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車站 > 第41章 番外:纖纖(尾聲)

第41章 番外:纖纖(尾聲)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三年後,纖纖考上了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自願來到煙台的一個小漁村,在那裡的一所初中擔任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

這座小漁村坐落在一個完全與大陸隔絕的小島上。小島面積不足兩平方千米,據說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至今,島的北端依然保留着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小島與大陸相距萬米之遙,由于交通不便,平日裡隻能依靠漁船通航。一旦遭遇自然災害,整個小島便會完全淪為“孤島”。島上居民不足千人,主要以打漁為生,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島上淡水極為稀缺,平常僅靠收集并儲存地表雨水,經過過濾和淨化後飲用。整個小島僅有一所小學和一所初中,據悉是由一位旅日華僑出資修建。無論小學還是初中,每個年級都隻有一個班。小學老師幾乎要兼任所有學科的教學任務,初中情況稍好一些,每個學科也隻有一位老師負責授課。幾乎沒有人願意到這個偏遠又貧困的小漁村工作,所以畢業時,纖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學校所隸屬的教育部門的聘任,成為一名正式的在職公辦教師。

對于纖纖的這一選擇,父母自然是堅決反對。爸爸幾乎是咆哮般地沖她吼道:“就憑你這條件,還有在大學的成績,不考研也就算了,在大城市找個教師崗位那還不是輕輕松松的事兒?再不濟回咱這小城,雖然我不在教育口了,但憑我這麼多年攢下的人脈,也能給你找個好學校上班。你咋就這麼死心眼,非要去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媽媽則聲淚俱下地勸她:“閨女啊,爸媽都老啦,就盼着你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你這一跑那麼老遠,冷了熱了都沒人給你照應着,要是出點啥事兒,我和你爸那可真是幹着急沒辦法,你讓我倆這心可往哪兒擱喲!”

望着父母日漸蒼老的面龐,聆聽着他們一聲聲懇切的規勸,纖纖的心中也湧起一陣酸澀。然而,他們的話語卻絲毫未能撼動她的決心。其實早在七年前,當她踏上前往省城的列車之際,父母便已無法掌控她的意志了。三年的高中生涯,她極少回家。即便寒暑假,她也選擇留校學習,隻有過年時才與父母短暫相聚數日。高二的選科分班,乃至高考填報志願,她都未曾與父母商議便自行決斷。大學四年,因離家較遠,她更是長年不回家,就連春節都是在學校度過。父母想她想得緊了,千裡迢迢跑到濟南來看望她,她也僅僅是與他們吃幾頓飯,或是利用雙休日陪他們逛逛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而已,甚至與父母交談時也是淡淡的。她并非無情之人,隻是與父母着實沒有太多共同話題,更不想再回到這個令她厭惡并感到窒息的家庭環境之中。尤其是有一次,她無意間聽到媽媽悄悄對爸爸埋怨道:“都是章玉這小子把咱閨女的魂給勾走了。”自那以後,她覺得自己與他們更是無話可說了。她越來越覺得與父母之間仿佛隔着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也是從那一刻起,她更加堅定了遠離這個家庭、去追尋屬于自己生活的決心。

大一那年的暑假,她跟随學校的志願者支教團隊,第一次踏上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島。從那時起,纖纖就被這裡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在她眼中,這座小島宛如一顆被遺落在浩瀚大海中的璀璨明珠,散發着獨特而迷人的魅力。那海水,清澈得讓人驚歎。站在海邊,能清晰地看到海底的沙石和遊動的小魚,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這個神秘的水下世界。長達數公裡的海岸線也别具特色。海岸是由沙岸和岩岸混合組成的,岩石巍峨聳立,形态各異。每塊岩石都布滿了歲月的痕迹,坑坑窪窪,訴說着小島曆經的風雨滄桑。沙岸則潔白細膩,厚厚的細沙下藏着無數的貝殼,大部分都不再完整,卻在海浪的沖刷下潔淨而光滑。島上植被極佳,有大片的刺槐林,空氣清新純淨得仿佛能洗滌人的靈魂。島上的居民雖生活貧困,卻淳樸善良。纖纖最喜歡站在高高的岩石上眺望大海。每到那時,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就會撲面而來。海,是如此的浩渺無垠,它向遠方無限延展,直到與天際融為一體,讓人無法分辨出哪裡是海的盡頭,哪裡是天空的起點。海浪層層疊疊地湧來,永不停歇,每一朵浪花都是大海的怒吼,每一道波紋都是大海的訴說。在這浩瀚的大海面前,纖纖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如同滄海一粟。然而,正是這種渺小,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海寬闊的胸懷與偉大的力量,她甚至覺得自己的心胸也變得格外開闊,仿佛能容得下整個世界。此刻,她終于體會到章老師為什麼要給自己改名為“海天”,也隻有他,才配擁有這個大氣磅礴的名字。

