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師尊棄我,抄他老窩 > 第135章 碧血之叛亂(中)

第135章 碧血之叛亂(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他掙紮着一息殘喘,嘔着血,當朝指認留花宴當晚,設宴的停雲台外某座假山中,前來侍駕的碧血名将甯長策與賢親王在此短暫密會,做最後的謀劃時,被他無意中撞見。

驚慌之下,他不慎露了行迹。甯長策先行離開,賢親王卻意圖殺他滅口,他正是因此而重傷。但或許終究是做賊心虛,又或許是蒼天有眼,被他拼死僥幸逃得一命。

彼時朝堂上已經為如何處置甯氏争論了許多時日。

關鍵點在于甯氏到底有沒有直接參與叛亂。有司固然拿不出能令衆人信服的鐵證;牽涉到謀逆,其餘五族也不能太過明着偏袒甯氏,隻能試圖迂回辯解,盡量将他們摘出去。

然而大司樂的出現,彷如在朝堂投下一枚堪能開山裂石的爆裂符,轟然炸碎了雙方的拉鋸狀态。

高明的謊言從來就不是半真半假,而是九句真話中夾帶一句半句、甚至幾個字的假話,如此才令人根本無從分辨。

隻怕連賢親王都從未想到,昔日他一向認為徒有一副好皮囊,除了做個漂亮的擺設和玩物之外,沒什麼用處的大司樂,在他死後,竟還有颠倒黑白歪曲事實,将他這個死人也一并利用的本事。

行宮之圍至今,衆人最大的疑慮是,按理說當時大司樂應該一直跟在昭明帝身邊,為什麼帝王沒有絲毫損傷,他卻差點殒命當場。

但這種問題大家也隻能私下揣測罷了,誰也不敢直接去問昭明帝。

果真如這奸妃所言,不僅他的重傷十分說得通,甚至整場叛亂似乎都能順理成章:

賢親王與甯氏勾結,朝堂上有甯松羽為首的嫡系,地方上有碧血手握重兵的旁系,朝野呼應,謀劃得當。外有甯氏裹挾的流民,兼且飛星原第一名流徐家全力協助,又有賢親王、甯長策這兩個内應,内外互通。

有這幾股足夠強大的力量合謀,方才能掌控大局,造成上次那樣的後果。

隻是當事諸人,如今僅剩大司樂與昭明帝兩位。知曉當日内情之人幾乎都已經盡數死于亂戰中,無可佐證,自然更無從駁斥。

除了謝氏,其餘四族也逐漸沉默了。唯有謝煜認為,單憑一人之言不足以令天下信服,仍是據理力争。

昭明帝高踞禦座上,聲嗓比他的目光更陰鸷:“洪荒時期,重明曾數次意圖取朱雀而代之的傳說,天龍大地人盡皆知。甯氏身為重明後裔,若不是陽奉陰違、早有反意,又豈能縱容逆賊為禍?”

“朕與宮妃此番遭逢大劫,幸得天地神明、先祖英靈庇護。如今活生生的人證在此,武定君還有異議,莫非是朕能逢兇化吉,活着回到永安,出乎謝卿的意料?”

分明是強詞奪理,甚至暗指謝氏若繼續向着甯氏,必是與其早有勾結。

話說到這個份上,哪怕是傻子也能明悟,昭明帝已然布置完畢,到了收網的時刻。所謂“證據”隻是為了給天下人看的,真實與否其實并沒有那麼重要。

否則,何以在帝王剛好需要的時候,昏迷許久的大司樂就剛好醒了?

