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師尊棄我,抄他老窩 > 第134章 碧血之叛亂(上)

第134章 碧血之叛亂(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個已然腐朽到病入膏肓的王朝,注定要終結于這個時代,甚至是他們親手所為。

一個王朝的結束,将會是下一個王朝的開端。隻要時光沒有走到盡頭,這片大地上的族群沒有盡數滅絕,龍淵時空沒有被摧毀,就會循環往複,輪回不休。

風卷着高天的流雲幾番聚散,空中的血腥味随之飄來蕩去。謝重珩的精神稍稍緩過來點,鳳不歸有時邪性一起,也吸取那些死去之人的血氣和流逝的生機。

日子一天天随日升月落寂然滑過,喧嚣的飛星原終于再度安靜下來。執行完帝王旨意,甯氏軍剩下的人馬不敢久留,以免再度招來猜忌,迅即撤離,原路返回星峽海前線。

隻留下三千裡荒原廢墟,屍橫遍野,百姓流離。

走投無路的流民聚成小股勢力,一時間匪盜橫行。然而甯氏不敢擅自駐軍,官府力量微弱,朝堂顧及不到,地方名流被剿滅殆盡,再無一支像樣的隊|伍能維護當地的安甯。

整個飛星原幾乎成了三不管之地,有如另一個時空。

甯氏軍掃|蕩完畢後,帝王仿佛再沒有要借叛亂問罪碧血的意思,卻也沒有放了困守甯氏府的一幹人等,而是照此前所言,果然命有司詳加查察。

六族關系錯雜,雖有不少利益沖突,但從與帝王博弈的角度而言,又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其餘五族不會眼睜睜看着甯氏倒下,都在竭力從中斡旋。明眼人也都知道,甯氏并沒有真正參與叛亂,根本不會查出相關鐵證。

自永安至地方,大局似乎暫且穩定下來。

謝重珩卻越發不安,仿佛身處暴風雨來臨之前的詭異平靜中。

昭明帝一心要削奪六族的權柄,可謂用盡手段,當初前往飛星原更是為了提拔徐家取代甯氏,以至于涉險。如今怎能輕易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怎能就此出盡心中惡氣?

他的傷勢日漸好轉,落腳之處又是個廢棄村莊,遠離郡城,荒無人煙,輕易不會跟外人遭遇。幽影們盡皆放松了些,他卻仍舊繃緊如弓弦。

沒來由地,他總覺得自己這段時日病得有些糊塗,似乎遺漏了一點關鍵之處。

安穩日子并沒有過多久。沉郁中,打探消息的幽影帶回來一條情報:朝堂遣出一支玄甲兵,以加強行宮防禦為名,要求入駐太平郡城。

甯氏駐軍本就不多,且太平郡确然離行宮不算遠,這個要求合情合理,隻得大開城門相迎。

心緒震蕩之下,謝重珩當場捏碎了一隻茶盞。

他們停留之地是太平郡的邊緣,碧血境與靈塵境的交界,但郡城卻是通往飛星原的要道。他是慣常帶兵之人,如何看不出此事背後的意圖和危機。

不要說他,連鳳不歸都猜到了朝堂打的什麼主意。

飛星原一馬平川,不設城池,如今更是沒有任何兵力和防禦,可直通京畿重地長甯府。郡城為朝堂掌控,明顯是為了設防。同時被接管的,應該還有飛星原北部的北琅州。

而這兩城,都是進入飛星原的門戶。

事出突然,根本來不及互通消息,都隻以為對方還在甯氏掌控中,少了自己這頭也不打緊。又顧忌着永安嫡系和旁系小輩,無法公然同朝堂撕破臉,去強行拒絕。

玄甲兵遠道而來,數量有限,隻能是為着暫時争取時間,又不會讓對方即刻感到确切威脅,說明朝堂後續還有極為迫切的、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和用兵計劃。

一切都在嚴防碧血甯氏進入飛星原。

如此不加掩飾的動作,隻能說明一點:懸在甯氏頭上的那把鋒刃,至此終于斬落。

再往深了想,昭明帝返回永安後屠宗親、平叛亂,雷霆手段,斬草除根,更大肆誅殺流民,一洩心頭惡氣。對甯氏卻隻是申饬,剪除其部分從屬勢力,未免太過輕巧。

不過都是拖延時日、麻痹天下而已,實則早已在暗中籌劃,要一舉鏟除甯氏。

不出謝重珩所料,很快,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天霹靂般,炸響在天龍大地上:碧血甯氏,反了。

洪荒神禽重明一族與凡人的後裔、天生臣服于身負朱雀血脈的大昭帝王的甯氏,五兵六族之中原本最不可能反叛的甯氏,數千年以碧血丹心為名鎮守一方邊境的甯氏,反了。

掌管兵部的司武令、甯氏現任掌執甯松羽的嫡次子,此前奉旨以撫慰使身份前往碧血前線勞軍的甯蘇曲,不顧永安甯氏所有嫡系族人,與尚在宮中的侍君、嫡親兄長甯蘇月的生死;旁系諸位實際掌握兵權的尊長,不顧所有困囿于王都的小輩至親的存亡,提調碧血北、中、南三區二十萬精銳,舉起重明振翅的旌旗,悍然向昭明帝和朝堂宣戰。

邊界一境叛亂的規模,遠非從前的武陵府城之亂和行宮之圍可相提并論,差不多等于當胸一刀和皮|肉之傷的區别。

真正的戰争來得如此猝不及防,卻又早有征兆。誰都知道它不可避免,隻是沒有誰能說清楚它什麼時候降臨,更沒有任何人能阻止。

直到此時,謝重珩終于想起,他忽略了什麼。

武陵府城之亂後,甯松羽等人近乎死纏爛打地上奏,不惜冒着觸怒昭明帝的風險,将甯蘇曲和部分嫡系子弟送回碧血境,原來果然是從那時起就斷定家族遭各方圍獵,已經面臨無可化解的危機,生死一線,試圖給嫡系保留最後一點血脈。

臨行前,隻怕甯松羽已經将他的嫡次子當成掌執,交托了後續種種事宜。

甯蘇曲敢反,必然是在碧血宗祠裡發現,那些身在王都的甯氏子弟的命燈已然大量熄滅,算得上全軍覆滅。

永安重明振翅旌旗已經倒下。碧血旁系再無掣肘,不願束手待斃,要為阖族上萬人的生死存亡争一争。

随着碧血反叛的消息一并傳到謝重珩耳中的,還有一點永安的事。

天下人都以為昭明帝下旨,派遣重兵将甯氏嫡系全數圍困府中,讓碧血旁系血洗飛星原諸世家名流後,此事就算揭過。隻待有司查清原委,将其問個“禦下無方、引發叛亂”之罪,适當懲戒一番也就罷了。

卻哪裡想到,帝王此舉一則為試探諸世家态度,二則為争取時間,一直在暗中布下置甯氏于死地的局。

此番帝王巡幸,竟遭叛軍圍攻,寵妃重傷,甯氏确實難辭其咎。其餘五族再如何明裡暗裡相護,這點卻無從辯解。畢竟哪一家都不便與謀逆有牽連。

見反抗不如預料中強烈,料定各族不會因此而聯手,昭明帝再無顧忌。

某日早朝時,重傷昏迷許久的大司樂終于醒了,卻是即刻命宮人内宦将他擡上了朝堂。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