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三殿下、郡主、謝甯軒齊齊坐在我的小院中,商讨入宮的具體細節。
聞得郡主将陪我一道入宮,我吃了一驚:“不是說安排我扮作侍女,混在内廷司嗎?”
“那隻是前晚我草率的想法,回去細究,我就發現,這不是個好主意。”謝甯軒道。
郡主點點頭:“内廷司那易主薄最愛嚼舌頭,他是太後親信,萬一察覺了可怎麼好?還是我陪你去,直接就住在太後寝宮!”
“啊?直接住太後寝宮?豈不更危險!”
“義妹這就不知道了。”三殿下卻道,“一來,姝兒隔段時間入宮陪太後小住已成慣例,無人會對她帶去的侍女刁難,甚至不會過多矚目;二來,姝兒熟悉宮中大小管事,到哪都有薄面,你想去何處調查,她都能合理引你進去。”
“第三嘛,有我伴着你,也安全呀,為你保駕護航!”郡主拍拍胸脯。
“這、這怎麼好意思?拖累姐姐你了呀。”
“怎麼不好意思了?”三殿下笑,“你去查案,不也是幫我的忙嗎?咱們一家人,還客氣什麼。”
“就是,左右在宮外也無聊。你不知道,湘湘去了幽州探望哥哥,蝶吟陪母去白雲觀小住,楚歌外祖大壽,她也南下了。京中連個陪我打馬球的人都沒有!還不如這時節去陪陪太後,讓她老人家高興高興。隻不過,”郡主絞着帕子,“我怕我做不好。你們都不在,就我幫着義妹,能查清楚嗎?”
“不必擔憂,”謝甯軒安撫,“你就正常做就行了。素日在太後跟前什麼樣,繼續什麼樣。”
三殿下彎彎嘴角:“至于查案,有義妹一個人,足夠了。”
郡主語氣輕快,說的好似天氣一般的閑話,但我還是心中感念。若非我一意孤行,大抵郡主是無需多呆時日的。
可住到太後寝宮真的方便查案嗎?
“其實反而有利了。”謝甯軒颔首,“因為這樁案子,與太後也有些關系。”
三十八年前,今太後誕下次子,也就是齊王。彼時聖上兩歲,尚在幼年。
四年後,即先帝康元十四年,元谪太子屆弱冠之齡,先帝聖心大悅,不顧當時旱災未平,堅持為太子舉辦祭天祈福儀式。
熟料,在前往祭宮的路上,卻遇到災民沖卡,亂作一團。等秩序恢複後,年僅四歲的齊王便失蹤了。
“我父王的失蹤,讓太後——哦,她當時還是珍妃——一蹶不振,病逝如山倒,很快便連膝下長子也顧不得,便托付于好友琳妃代為照顧。”
哦?難道這又是一個背刺閨蜜、奪子宮鬥的戲碼?
“琳妃膝下有一女,就是如今的多榮長公主。第二胎則生了個皇子,年歲與當年聖上差不多,但沒養活到一年,就不幸夭折了。她與珍妃素來交好,幼時的聖上養在她膝下,也能彌補喪子之痛,所以琳妃對聖上便十分悉心。等到珍妃身子痊愈,便索性與她共同撫養膝下一雙兒女。也正是因此,多榮長公主才會與聖上如此親密。”
“然後呢,這和案件有什麼關系?”
謝甯軒與三殿下對視一眼,正色道:“這樁令我們調查了一年之久的宮中謎案,便是二十八年前的琳妃之死。”
我有點懵:“琳妃之死?”
郡主掐指一算,登時坐不住了。“二十八年前?那不就是先帝康元二十年?那年、那年可發生了高嶺之變啊!”
高嶺之變,那樁發生在先帝時期的太子謀反案?牽扯進廢後胡氏、元谪太子及外戚胡氏家族,并逼得先帝離宮的政變。
據說先帝親率勤王之師不過一月便平亂了,之後太子賜死,廢後自裁,外戚胡氏及其黨羽被連誅屠殺,京城血流成河。
哦,這場政變,還牽涉到一個叫沈淵博的人,才有了五年前的平反一事。
這裡頭的彎彎繞繞我至今沒搞清楚,怎麼又和先帝琳妃之死扯上關系了?
三殿下解釋說:“康元二十年的七月初七,正是爆發高嶺之變的日子。而記載中,琳妃也是死于動亂當晚。”
我不解:“史書記載,元谪太子當晚發動兵變,但圍困尚未成,先帝親率羽林軍自缺口帶後宮逃生離京了呀。琳妃怎麼會死在當晚?難道是刀劍不長眼,誤傷了她?”
“不,”謝甯軒搖頭,“動亂前夕,她應該就死了。先帝帶後宮逃出皇宮才發現少了她,本以為是亂中出錯。可根據胡氏一黨被抓後交代的來看,廢後胡氏沖進朱雀宮的時候,琳妃已經躺在床上沒了呼吸。”
“等等等等,”我聽得更糊塗了,“講細一點,我還是有些不明白。琳妃到底怎麼死的?”
三殿下攤手:“這就是聖上命我二人調查了這麼久都沒查清的事。”
原來他們奉命調查的,便是聖上養母、先帝琳妃的死因。
“此案過去太久,又正值宮中動亂,不僅沒有多少記載,就連琳妃的屍身都在當夜的大火中被焚毀。當年的宮人死的死,外放的外放,我們光追查這些外放宮人,不就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嗎?還活着的、見過琳妃的宮人也沒幾個了,提供不了什麼線索,收獲甚微。”
我點點頭,理解的同時,也浮起更深的疑慮。
“聖上與養母關系密切,因而想要追查養母的死因,這一點我明白。但為什麼不在登基時查?這都過去了這麼久,自然難查啊。”
謝甯軒伸手捏了捏眉心:“因為聖上登基時,是以為查清了此案的。直到去年二月,忽然有了新的線索,聖上才會召我們入宮。”
“什麼線索?”
三殿下吸了口氣:“這樣吧,我從頭講起,否則你可能有些亂。”
“快說,哥哥快說!”郡主等不及了,拉着三殿下的袖子坐下連聲催促。
高嶺事變後,先帝攜後妃百官回宮,随即接到琳妃死訊。因屍身化為灰燼,當時核查的官員隻能根據生存下來的宮人回憶,大緻拟出了當晚發生的情景。
七月七日晚,先帝在琳妃宮中用晚膳,餐食端來尚未舉筷時,皇子居所傳來消息,最小的皇子生病了,先帝便離開去瞧。琳妃本也要陪同,但前些時日照料多榮公主受了累,疲倦體弱,先帝疼惜她,便讓她好生歇着。
随後宮廷巨變發生。等先帝平叛後歸來,斯人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