在那個暑假裡,纖纖還意外地邂逅了兩個熟人——柳笛和蘇沐陽。那個黃昏,當纖纖看見柳笛靜靜地伫立在岸邊最高的那塊岩石上,一動不動地凝望着緩緩下沉的落日,而蘇沐陽則如一個忠誠的哨兵守在岩石下方,一瞬不瞬地盯着柳笛時,她忍不住發出驚喜的叫聲。兩人聽到她的聲音後,也滿心驚喜地飛奔而來。分别長達四年之久,再次相逢,三個人都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地緊緊擁抱在一起。一番暢談之後,纖纖方才得知,這個小漁村竟是章老師生前常常光顧的地方。“章老師曾對我說,高二的那個暑假,他第一次來到這裡,便立刻被這裡的大海深深地吸引住了。”柳笛漸漸陷入了回憶之中,“那一次,他在這裡整整逗留了一個假期,背着畫夾跑遍了海岸線的每一個角落。從那以後,每個暑假,他都會來到這裡,一住至少一個月。你看到那裡了嗎?”她擡起手指向西北方向,“那裡有一座面積不到四公頃的天然無人島,島上盡是大片大片嵯峨聳立的岩石,那是章老師最喜愛去的地方。我們也正是在那裡,将章老師的骨灰撒入了大海。”

纖纖的笑容瞬間收斂,臉色變得嚴肅而鄭重。她緩緩站起身,順着柳笛所指的方向竭力眺望。暮色将海面與天空糅合在一起,遠處的景緻已經模糊難辨。然而,在纖纖的心中,這個小漁村、這片海以及不遠處那個無人的小島,已然變得神聖起來。

“你每個暑假都來看他嗎?”纖纖情不自禁地問。

“我不必特意來看他,”柳笛平靜地回應,“因為他一直和我在一起。”

纖纖怔怔地望着柳笛,在那一瞬間,她的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潮水般洶湧上心頭。一旁的蘇沐陽也是一臉凝重,蒼茫的暮色中,他眼角點點淚光依舊清晰可見。

“不過我的确每個暑假都會來到這裡,而且會住上很長一段時間。”柳笛繼續用那平靜而自然的語氣說道,“過去是我爸爸,也就是蘇文教授陪着我。自從去年沐陽考上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後,這份‘苦差’就落到了他的頭上。”

“我可沒覺得這是一份苦差!”蘇沐陽連忙解釋道,“這裡的景色那麼美,簡直就是世外桃源。而且來到這裡,我總覺得離章老師又近了許多,仿佛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之中。”他看了柳笛一眼,“他一直和你在一起,可沒一直和我在一起,世界上,隻有你一個人有那份資格和福氣。”

“所以啊!對于你來說,這永遠是一份美差!”纖纖略帶調侃地看了蘇沐陽一眼,“一份求之不得的美差!”