這番指證直接定了甯氏謀逆之罪。哪怕是出自曾被民間唾罵的“奸妃”之口,也不妨礙黎民百姓被人刻意地稍加引導,就深信不疑。

天下人群情激昂,聲讨甯氏的聲音此起彼伏,盡皆稱之為“反賊”、“禍亂”。

聞聽此事,謝重珩憤懑難忍,越發生出無力到絕望之感。

瞥了一眼面無表情的人,鳳不歸仿佛安慰般拍了拍他的肩,拖腔懶調地,說的話卻十分戳心:“這所謂的‘證言’對我們來說,隻能算漏洞百出。但也就僅僅是對我們來說,而已。”

假山密會之事,他們比大司樂知道的更多。至于這位寵妃一身重傷究竟是怎麼來的,他們清楚,當事的大司樂和昭明帝也都清楚。

青年沉默許久,不無譏諷地道:“與賢親王勾結的,分明是那奸妃舊日的心上人徐五公子,或者說,橋本裡雍。”

“我雖未親見甯長策将軍的死,卻也能推測出,這位一生抗擊尾鬼、令尾鬼忌憚不已的碧血名将,必然是為護昭明帝而死于亂軍之中。”

“忠肝義膽,國之柱石,死後卻還要背負如此污名,被人橫加利用,對付他的家族。尾鬼正愁無計可施,大昭竟主動相助,自毀邊境重臣世家,打開關防缺口,甚至都無需敵人提起。”

前世謝氏阖族被誅滅,好歹還是敵人開出的第一議和條件所要求。想不到重活一世,昭明帝竟是越發長進了。謝重珩終于冷笑出聲:“好樣的。”

“這等善解人意,若是在尋常人家,隻怕兒子對父親都未必能孝順到如此地步。我若是尾鬼國主,真不知該如何做,才能聊表贊賞之意。”

“你再憤怒又能如何?”鳳不歸端過來一碗藥,慢悠悠地道,“莫說你當時不在永安,根本無法做什麼,縱然你現在出面為甯氏澄清、正名,你覺得會有幾個人聽你說?”

從前一貫怕苦的人眉也不皺,将整碗苦藥一飲而盡,劍眉杏眼都漫上了幾分頹然,不再言語。

人們從來隻願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有多少人會管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前世謝氏被誣謀逆時如此,如今甯氏倒下時亦是如此。

漫長的曆史都是由一圈一圈的輪回組成。總有些東西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永遠不會有任何改變。

永安嫡系的下場究竟如何,謝重珩尚且無從得知,但連碧血旁系都不顧所有被圈在王都的小輩,悍然反了,也可想見一二。

然而哪怕他知曉前世謝氏的遭遇,對昭明帝的殘暴狠辣有所預料,任是如何往壞處想,也絕料不到他究竟用了什麼方式,處置這支曾被大昭聖祖親賜碧血丹心之名、世代以血肉守護王朝安甯的重臣。

嫡系被滅雖事出突然,但碧血境明顯不是倉促起兵,确信永安中人出事,甯氏軍即刻一分為二。更大的動|蕩彷如滔天巨浪,自星峽海岸席卷而來。

一部分以艨艟艦隊為主,仍然留駐前線,鎮守星峽海沿線對抗尾鬼,以防前後受敵。

另一部分包含了騎兵、步戰和飛舟戰隊的大批精銳。将士們撤離戰場,調轉刀鋒,裹挾沿路的所有從屬名流和甯氏直接掌控的駐軍,一路勢如破竹,殺向身後的王朝。

朝堂對此更是早有準備,提前布了局。兩支玄甲兵,分别接管了飛星原東部的太平郡,和北部的北琅州,以此為界,将大批甯氏軍阻在城外。

玄甲兵同鷹羽營一樣,都是直屬帝王的精銳,隸屬于永安北三營,連司武令甯松羽及其掌管的兵部也無權調動。但一則玄甲兵長途奔襲,根本沒有休整的時間,二則人數極為有限,三則畢竟對當地各種情況并不了解,縱然隻是堅守不出,也很快陷入被動。

甯氏軍卻是世代駐守碧血境的一方霸主,此番又是挾着焚天的怒火,為報仇雪恨、搏殺出一線生機而來。其兇悍勇毅,絕難想象。

飛舟戰隊與地面部|隊配合默契,一日一夜猛攻之下,城門岌岌可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