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亡骨醫心 > 第16章 第十六章 七月十五(下)

第16章 第十六章 七月十五(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六溪村”三個字刻在村口一塊大石頭上。一直跟着關揚找到提前聯系好的老鄉家裡,四個人都沒再說話。

“我還怕你們迷路呢!”說話的老鄉正是當時關揚等人借着輿論幫忙維權的萬平,“剛說讓承祖去村口迎一下,你們就來了。”

“坐客車來的,路上耽擱了點兒時間。”關揚應付着,把手裡提的禮物放在小院。

“來就來,帶這麼多禮物。”

萬平說着,從屋子裡搬出幾張凳子,“趕巧開飯,多吃點,晚上還有活動呢。”

“活動?鬼節有什麼活動。”

關揚小聲嘀咕——經曆過路上的事情,他說什麼也不想和今天這個日子再沾邊了。

“我們那邊聽到最多的是中元節晚上要早點回家,最好不要獨自出門。這裡不一樣,這兒好像真的把這個七月十五當成正經節日過。”

萬平的媳婦把一盤又一盤菜端上桌,又不讓淩岓幫忙。他隻好百無聊賴地看着坐在門口的萬承祖把一個個黃紙折成的元寶往紙包裡塞。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

對于姜泠神不知鬼不覺出現一事,淩岓早就習慣了。

“中元節除了要祭祖迎神,還是祈求安康順遂的日子。城市裡發展得快,很多習俗跟不上發展,就沒有什麼容身之地了。”

“看得出來。有的農村在傳承傳統文化這方面做得是要比我們好。”淩岓點點頭,又饒有興趣地問,“這次見你,感覺你要比之前活潑很多,至少沒有上次那麼惜字如金了。”

“活潑?”姜泠一愣——從來沒有人用這樣的詞語形容過她。

“對,活潑。”淩岓也不猶豫,有什麼說什麼,“之前從湔山分開的時候,老鄭還叫你姜冰山來着。”

“姜冰山。”被起外号的人絲毫沒覺得被冒犯,她仔細琢磨着這三個字,心想:這算不算洪鐘說的“融入人群”的第一步?

“準備開飯啦!”萬平喊了一聲,打斷了兩人的閑聊。

菜已經擺齊了,可萬家人卻不急着上桌。

萬平和媳婦從裡屋擡出一張四四方方的木桌放在小院正中。身後的萬承祖捧着一尊神像,用紙巾擦了又擦,生怕沾上半點不幹淨的東西。

一碗自家釀的白酒和分放在不同的碟子中的各樣菜式被一同擺到神像面前;再點上兩根蠟燭和三支清香敬在神像下的牌位跟前,桌面上的布置才算完成。

萬平把自己的聾耳老父從屋子裡扶出來,一家人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朝着神像磕了三個頭。

“七月十五了,請老祖宗回家。”老人嘴裡念叨着,“老祖宗一定要保佑我萬家人丁興旺,多福少禍…”

第一次見這樣的場面,外來的四個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最後幹脆随着萬家人朝神像鞠了三個躬。

“老萬,你們供的這是什麼神啊?”動筷之前,關揚看了神像好幾眼,總覺得在哪裡見過。

“家神。”萬平分好筷子,解釋道,“就像東北那邊的保家仙一樣,隻管一家子的願望。不過我們的家神就是老祖宗,不信其他的。”

“原來如此。”關揚看着那尊神像,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究竟在哪兒見過。

晚飯結束後,黃澄澄的圓月已經出來工作了。院外響起一陣嘈雜,萬平趕緊招呼妻兒和客人一起出去。

出了門,淩岓等人才發現,六溪村的男女老少似乎都在這支隊伍裡了。

擡眼望去,不寬的路邊上每隔一步就有三支點燃的清香;香燭更是從路的那頭鋪到了這頭,那場面看上去實在是壯觀。

一路跟着人群前行,走到六溪村祠堂才停下來。

祠堂裡密密麻麻擺着牌位,大多數都姓萬。牌位前的長桌兩旁放着十幾束鮮花,桌上已經供滿了各式各樣的水果、點心和冒着熱氣的菜品。

“那是我們村長。”萬平小聲說。

頭發半白的中年人點了點頭,早就等在一旁、打扮成舊時戲班子模樣的隊伍便開始吹吹打打。一時間,大鼓、唢呐響成一片,舞獅舞龍上下跳騰。

“這比我們家過年還熱鬧。”淩岓看着新鮮,還不忘和發小吐槽一句這幾年越來越淡的年味。

熱鬧過後,村裡各家把塞滿元寶和紙衣紙鞋的紙包放在祠堂前,每個紙錢包都有一寸那麼厚。

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用這些紙包在草木灰畫的大圈裡砌了一座留有缺口的塔,每兩個紙包之間都夾了一張畫有駿馬的圖片。

圈外還放着一個大鋼盆,裡面盛着半盆清水。除了一支長火鉗,盆上還放着一把菜刀。

接着,村長拿了一支燃得極旺的香燭繞着塔走了一圈,嘴裡時不時念叨着“保佑”之類的字眼。

一切結束後,紙塔燒了起來,熊熊火焰照亮了整個祠堂。六溪村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下,對着祠堂整整齊齊地作了三個揖。

“你跟着湊什麼熱鬧?”看見賀一川也彎腰作揖,關揚下意識扯了她一把。

“入鄉随俗嘛。”賀一川盯着燃燒的紙塔回答。

衆人回去時,紙塔還沒燒完,祠堂那兒隻留了村長和那幾個年輕人。

路上,萬平在最前面走着,順便給四個外來的客人講了講剛剛看到的那些習俗。

根據萬平的說法,堆包成塔是為了彰顯對祖宗的敬意和誠心。塔搭得越高、越好,燒得就越久,也就意味着老祖宗對今年的祭祀越滿意。

夾在紙包中間的馬叫做“駝錢馬”;紙塔的缺口則代表着亡者領取紙錢的路口;鋼盆和上面的火鉗、菜刀是為了防止無主的孤魂野鬼靠近,搶了燒給祖宗的财産。

“這些都是為了讓老祖宗能順利取到錢。”萬平從小土垛子上跳下去,“祖宗過得好,就能保佑我們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換句話說,等到紙塔燒盡,老祖宗們就能心滿意足地回到天上地下,這些子孫後代也就能繼續享受庇佑了。

“純封建迷信。這要放在安城,高低得被舉報成破壞環境。”關揚暗自腹诽,面上卻還得擺出一臉驚歎。

“萬哥,咱村子怎麼把祠堂建在樹林前面了?”

淩岓看萬平滔滔不絕的樣子,趁機打聽起了祠堂後面的秘密。

前面的人腳步一滞,“問這個幹嘛?”

“害,就是單純好奇。”淩岓故作不在意,“要是不能說就不說了。”

“也沒啥不能說的。”萬平低下頭,想了老半天,“以前的人說把祠堂建在樹林前面,老祖宗就能保佑這片山林一直有好東西嘛。”

“好東西?什麼好東西?”關揚趕緊追問。

“能有啥好東西啊。我們這些人,放在以前那就叫山民。山民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