷靜地放開手,避開紀望遊投來的目光,轉移話題:“他們對你做了什麼?”
紀望遊突然有點憂傷,眼神幽幽,略略停一停,才忍住想追過去把手槍回來的欲望,換過一本正經的語氣:“做的事多着呢。不過嘛,阿白,沒有他們做的事,就沒有我的降生了。”
“我是一堆在材料和公式整合下在實驗室裡誕生的産物,像我這樣的‘人’,同一批中都有很多。”
紀望遊盡量隐去個人情緒,輕描淡寫地說起:“天才的旁邊是瘋子,還有一些,瘋的都不是東西。這種實驗,當初沒有完備的理論體系,他們遍私底下動手,自己找人拉贊助,試圖搞出‘合格人類’,剛好滿足需要大量人才的贊助商,一拍即合,堪稱完美——如果不是報廢品太多的話。”
雖然描述實驗時說的是“造人”,但是白月舒注意到他用的是“報廢”,心一揪。
紀望遊說得淡定的像故事,仍舊難掩當年的血色彌漫。
報廢品,一千比一的比例,怕還是保守估計了。
這些小生命也會經曆相同的人類生長過程,往往到九個月後,才能初步測出他們的資質,然後進行篩選。
至于不合格的——都是“報廢”了,那還能怎麼辦,當然是銷毀掉啦。
也就是說,一千個人造生命中,隻有一個,是到達合格線上的——他們說,科學沒有完美,隻能說當前階段合格。
紀望遊當年還沒有名字,因為初步篩查出他疑似合格品,所以取了一個很靠前的代号“j”,在由小變大的試管中,清澈的瞳孔冷冷地注視着這些謙遜的惡魔。
他們那個地下研究所的所長,高鼻濃眉,五官深邃,手底下的研究員和試驗品們都叫他k博士——估摸是king嗎。
懷疑自己名字其實是“joker”的紀望遊不覺得自己是小醜,在他面前忙忙碌碌從不設防的那群人才是——畢竟沒有人想到一個一歲的孩子已經能思考并且在有目地觀察他們。
“J”一歲半離開試管後,因為一次次都很理想的檢測報告,基本被确定是“合格品”,也從黃膚實驗小組轉到k博士名下,待了半年。
他的日常生活,無非是吃藥,注射,學習,測試成果,适應在衆目睽睽下的生活,還有,目睹其他報廢品的銷毀。
光看外表誰能把他們和正常嬰兒區别呢。不過一個報廢打下,後面的程序就注定了——銷毀。
然後,在兩歲時,他又被帶出實驗室去,去一家撫育院,暗地裡養着,繼續觀測。
當初和白月舒笑說不知道那家撫育院叫什麼名字,那是實實在在的真話。因為怕他知道不該知道的東西,紀望遊不能和正常孩子交流,甚至不能到陽光下走走,他的一舉一動,包括吃飯睡覺,都被觀察着。
不過若是憑此說紀望遊活得憋屈又被動,那的确是沒有了解清楚情況。
别人想從他這裡獲得什麼,巧了,他也這麼想啊——畢竟他可是從一歲就開始僞裝,畢竟,joker最擅長的不是表演和僞裝嗎。
他很特殊,他們注視到他身上的眼睛熾熱又貪婪,他們想看到他的能力,年幼的孩子垂下深思的眼睛。監控的人誤以為天真的在打瞌睡的小孩,其實已經開始了他的反擊。
那就不能假裝平庸——不過,紀望遊記得那些紮在身上“助長”藥劑,想,也不能暴露完,既要讓研究所上下都知道他很有能耐,也不能一下就透了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