這句話一出口,三個人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蘇沐陽有些羞澀,柳笛卻顯得很坦然。

接着,柳笛向纖纖講述了自己來到這裡的緣由。原來,章老師向來有寫日記和随筆的習慣,竹吟居中留存着大量他的手稿。章老師失蹤後,這些手稿就一直由蘇文教授悉心保存着。出于對章老師隐私的敬重,蘇文教授從未翻看。直至處理完章老師的後事,他才鄭重地将這些手稿交到柳笛手中。于是這幾年間,柳笛利用課餘時間,陸續把部分手稿整理成文集出版,諸如《風敲竹韻》《燕園記事》《人在巴黎》《故鄉的聲音》等。這些文集在文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連纖纖高中的語文老師和大學的教授們都在課堂上談論過其中的作品。自然,纖纖也将這些文集一一購買,與那本《海天寄語》一同收藏,反複閱讀,裡面的大部分文章甚至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

在整理手稿的過程中,柳笛意外發現了一部快要完成的長篇小說的手稿。這部小說就是以這個小漁村為背景,鮮活地展現了一家三代人在不同時代背景下與命運奮力抗争、努力擺脫貧困的曆程。為了創作這部小說,章老師多次來到這裡進行采風。他不辭辛勞,走訪小漁村的幾乎每戶人家,用心觀察村民的生活,傾心傾聽他們的故事。不僅如此,章老師還深入社會各個階層展開調查和體驗,同時查閱大量文獻,從而掌握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在竹吟居,他采訪後整理的手記竟裝滿了兩大紙殼箱。正因如此,小說對不同的時代背景描寫得入木三分,恰似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在讀者眼前緩緩展開;對不同階層的不同人物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每個人物都仿佛躍然紙上,有血有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對造成貧困的社會根源揭露得深刻入骨。章老師将這部小說命名為《赤潮》。因為他曾親眼目睹一次赤潮的爆發以及給小漁村帶來的災難性後果,那場景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他借此自然災害,形象地比喻諸如腐敗、貪婪、短視、傳統守舊思想的禁锢與阻礙,甚至是輸血式扶貧引發的惰性等因素。若這些不良因素不加以根治而泛濫成災,就如同海中無節制繁殖的浮遊生物引發的赤潮導緻魚蝦等大量死亡一般,這些因素也會制約經濟發展,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永遠無法擺脫貧困。通過這樣的描寫與命名,小說不僅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更引發人們對于貧困根源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如何根治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深入探索。柳笛和蘇文教授在閱讀了章老師的手稿後,都深受震撼。他們幾乎立刻做出了相同的判斷:這部小說一旦出版,必定會引起轟動。蘇文教授甚至斷言:“就憑這一部作品,海天就可以在現當代文學史上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可惜,章老師沒有把這部小說寫完就遭遇火災而失明了。不過慶幸的是,他已經列出了詳細的寫作提綱,包括情節的發展脈絡、人物間的關系及命運走向,甚至采訪手記都分門别類整理得清清楚楚。按照他的計劃,小說分為三部,每部約三四十萬字,三部合起來就是一百萬字。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已經完成并進行了修改潤色,第三部也寫了十萬多字,但尚未整理修改。看到這種情況,蘇文教授當即對柳笛說:“柳笛,你一定要替海天把這本書寫完,我負責聯系出版,就算是你們兩個人的合著。由此,你和海天的名字,就可以在這部注定傳世的著作中永遠并列在一起。”

纖纖越聽越驚訝,越聽越興奮。聽到最後,她竟然一躍而起,在原地轉起了圈子。她的臉頰绯紅,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一起一伏的胸口彰顯着她内心的澎湃。“太好了!太好了!”激動之下,她竟有些語無倫次,“柳笛,你一定要把它完成!替章老師把它寫完!你……是不是已經寫完了?”

