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纖的眼眶潮濕了。她默默地撂下電話,擰亮了書桌上那盞燈塔形狀的台燈。溫暖的燈光籠罩下,她的思緒又回到了在省城讀高中的那三年時光。沒了父親權勢的庇護,她成了一名最普通的學生。新的身份褪去了她身上層層的光環,卻也讓她窺見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樣。衆星捧月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在這陌生的環境裡,她必須學會獨自面對一切。于是,她開始從高高在上的雲端走下來,把自己的根牢牢地紮在泥土之中。三年來,在這片泥土裡,她不斷成長與蛻變。她開始努力适應新的學習節奏,與同學們一起為了夢想拼搏。那些挑燈夜戰的日子,那些為了一道難題絞盡腦汁的時刻,都成為了她成長的見證。她也結識了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靠近她,僅僅是因為她這個人,而不是她的身份。他們一起在操場上揮灑汗水,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在他們的陪伴下,纖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當然,和每個高中的學子一樣,她也有過迷茫和困惑。每當此時,她就會像現在這樣,擰亮這盞燈塔形狀的台燈,讓那溫暖而明亮的燈光驅散心中的迷霧。而基座上那句“Know thyself”,會提醒她冷靜地審視自己的内心,從而找到人生的方向。有時,她也會翻開那本《海天寄語》,靜靜地讀上幾篇。那些充滿智慧、思想與溫情的文章,好似一雙神奇而溫暖的手,輕輕地撫平了她心中的焦躁、壓抑與不安。而當遇到重大挫折,承受沉重壓力或者面臨艱難選擇的時候,她就會從書桌的抽屜裡捧出那個小相框,凝視着章老師那雙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那如星光般澄澈純淨的目光,總會穿透層層迷霧,照亮她靈魂的最深處。那時,她就會想起柳笛的那句話:“别讓那雙眼睛失望。”如果還覺得自己缺乏勇氣,她就會翻出那盤磁帶,放在随身聽中,戴上耳機,靜靜地聆聽章老師的聲音。每每聽到那句“哪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陽,我亦無悔向着光明”時,一股強大的力量就會潮水般注入到她的心中。這樣的力量甚至讓她覺得生活中沒有什麼能将她的意志摧垮。就這樣,三年中,她由一個高高在上的公主,蛻變成一個勇敢追求夢想的普通女孩。她學會了堅強與獨立,也學會了如何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未來。
上了大學後,纖纖依然銘記章老師那句“紮根土地,用心生活”的囑托。她一邊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與生活的養分,一邊有條不紊地規劃着自己的未來。她早已認清,自己并非自幼以為的那般聰慧出衆,除了在寫作方面略有幾分靈氣之外,不過是一個資質平平的女孩。所以高考時,她毅然選擇了師範專業,将從教确定為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從章老師的身上,她已然看到一位優秀教師對學生産生的巨大影響。她渴望将這種影響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孩子從中受益。盡管她遠不及章老師那般出類拔萃,但正如尹鴻老師所言,她會竭盡全力教好每一個孩子,不為名利,隻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讓一直看着自己的那雙眼睛失望。
大一暑假的那次支教,讓她意外結識了那個與章老師有着深厚淵源的小漁村。大二寒假的常駐采風,又使她認識了那裡淳樸的村民。自此,每年寒暑假,她都會自願前往那裡支教,與村民和孩子們結下了深厚情誼,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小島。經過兩個假期的調查走訪和日常相處,她深刻認識到這個美麗小島所面臨的嚴峻教育現狀。這裡的教育落後,不僅表現在教育設備匮乏、教育資源稀缺以及師資力量薄弱上,更令人憂心的是人們教育觀念的滞後。村民們常常被眼前的生活所困,未能意識到教育對個人未來和時代發展的重大意義。在他們的認知中,讀書似乎并非改變命運的必由之路,而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這種無知與愚昧,将孩子們的未來束縛在狹小的天地裡。那時,她的心中便漸漸萌生了改變這一切的想法。然而,要想真正改變這種落後的面貌,僅靠幾個假期的支教遠遠不夠。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征程,必須有人紮根在這裡,用畢生的經曆去完成。那時,她就在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成為拓荒者中的一員。這個想法在當時還隻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可在閱讀《赤潮》的過程中卻漸漸明晰起來。小說中,章老師用大量篇幅深刻地描寫了這裡的人們因普遍未受過良好教育,觀念狹隘、短視且保守的狀态。他們在日複一日的生活中,被傳統的思維模式牢牢束縛,無法看到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多的可能性。這種觀念阻礙了經濟發展,更是造成貧窮的一大根源。同時,章老師也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表達出對這種現狀的深深憂慮,字裡行間充滿着對改變的渴望。這種渴望深深地撼動了纖纖的心。于是,在合上書的一刹那,她就下定了決心。如今,在這溫暖而明亮的燈光下,這個決心愈發堅定而強烈。她望着那盞章老師親手雕刻的燈塔形狀的台燈,不禁想起了小漁村裡那座有着上百年曆史的燈塔。仔細端詳,兩座“燈塔”竟驚人的相似。也許當初,章老師就是比照那座默默守護了小漁村一個世紀的燈塔來雕刻這盞小台燈的吧。她從抽屜裡小心翼翼地捧出那個小相框,凝視着那雙世界上最美的眼睛,凝視了很久很久。然後,她鄭重而堅定地說:“章老師,您在小說裡寫了這樣一句話:‘無論前路多麼艱難,這一切,必然要有勇敢的靈魂去擔當。’那麼,我就做這個擔當者吧。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勇敢,但我已經認定,這裡就是屬于我的那片星空,哪怕它如今是一片漆黑,我也要用自己微弱的光去一點一點照亮它,讓這片星空綻放出希望的光芒。”
