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在諸将面前成竹在胸,但劉隽心中實無把握。
從前拿下漢中、合擊平陽,仔細想來都頗為僥幸,而回援漢中一戰慘勝如敗,記憶猶新。
自那戰後,隻厲兵秣馬不到一年,短短時間内,又要碰上石虎這麼一個強橫的對手,别說年歲尚幼的劉隽,就是箕澹等飽經沙場的老将,也難免心中發憷。
好在石虎也同樣年輕氣盛、缺乏經驗,否則再過幾年,以他展現出在戰事上的天賦,恐怕以晉孱弱之力,再難相抗。
就在劉隽焦躁惶然時,尹小成傳來北地消息,“石勒所都襄國大饑,谷二升直銀一斤,肉一斤直銀一兩。”
劉隽瞬間明了為何石虎執意要出城決戰,心下微定,計上心來。
劉隽端坐在馬上,身後“晉 振威将軍劉”的牙旗在風中飄展,其餘諸将亦各有将旗,雖旌旗滾滾,但軍容齊整,萬餘人馬肅容列陣,竟未發出多少雜音。
而在他面前,便是兵馬精強、殺氣騰騰的石虎軍——寒光四射的甲兵、膘肥體壯的駿馬、兇神惡煞的胡騎,無一不昭示着眼前敵寇之可怕。
劉隽視力頗佳,眯了眯眼,便捕捉到對面石虎的牙旗,在軍陣最中央,耀武揚威地搖蕩。
他在心中反複告誡自己莫憂莫懼,死死攥着手中缰繩,随即回身,目光穩穩地落在精挑細選的五六百名精兵身上。
“若是此戰得以不敗,便給他們起個虎豹騎這般威風的名字。”劉隽盡可能地和他們每一個人對視,暗暗想道。
戰鼓擂起。
建興二年,劉隽率軍一萬圍攻邺城,深挖地道,密遣死士潛入城内。
兩軍苦戰之時,忽見火光漫天,有人鼓噪曰糧道已斷,石虎軍中大亂,劉隽順勢追擊,又有内應打開城門,沖入城内。
石虎臨危不亂,指揮軍隊奮力反撲,劉隽亦不相讓,親率五百精銳步卒肉搏,邺城幾經易手,最終石虎率殘兵敗退。
此戰劉隽以一萬大敗三萬,聲威大震。
石勒本在平陽,聽聞此訊,順勢撤軍回援,雙方甫一交戰,劉隽便覺不敵,掠邺城三萬戶而去。
劉琨從弟劉希在中山合衆,領代郡、上谷、廣甯三郡人來歸。
此戰中,那五百精銳頗為神勇,劉隽很是滿意,給其命名為猞猁營,命劉耽為領軍将軍。
“虎豹豺狼,哪樣都比猞猁孫威風,為何獨獨要叫這個?”劉啟雖言聽計從,但對這名字也是一頭霧水。
衆人快馬加鞭返回漢中,劉隽正頭疼如何安置多出的丁口,隻心不在焉道,“猞猁孫是瑞獸,雖體格甚小,但行動迅疾,靈動機敏,兇猛善戰,甚至猞猁狲能鬥狼,将狼崽全部咬死。”
“胡寇奸猾似狼……”劉耽恍然大悟。
劉隽笑笑,他倒未想那許多,他想的是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司馬氏自司馬師、司馬昭以下,都繼承了他的狼子野心和狼心狗肺,正需猞猁狲這般的屠狼高手。
此番雖未完全奪回邺城,但牽制了石勒兵力,擄走數萬人丁,更解了平陽之圍,可謂一箭數雕。
另一個意外之喜,便是獲得劉氏宗親小一輩的認可,不獨劉胤、劉啟、劉挹等本就交好的從兄弟,劉演也從一開始的不以為然變得心悅誠服,自己留在兖州繼續作戰,卻把幼弟劉述托付給他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