看到纖纖興奮而急切的模樣,柳笛和蘇沐陽都忍俊不禁。柳笛将她按到之前坐着的那塊岩石上,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瞧你急的!寫一部長篇小說哪有那麼容易?續寫章老師的作品更是難上加難,我怎敢輕易動筆?而且蘇文教授說,如今距離小說創作的年代又過去了将近十年,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使小說内容不脫離時代節拍,就必須對第三部進行重大調整,增加新的情節,必要時還要改變情節發展脈絡和人物命運走向。所以每年暑假,我也會來到這裡,像章老師以前那樣進行采風。幸運的是,這裡的人幾乎都認識章老師,對他印象頗佳,我的采訪進行得十分順利,也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對小說的結構和情節走向有了比較成熟的構思與把控。另一個難題是,小說的前兩部章老師都是用手寫完成的,而現在出版社接收稿件都要求是電子版。整整兩大箱子的手稿,摞起來怕是得有三米高,要把這些手稿一個字一個字敲進電腦裡,談何容易?可為了創作的保密性,這件事又不能由外人去做。好在前年文俊考上了北大,去年沐陽和袁珂也雙雙考研成功,進入北大中文系,再加上成功保研的鄭欽典,他們四個利用課餘時間分頭将這七十餘萬字輸入電腦并校對完畢。有了他們的支持,我才能夠在去年暑假畢業後正式開始動筆。幸虧我和沐陽都在蘇文教授手下讀研,他特地安排我們研究同一個課題。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由沐陽一人承擔,蘇文教授隻給我一個任務——全力以赴把小說寫完。所以,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說創作上,現在已經寫了一半多了。這次來是為了後續創作進一步收集資料。如果順利的話,估計明年這個時候小說就能殺青,年底時就可以順利出版了!”

“太好了!太好了!”纖纖似乎隻會用這個“太好了”來表達自己的激動與興奮了。她一把拉住柳笛的手:“我和你們一起幹!别的忙幫不了,打打雜跑跑腿還是可以的。我們要在這裡支教整整一個月呢!”

于是,整個暑假,纖纖利用支教之餘跟着柳笛他們東奔西跑。甚至在支教結束後,她都沒有與同學們一同返回。她主要承擔将采訪錄音整理成文案的工作。蘇文教授為柳笛弄到一台在當時還頗為珍貴的筆記本電腦,纖纖就借助它把磁帶裡的對話一字一句整理出來。蘇沐陽對她整理出的文案贊歎不已:“嗯,确實不錯!文字簡潔生動,又不失其本來面目!難怪柳笛說你在寫作方面的天分比我高得多!”

“更重要的是,她的文字再也不發‘飄’了。”柳笛把話接了過來,“真的,纖纖,我看了你發表的好幾篇文章,每一行文字都很有生命力。以前章老師就對我們講過,寫文章不是别人教出來的,而是自己悟出來的。你的悟性本就頗高,隻要肯将生命之根牢牢紮在泥土中,所寫出的文字自然就能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是啊,正是你和章老師讓我懂得了這一點。”纖纖頗為感慨地說,“否則我還像個氫氣球那樣在天上飄呢,或者早就碎了,連飄都飄不起來了。”

直到暑假即将結束,纖纖才戀戀不舍地與柳笛和蘇沐陽道别。臨走之時,他們彼此留下了手機号碼、電子郵箱以及□□ 号。這些在當時尚未廣泛普及的“新生事物”,卻為他們的聯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纖纖誠懇地對柳笛說:“你就在北京安心寫作吧,倘若臨時需要調查什麼事情,就給我打個電話,我來替你跑一趟。我們學校距離煙台雖說也不算近,但畢竟比你們那兒要近上一半的距離呢。”

纖纖說到做到。在大二的那個學期,她果然為了那部小說數次往返于濟南與煙台之間。甚至整整一個寒假,她都駐紮在那個小漁村裡,就連春節也是在那裡度過的。她所居住的地方,正是章老師以前常常借住的那個老婆婆的家。五年前,老婆婆已然離世,她的兒子和閨女都另有住處,于是這個小院的幾間房子便空了下來。柳笛每次來到小島,也都住在這裡。老婆婆的女兒桑桑,如今已五十多歲了,就住在小院旁邊。聽聞他們都是章老師的學生,為了續寫章老師的小說而來,桑桑不僅不收房租,每天還會精心做好飯菜端到這裡。說起章老師,桑桑簡直是贊不絕口:“那小夥子可勤快了!天天幫俺媽幹這幹那的,照顧俺媽比親孫子還親。他也真聰明,學啥會啥,幹啥像啥。瞅那模樣、那氣質,一看就是大城市裡有學問的娃,可人家一舉一動一點嬌生慣養的樣兒都沒有,比俺們村裡的後生都樸實能幹。”她還告訴他們,章老師在調查走訪之餘,一直積極聯系市裡、縣裡、鄉裡共同投資,為小漁村修建一座三千多平方米的方塘,預計貯存淡水一萬多方。在他最後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這個工程終于有了些眉目。他離開後不久,工程便開始動工,半年後,方塘終于建成,大大緩解了小漁村淡水緊張的問題。“他臨走的時候啊,還給那方塘起了個名兒,叫‘寶島清泉’。方塘建成後,大夥為了感謝他,真就用了這個名兒。”桑桑感慨萬分地說道,“唉,可惜喽,這個他費了老大勁兒聯系建成的‘清泉’,他到最後也沒能看上一眼……”

