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帶錯翻譯隻會讓我成神 > 第12章 第 12 章

第12章 第 12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隅州連續十多天下雨,在外趕路的行人,大都找到客棧或農家避雨,少有冒雨在外行走的。

就連溝通隅州東西的岷山商道,也寂靜了許多天不見人影。

這天早上,大霧似雨一樣濃,卻影影綽綽間有一隊車馬在霧裡行走。

一輛青布馬車,一輛下驷拉的貨車,前後還有六頭騾子。

另外十幾個腿上打着綁腿、腰間挎刀的青壯匆匆步行。

這是榮陽縣縣令上計的隊伍。(注1)

按慣例,每年地方官員們都要向上一層遞交“計書”,彙報一年的工作的情況。

一般都是在九、十月份,也不需要縣令親自送計書去州裡。

但今年的情況有些不一樣。

太祖平戰亂、開熙朝後,昭告天下休養生息。

今上上位後前兩年不改父制,今年年初改年号為天嘉,開始調整國策。

這改的頭一樣就是官員們的考績制度,将“上計”變為“考課”,新設考功司,任命“考使”。(注2)

聖旨說的很明白,之前百年亂世,官場糜爛、考績制度荒廢近乎于無,各地官員、世家橫征暴斂,民不聊生。

今萬象更新,當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朝中調整制度的本意不錯,可這就苦了信息不太暢通的小地方縣令。

有什麼從古至今的人生悲催事之一嗎?

有。

複習了三年,考綱改了。

榮陽縣縣令按照“上計”的慣例寫了團花錦簇的計書,上下打點好了各路關系,還給州裡刺史的親戚送了重禮。

朝中旨意一下,上計變成考課不提,負責的官還多了個“考使”,考狀依然由刺史宣讀不假,但送考狀進京的卻是新的朝集使。

這些都是需要全新的、需要打點的關系啊!

三年一調任,最後一年的考核尤其重要。

榮陽縣令為了從窮到吃不起飯的下縣調去岷山西邊的中縣,小半家财都在這三年送了出去。

青布馬車中擠擠挨挨坐了三個人,當中間的不斷擦汗的那個就是榮陽縣令。

“東翁不必緊張,聖旨初下,想來州中各縣消息雖然靈通,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東翁這般鐵意的。”

榮陽縣令右手邊、服飾略微樸素些的文士,捋着胡須寬慰道。

榮陽縣令勉強苦笑了一下道:“是這霧氣,過于潮濕了。”

說着又從懷裡掏出絲帕來擦汗,為了給自己找補,縣令還轉頭向左手邊:“縣尉的額頭也見汗。”

被拉來遮羞的縣尉束袖短袍,雖布料華麗,卻俨然是武夫打扮。

脾氣也是武夫的直腸子,不僅沒有給上官緩解尴尬不說,反而張口就是戳心窩子的話:

“梨縣都比我們榮陽富裕,更不要說岷山西邊的上縣了,那些縣令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明府才帶了一車獻金……”

縣令将手帕放回懷裡的手,直接捂在了胸口上,差點暈過去。

你道是還知道稱呼我為明府?

幹脆氣死我算了!

文士連忙打斷縣尉的耿直發言:“已經進入還未修理的私道了,路途不平坦,又恰逢大霧,還是縣尉身手過人,能護衛東翁周全。”

武夫縣尉這時候又突然通人情了,知道文士這意思是讓自己閉嘴。

剛好他身強力壯,本就潮濕的天氣,在這三人共車中憋的慌,于是點頭道:“私道不如官道平坦,我下車去帶隊走一段吧。”

縣尉幹脆利落的翻身下車,跟随在旁邊的執刀人向他拱拱手,讓出一個位置來。

車中剩餘二人稍微松了一口氣,也敢說一些稍微隐秘點的話題。

“考課最看重的功績是新增戶口,這與刺史府透露的墾荒複耕完全不同,計書的方向全寫錯了!”

縣令搖頭憂愁一會兒,拉着文士的手兩眼含淚:“還要濟成幫我趕制一篇新計書才行!”

長須文士、字濟成,含笑提醒道:“東翁,現下已經是考狀了。”

“啊對!考狀、考狀!”

看了眼依舊心神不定的縣令,濟成不知想到什麼,緩聲道:“可這考狀的行文制式,也隻有到了州府中,才能探聽一二,到時東翁還是要多多宴請各方,以探聽消息。”

州府繁華,與偏遠的下縣可物價可不一樣,宴請也是需要花大價錢的。

縣令聞言閉了閉眼,緊皺的眉頭中竟有決絕之意:“我明白這次考課的重要。提前一個月走、親自前往、帶上了全部家底,自然是要有所收獲,不差在宴請這一節。”

濟成撫着長須微微點頭。

他家東翁雖然貪财,但向上爬的心意也是很堅決。

榮陽縣一個财政糜爛的下縣,确實搜刮不出多少好東西,不過東翁與縣中富戶交換了一筆。

戰亂後世家寒門落魄,但還有埋金和珍奇物件,送到州府也不嫌寒酸。

正因為車馬上獻金的價值甚高,榮陽縣令才把縣尉和縣中最精銳的執刀人都調來壓陣。

縣令擔心的不是岷山中的妖鬼,而是将出山路時流竄的盜匪。

天下雖然平定,但山溝裡盜匪還是不少的。

說起來,榮陽縣令之前的重禮也不算白送。

這岷山中最大的妖鬼大王是東山虎君。

而縣令在州府中打點的關系之一,就與虎君有交易。

看在這層面子上,榮陽縣令才敢走岷山中這條還未修好的商道。

官家公務出行一般走“官道”,小民私自踩出來的道路叫“私道”。

隅州被岷山分為東西兩邊,溝通東西兩邊的官道,早在戰亂中廢棄,反而是民間開辟的私道發展衍生為商道,更近也更平整些。

刺史早先上書朝中,并發布政令,要求各縣征召役夫,将這條商路修整成新的官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