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向來不缺人才,但頂尖人才在任何行業都屈指可數。
卓曼趕在午飯前抵達位于陸家嘴的标志性大樓,在大樓内的日料店見了此次并購項目的負責人呂雲和兩位核心的成員,直白地給出早晨剛得到的黎越洋團隊信息。
兩家第三方機構上下樓的關系,業内跳槽流動也很頻繁,卓曼的信息定位到核心負責人,呂雲便着手發消息向熟人打聽起來。
卓曼大大方方地在一邊等着,慢條斯理地吃着不管飽又死貴的小點心,擺出一副沒打聽出什麼有用的消息就不用回樓上打工的霸道樣子。
呂雲是孫有儀介紹的人,她早年間第一個獨立負責的項目甲方便是孫有儀,那是在2010年左右,金融危機剛剛結束,經濟初初有複蘇的苗頭,孫有儀的産業幾乎都踩在了政策的風口上,她欣賞呂雲的聰明可靠,恰逢時運順通,連續綁定了呂雲四五年的項目,也間接幫助呂雲在公司立足成熟。
孫有儀是呂雲職業生涯中的貴人,即使她後來名聲漸顯,手上并不缺項目,真正100%投入的項目也越來越少,但隻要孫有儀有需要,她必定會盡心盡力。
卓曼為孫有儀做事時與呂雲合作過許多次,卓曼獨立出來後的第一個重要項目,哪怕再小,呂雲在所不辭。
不過半小時功夫,呂雲已經大緻把對方團隊的核心成員排列出來,又把核心負責人在官網的個人信息頁打開給卓曼看:“算是我們的前輩了,代理過很多知名的并購項目。”
卓曼迅速讀完,揚眉沉聲詢問:“雲姐有幾成把握?”
呂雲沉默一會兒,謙虛回答:“卓總不如把這個問題留到最後一輪。”
她不打包票絕對的把握,又輕松承諾最後一輪。
卓曼從前在孫友儀手下管理商業地産時主持過多起大型收并購項目,其涉及的标的金額遠大于遠舶,而如今因為黎越洋的介入,她不得不謹慎又謹慎。
黎越洋的團隊雖說是中外合資背景,氛圍管理上卻是純純傳統中資風格,呂雲的團隊雖是外資背景,在當下的經濟環境裡也已失去了早年間的優勢,但對接葡萄牙主事人卻有一套路子。
競争對手的情況已經大緻了解,亂七八糟的手段心眼卓曼一向不屑,當下要做的便是針對對手的特點聚焦自己的并購方案。
卓曼看着面前的幾位,笑道:“我們上去看看現在的方案。”
-
過了午飯的點,大樓下面的幾層餐飲商鋪冷清了些,卓曼跟随呂雲穿梭其間,恍惚想起幾年前第一次來這裡,那時孫有儀要收購一個家居品牌,手把手地帶着她從頭學習。
孫有儀告訴她,老闆要做的是猜測和決策,技術性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團隊。
往後幾年,卓曼很好的踐行着一個老闆要做的事情,卻又勤勉努力地融入團隊,每一個項目方案的邊邊角角都力求在掌握之中。
孫有儀曾笑她是大小姐的性子,小老闆的格局,大老闆要操管的盤子龐大,不應當把時間精力放在細節中。
而卓曼覺得“大老闆”飄然于事物之上,其實無趣,但她也明白,想要做個自己想做的“小老闆”,需要先學會做個“大老闆”。
大樓往上幾十層都是辦公樓,因樓層過高,電梯往往分段接駁,二三十層便要換一部電梯繼續向上,換電梯的中間層就成了打工人的休息區或是某些公司的接待區。
呂雲所在的公司就在某個中間層的上層,這一層的中間層挑高處理,留出大片落地窗旁的沙發休息區,是以上一層隻剩一半面積用作辦公樓,電梯坐上來,路過休息區,再乘一段小扶梯,便能到達公司門口。
這裡與她們的競争對手不過相隔一層,想到早上的那通電話,卓曼看了眼旁邊繼續向上的電梯,其實猜測、試探、打聽出任何信息都不影響一件事,那就是做好自己。
卓曼斂下所有思緒,讓自己思考方案本身,好在休息區氣氛也很安靜,連偶爾的交談聲都刻意放低了聲音,不過幾步路的時間,卓曼已經進入工作狀态。
身後的電梯口熱熱鬧鬧的一群人出來,呂雲用手肘碰了碰卓曼,示意她回頭看。
這一群人裡,為首的正是黎越洋。
黎越洋來了,一堆人到樓下等着接的,這并不稀奇,本來應該在出差的人突然出現在這裡,除了第一眼的驚訝,卓曼已經在幾秒内很快理清前因後果,倒不覺得是被欺騙,隻是覺得這很“黎越洋”。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那邊黎越洋也看到了卓曼,幾個小時前說在新加坡,這會兒又在上海撞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