纖纖的心中湧起一種糅合着辛酸的感動。此刻,她終于深切體會到了章老師那冰山般冷漠背後那不得已的苦衷。其實,早在看到章老師在北大的照片時,她就深切地感受到,那時的章老師開朗、熱情且活力四射,與平日所見的孤傲、冷漠、不近人情的他簡直判若兩人。如今,從桑桑的講述中,她又領略到了章老師的善良、樸實與熱心。這些,才是他真正的本色啊!倘若章老師失明後,人們能少一些憐憫與同情,多一些平等和尊重;少一些偏見和冷漠,多一些理解和關懷,那麼他定然不會用孤傲、冷漠、不近人情的外衣來武裝自己。她聽柳笛講,章老師失明後,也曾試圖真誠地與人交往,可收到的卻無一例外是高高在上的同情與憐憫,甚至還有帶着敵意的嫉妒與嘲笑。“如果他不那麼優秀,也許就不會受到那麼多的傷害。”柳笛的聲音中帶着幾分凄然。如今,曆經風雨的纖纖,終于深深理解了柳笛的這句話。她記得章老師去世後,尹鴻老師在那次教職工大會上曾沉痛地責問過自己:“難道優秀也是罪過?我咋就嫉妒得發瘋,非得去打壓他、擠兌他、污蔑他呢?”不幸的是,在那些自私、狹隘、短視、為一點私利斤斤計較、充滿偏見和冷漠的龐大人群中,優秀往往就是一種罪過,尤其是在巨大的劣勢中依然呈現出的出類拔萃的優秀,在他們眼中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自己,不也曾是這群人中的一員,對章老師進行無情的迫害與摧殘嗎?可即便遭受了這麼多殘忍的傷害,傷痕累累的章老師依然在無邊的黑暗與孤獨中,矢志不渝地堅信人性中良知的光輝,義無反顧地堅守正義、勇敢與高貴,執着無悔地向往光明。這,該是一個多麼偉大的靈魂啊!纖纖不禁想起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那句話:“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如今,纖纖覺得這句話就是為章老師量身打造的。所以,他在勇敢而從容地走向那輛摩托車的那一刻,一定不是帶着滿心的消沉與絕望,而是帶着對這個他看得通透卻依然熱愛的世界,對他深深愛着、牽挂着的人,對他沒有實現的夢想太多的不舍和留戀。而這部小說,也是他一個未完成的夢吧!

于是,為了能夠盡早達成章老師未竟的心願,纖纖毅然在這個小院中安營紮寨,整整度過了一個寒假的時光。白天,她不辭勞苦地四處走訪、調查,夜晚則将得來的資料精心整理成文字,常常一熬便是一個通宵。為了方便整理資料,她毫不猶豫地拿出平日打工積攢下來的全部積蓄,購置了一台最便宜的筆記本電腦。小漁村沒有網線,纖纖便隔三岔五地請桑桑的丈夫用漁船将她擺渡到對岸的龍海市,找一個有網線的鐘點房,把資料傳給柳笛,順便也能洗一個熱水澡。她深知柳笛同樣在争分奪秒,若不是遭遇寫作的瓶頸,是斷不會輕易給她打電話的。所以,為了讓這部意義非凡的小說盡快出版,纖纖不肯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桑桑常常說她簡直是在拼命,而纖纖卻回應道:“為了這部小說拼命的人可不隻我一個。我不過是做了一丁點兒微不足道的工作罷了。章老師值得我們為他去拼命。大家都在努力,我又哪敢在這裡偷懶呢?”

