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炮灰農家子考科舉,在追妻火葬場文裡 > 第54章 第 54 章

第54章 第 54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也。何以言之?孝文得賈誼之說,然後待大臣有禮,禦諸侯有術,而至于興禮樂,

系單于,則曰未暇。故曰“儒術略用而未純”也。若夫用老之失,則有之矣。始

以區區之仁,壞三代之内刑,而易之以髡笞,髡笞不足以懲中罪,則又從而殺之。

用老之失,豈不過甚矣哉!且夫孝武亦不可謂用儒之主也。博延方士,而多興妖

祠,大興宮室,而甘心遠略。此豈儒者教之?今夫有國者徒知徇其名而不考其實,

見孝文之福殖,而以為老子之功;見孝武之虛耗,而以為儒者之罪,則過矣。此

唐明皇之所以溺于宴安,徹去禁防,而為天寶之亂也。

伏惟制策有“王政所由,形于詩道,周公《豳》詩,王業也,而系之《國風》,

宣王北伐,大事也,而載之《小雅》”。臣竊聞《豳》詩言後稷、公劉,所以緻

王業之艱難者也。其後累世而至文王。文王之時,則王業既已大成矣,而其詩為

《二南》。《二南》之詩猶列于《國風》,而至于《豳》,獨何怪乎!昔季劄觀

周樂,以為《大雅》曲而有直體,《小雅》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夫曲而有直體

者,寬而不流也。思而不貳,怨而不言者,狹而不迫也。由此觀之,則《大雅》、

《小雅》之所以異者,取其辭之廣狹,非取其事之大小也。

伏惟制策有“周以冢宰制國用,唐以宰相兼度支。錢谷,大計也。兵師,大

衆也。何陳平之對,謂當責之内史,韋洪質之言,不宜兼于宰相”。臣以為宰相

雖不親細務,至于錢谷兵師,固當制其赢虛利害。陳平所謂責之内史者,特以宰

相不當治其簿書多少之數耳。昔唐之初,以郎官領度支而職事以治。及兵興之後,

始立使額,參佐既衆,簿書益繁,百弊之源,自此而始。其後裴延齡、皇甫镈,

皆以剝下媚上,至于希世用事。以宰相兼之,誠得防奸之要。而韋洪質之議,特

以其權過重欤?故李德裕以為賤臣不當議令,臣常以為有宰相之風矣。

伏惟制策有“錢貨之制,輕重之相權;命秩之差,虛實之相養;水旱蓄積之

備;邊陲守禦之方;圜法有九府之名;樂語有五均之義”。此六者,亦方今之所

當論也。昔召穆公曰:“民患輕,則多作重以行之。若不堪重,則多作輕以行之。

亦不廢重。”輕可改而重不可廢。不幸而過,甯失于重。此制錢貨之本意。命者,

人君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秩者,民力之所供,取于府而有限。以無窮養有限,

此虛實之相養也。水旱蓄積之備,則莫若複隋、唐之義倉。邊陲守禦之方,則莫

若依秦、漢之更卒。周官有太府、天府、泉府、玉府、内府、外府、職内、職金、

職币,是謂九府,太公之所行以緻富。古者天子取諸侯之士,以為國均,則市不

二價,四民常均,是謂五均,獻王之所緻以為法,皆所以均民而富國也。凡陛下

之所以策臣者,大略如此。

而于其末複策之曰“富人強國,尊君重朝。弭災緻祥,改薄從厚。此皆前世

之急政,而當今之要務”。此臣有以知陛下之聖意,以為向之所以策臣者,各指

其事,恐臣不得盡其辭,是以複舉其大體而概問焉。又恐其不能切至也,故又诏

之曰“悉意以陳而無悼後害”。臣是以敢複進其猖狂之說。夫天下者,非君有也,

天下使君主之耳。陛下念祖宗之重,思百姓之可畏,欲進一人,當同天下之所欲

進;欲退一人,當同天下之所欲退。今者每進一人,則人相與诽曰:是出于某也,

是某之所欲也。每退一人,則又相與诽曰:是出于某也,是某之所惡也。臣非敢

以此為舉信也。然而緻此言者,則必有由矣。今無知之人,相與謗于道曰:聖人

在上,而天下之所以不盡被其澤者,便嬖小人附于左右,而女谒盛于内也。為此

言者固妄矣。然而天下或以為信者,何也?徒見谏官禦史之言,矻矻乎難以入,

以為必有間之者也。徒見蜀之美錦,越之奇器,不由方貢而入于官也。如此而向

之所謂急政要務者,陛下何暇行之?臣不勝憤懑,謹複列之于末。惟陛下寬其萬

死,幸甚幸甚!謹對。

科考也是天子察納雅言的一種方式,相比朝臣的圓滑,還還沒有踏入仕途的舉子沒有明顯的立場,會根據本心來答題,往往能得出不一樣的見解,故皇帝提出問題,作為即将從仕的考生來說,舉子就要為其排憂解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