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異口同聲:“怨氣郵箱!”
………………
容小橘最近有些郁悶,她剛剛給一個她已經跟蹤随診四年的孩子下了診斷,推翻了自己之前的判斷。四年前,這孩子四歲。是幼兒園篩查,老師推薦過來的。這孩子的問題是沒表情,語言發育遲緩。情緒容易激動,目光不與人對視,遇事大哭大鬧,沒有其他表達方法。
容小橘診了半年,給出了結論——高功能自閉症。然而診斷後,随着這個孩子參與康複訓練的日子增加,容小橘對自己的診斷産生了懷疑。
自閉症兒童的康複訓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可能反複個幾百次,幾千次幾萬次孩子依然學不會。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超常的能力,但在人際互動上非常難教導。
可是這個叫楊白楊的小朋友隻三個月就開始将眼睛牢牢的盯在老師的眼睛上。一年之後楊白楊小朋友的各項評估名列前茅。有幾項還超越了同年齡段的正常孩子。兩年後,這孩子的互動成了康複機構的标杆,幾乎就成了活廣告。
楊白楊的媽媽,叫潘傑,是一個海歸女碩士,金融專業。四年前她踩着高跟鞋,一身高管範兒的走進自己的診室。跟兒子發育遲緩的狀态不同,這位潘女士可以說是精英的代表。容小橘至今仍記得她聽說“可能是自閉症”這五個字的時候一把拂掉了容小橘辦公桌上的所有東西。
然而半年後,當确診自己的兒子是自閉症的時候,她辭去了金融高管的工作,專心陪兒子康複。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白楊小朋友的能力開始突飛猛進。
潘傑辭職後情緒不太穩定,她跟容小橘咨詢,會不會影響兒子。容小橘給了她肯定的答複,并把自己的同事李大夫介紹給了她。那之後潘傑把兒子送去康複,自己就去李大夫那裡做心裡疏導。
然而沒過多久,潘傑的丈夫查出了三高伴随心肌梗死。三個人的治療費無法支撐,潘傑覺得自己差不多了,不再治療,錢都花在丈夫和兒子身上。
經過兩年的康複訓練,容小橘每次給白楊小朋友看診評估都在懷疑自己之前的診斷是否正确。白楊進步的太快了,快到他的表現完全就應該是一個正常兒童的速度,經過一年的觀察和仔細評估,容小橘做出了推翻自己之前診斷的結論。
她覺得很愧疚,潘傑離開職場,楊白楊的爸爸重病,很有可能都是自己這個誤診導緻的。雖然潘傑從來沒有怪她一句,但是容小橘自己覺得非常難過。
現在午休,容小橘正一個人在院區曬太陽發呆,身邊走過一個人,她拍拍容小橘的肩膀,容小橘吓了一跳,捂着胸口說:“幹嘛啊,吓死我了。”
李醫生笑了下,說:“想什麼呢?喊你兩聲都沒聽見。”容小橘歎口氣,說:“想白楊。”李醫生秒懂,摟着她的肩膀拍了兩下說道:“咱們精神科,診斷時間長,變化也多,誤診很正常。尤其是兒童期的高功能自閉症,本來就會随着孩子的成長,頭腦的發展而産生不同的變化。這東西又不是腫瘤,核磁一下就能看出來,隻能說白楊小時候可能發育的太過不均衡了,你别這麼高的道德感。”
容小橘揉揉眉毛,問李醫生:“潘傑一直沒再找過你?”李醫生聳聳肩,說:“她在我這裡的後期,恢複的挺不錯了。畢竟家裡三個人都病了,咱們醫院診費可是不便宜……”
容小橘點點頭,跟李醫生肩并肩回住院處。楊白楊這個話題起的有些郁悶,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說着,心裡就像綁了一塊大石頭。
就在這時,他倆同時聽到一個熟悉的人的聲音,那人說:“大夫?你說楊春城怎麼了?…………我現在馬上就過去!我馬上!馬上!”
容小橘和李醫生回過頭,正看到潘傑一手提着食盒,一邊把手機塞進口袋,飛快的跑過來。李醫生急忙問道:“潘傑怎麼了?”
潘傑“呼”的一下跑過去,聲音響在她倆耳畔:“大夫說我家孩子爸爸呼吸困難,讓我趕緊過去!”
容小橘和李醫生兩人對視一眼,迅速跟着跑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