二月下旬,纖纖終于完成了所有的調查走訪工作。把最後一份資料傳給柳笛後,她請桑桑的丈夫駕着漁船把自己送到了那個離小漁村不遠的無人小島上。果然,就像柳笛說的那樣,這裡沒有沙灘,都是大片大片的岩石,嵯峨聳立,高接入雲。這些岩石不知存在了幾百萬年,每一塊岩石都傷痕累累,但仍然頑強而倨傲地挺立在這裡。纖纖就在一塊高岩上一動不動地坐着,看眼前那茫茫大海、蒼蒼雲天,看海浪拍擊着岩石,湧上來又落下去,看海鷗時而低空掠過海浪,時而振翅沖向雲霄,潔白的羽翼在陽光下閃爍着靈動的光芒……她知道,章老師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冬天,在這個小島上,與他心愛的大海融為一體。漸漸地,海邊的每一塊岩石,都化作章老師倔強挺立的身影;海浪的每一聲撞擊,都化成章老師低低沉沉的聲音。她就這樣坐了整整一天,直到那輪巨大的落日放射出滿天滿地璀璨而輝煌的光芒,将灰色的海面和天空染得一片火紅。

半年後,小說《赤潮》終于如期完稿。蘇文教授調動了他所能利用的一切資源和力量,讓小說以最快的速度通過了審核。接下來的排版、設計、印刷的每一個環節,蘇文教授都親力親為。他幾乎請來了相關領域的所有頂級專家,從紙張材質的挑選到字體字号的确定,再到封面設計,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而在市場推廣方面,蘇文教授更是獨具匠心。早在章老師的幾本散文集陸續出版之時,他就巧妙地借助媒體,隐隐透露章老師還有一部長篇小說正在由其學生進行收尾和潤色。人們對這位已經去世卻佳作不斷的青年作家早就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對他這部長篇小說自然滿懷期待。小說順利通過審核後,蘇文教授立刻聯系各大媒體和網絡平台,對《赤潮》即将出版的消息進行一種低調卻效果顯著的宣傳。在線上,他邀請了一些知名文學評論家,讓他們分享對章老師以往作品的感悟,并提及對這部神秘長篇小說的期待,由此引發讀者的熱烈讨論。線下,蘇文教授在各大城市的書店舉辦章老師作品回顧展,展示章老師的散文集以及一些創作手稿。在展覽的末尾,設置了《赤潮》即将出版的預告展闆,吸引衆多讀者前來參觀,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章老師新作的期待。就這樣,在未透露小說一絲一毫具體内容的情況下,蘇文教授成功營造出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氛圍。

終于,在歲末之際,這部凝聚着無數心血的作品,如一道絢麗的彩虹,在衆多期待的目光中橫空出世。果然,正如柳笛和蘇文教授預料的那樣,小說一經問世,便如一聲震天動地的驚雷,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紛紛被小說那史詩般的時代背景、飽滿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逼真的場景描寫、細膩傳神的情感刻畫以及力透紙背的文字表達深深吸引。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對貧困原因的深刻分析以及對消除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探索。人們驚歎于章老師對那些讓人們陷入貧困泥沼而無法自拔的種種原因的精準洞察和深刻剖析。這些洞察和剖析,連同那個“赤潮”的生動比喻,引發了社會各界對貧困根源的深刻思考,激發了大家對如何根治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熱烈讨論。在文學評論界,專家們對《赤潮》給予了極高評價。他們認為這部小說雖以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為背景,卻展現出宏大的社會主題,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強烈現實意義的作品。許多評論家紛紛撰寫文章,剖析小說中的主題、人物和藝術特色,進一步推動了小說的影響力。各大書店裡,《赤潮》被擺放在顯眼位置,前來購買的讀者絡繹不絕。尤其讓人驚訝的是一個離北京不遠的北方小城,各大書店上架的一千套圖書在第一天就被搶購一空,據說前來購買的讀者以某重點高中的學生和老師為主。他們的搶購帶動了全市的購書熱潮,僅第一周這個小城的銷量就達到了五千套。讀者們在社交媒體上紛紛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互相推薦這部令人震撼的小說。甚至各大高校也将《赤潮》列為重點讨論書籍,組織全校學生和各界專家學者深入探讨小說中的貧困問題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漸漸地,《赤潮》的影響力已不僅僅局限于文學領域,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企業界人士都開始正視和反思貧困問題。這種反思和探讨持續而深刻,甚至影響了數年後那場席卷全國的對貧困全方位大規模的宣戰。正如蘇文教授所言:“如果把《赤潮》比喻成引發社會變革的催化劑,這樣的贊譽也是當之無愧的。”

纖纖自得知小說完稿之日起,便時刻關注其出版動向。小說出版首日,她迫不及待地沖到書店,買下了上中下全套書籍。一回寝室,便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即便處于期末複習的緊張階段,她依舊抛下所有功課,廢寝忘食地讀了整整一周,終于将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通讀完畢。當她第一眼看到封面上“海天”與“柳笛”兩個名字并列在一起時,奪眶而出的淚水瞬間模糊了雙眼。而讀罷整部小說,纖纖不禁感歎,盡管參與了小說後期創作的采風活動,她依然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與深深的感動。或者說,正因為她熟悉那個小漁村,熟知小說後期創作的諸多背景故事,所以她才擁有了比大多數人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感受。那被貧困籠罩的小漁村,每一處簡陋的房屋、每一條泥濘的小路,這些她曾親眼目睹的景物,在章老師和柳笛的筆下,都成為貧困的具象體現。三代人跌宕起伏的命運,面對困境時的無奈與絕望,不屈服命運的倔強與堅韌,親人間相互扶持的溫暖與深情,每一種情感刻畫都細膩且深刻。而對腐敗、貪婪、短視、傳統守舊思想等不良因素毫不留情的揭露、犀利辛辣的諷刺、入木三分的剖析與批判,又讓纖纖感受到那熟悉的一針見血的風格。因此,放下書本後,她依舊沉浸在那種蕩氣回腸的感覺之中,久久回不過神來。

然後,她迫不及待地撥通了蘇沐陽的電話,第一句話就是:“快告訴我,柳笛究竟是從小說第三部的哪個情節開始續寫的?這部小說怎麼看都不像是兩人合著的。那風格要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哪裡不同,簡直就像一個人一氣呵成的那樣。我讀過柳笛以前的作品,她的寫作風格與章老師的有着很大的差異。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人的文風變得如此相近,幾乎相差無幾了呢?”

蘇沐陽輕輕歎了口氣:“豈止是文風啊,柳笛的言談舉止都越來越像章老師了——當然,不是我們平日裡所見到的那個章老師,而是蘇文教授所熟悉的章老師。蘇文教授甚至感歎:‘有時候看到柳笛,我竟覺得這兩個孩子都在我身邊呢。’一開始,我們都覺得柳笛是因為看章老師的文字看得太多了,不知不覺間就受到了影響。可蘇文教授卻說這不是根本原因。他說柳笛和章老師本就處于同一種境界之中,他們的思想與靈魂一直都是高度契合的。這一點,他們夫婦在與柳笛相處的這幾年裡體會得最為深刻。之前文風上的不同,是因為柳笛還沒有完全長大。當她經曆了這次磨難,又在北大深造了這幾年,對人性、社會以及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與感受,思想愈發成熟而深刻之後,她和章老師就仿佛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了。唉!”蘇沐陽的聲音中承載着無盡的感慨與動容,“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愛。死亡不僅沒有把他們分開,反而讓他們融合得更加完美,簡直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現在,再也沒有什麼能把他們分開了。”他沉默了片刻,又無比肯定地重複了一句,“再也沒有!”

纖纖恍惚了一下,耳邊又響起了柳笛的那句話:“我不必特意來看他,因為他一直和我在一起。”

“其實,不隻是柳笛,我們誰沒有受過章老師的影響呢?”蘇沐陽感慨的聲音又從手機裡傳出來,“我們雖然不能像柳笛那樣與他交融得那麼深,但我們從文學修養到人生态度,從思維方式到品格塑造,無不被他打上深深的烙印。尤其是你,纖纖,他改變了你的整個人,也改變了你的整個人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