于是,畢業後,纖纖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在周圍人疑惑的目光中,毅然來到了這個小漁村,成為這裡唯一一座初中的唯一一名語文老師。與她一同前來報到的,是一個名叫小霞的女孩,她是沈陽師範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交談中,纖纖驚喜地發現,小霞竟然就是桑桑那個一直在外地求學的小女兒。小霞也還記得章老師,并且一直親切地稱呼他為“大哥哥”。聽到這個曾經熟悉卻久違的稱呼,纖纖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表的酸澀與甜蜜。小霞卻一臉興奮地向纖纖講述起她記憶中的章老師:“我第一次見到大哥哥時才五歲,最後一次見到他也不過九歲左右,可我卻一直深深地記着他。那時,他常常給我講故事,講外面的精彩世界,講北大的校園生活。他對我說:‘小霞,你一定要考出去。你的人生絕不能被這一方小小的漁村所束縛。當你擁有了知識和能力,你就會見到更廣闊的天地,知曉無數不一樣的人生。你會有更多的選擇,無論是繁華都市的喧嚣,還是甯靜鄉村的質樸,都将成為你人生的絢麗底色。哪怕最終你回到這個小漁村,你的人生也會截然不同。因為你帶着外面世界的智慧和閱曆歸來,你可以用自己所學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就像一顆種子,隻有經曆了風雨的洗禮,才能在土地裡深深紮根,茁壯成長。’那時的我對這番話似懂非懂,但正是他的這番話,激勵着我在求學之路上堅持不懈,最終成為我們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這四年裡,我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一直在外面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在這種見識和體驗中,我終于一點點地理解了他話語中的深刻含義。最終,在讀了他的《赤潮》後,我選擇了回到家鄉。我沒想到他會把我們這個小漁村寫進小說裡,更沒想到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現在,我們這個小漁村可出名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紛紛前來考察投資,島外的人也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旅遊觀光。這麼多的發展機遇,更需要知識與文化。我覺得作為家鄉人,我理應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大哥哥當初說的那樣,走出去,不是為了逃離,而是為了更好地回歸。”
纖纖不禁感動而歎息了。章老師這短暫的一生,究竟影響了多少人?又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軌迹?她實在無法統計和衡量。但至少,他已經給這個不起眼的小漁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與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小霞所說,《赤潮》的轟動效應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将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裡。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經過科學考察後發現,這個自古以來就被貧困籠罩的小漁村,竟真如小說中所寫,是個名副其實的寶島,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這裡有着豐富的水産品,加吉魚、大對蝦、牡蛎、海螺、蛤蜊、螃蟹産量頗豐。尤其是被稱為“小島三寶”的海參、扇貝和石花菜,無論質量還是産量都堪稱上乘。章老師在小說中寫過這樣一個情節:這裡的人們因貧困看不起病,便在冬天每天吃一隻海參,以此保證一冬無病,而他們卻不知海參在外面的市場上已是天價。讀者們原本以為這隻是作者的虛構,來到這裡後才驚覺這完全是毫無誇張的寫實。此情此景,不禁讓大家想起章老師小說裡那句由一位鄉鎮幹部發出的呐喊:“如果讓這樣富饒的寶島長期被貧困籠罩,那簡直是對大自然慷慨饋贈的肆意亵渎,是對人類智慧與奮鬥精神的無情嘲諷,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最大的恥辱!”如今,人們親眼目睹小島的自身價值與現狀的巨大反差後,這聲呐喊愈發振聾發聩。于是,各種投資紛紛湧向這個面積不足兩平方千米的小島。冷藏廠、罐頭廠、凍粉加工廠、海參育苗場和扇貝石花菜養殖繁育基地都在火熱地建設中。當年那個投資興建學校的日本愛國華僑看完這部小說後,不僅再次加大投資為兩所學校重建校舍,購置了許多先進的硬件設備,還捐資在小島西北的高地上打了一眼一百二十米的甜水深井,鋪設地下管道送水進村,徹底解決了小漁村用水困難的問題。政府也加大投資力度,大力推進基建改造,将小漁村原本泥濘的道路修築成平坦的柏油路,同時建設了一座渡輪碼頭,方便遊客往來,還打造了貨運碼頭,助力水産品高效運輸。更值得一提的是還為小島接入了網線,讓小漁村與世界緊密相連。這個小漁村,從未像今天這樣,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機遇。
然而,即便如此,纖纖依舊深切地感受到小漁村教育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最讓她和小霞頭疼的是,在全國義務教育普及率普遍達标的情況下,這裡的義務教育普及率卻依舊偏低。蓬勃的發展勢頭不僅未能改善這一狀況,反而使其愈發嚴重。村民們在發展的浪潮中,看到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境遇的諸多機會。而這些機會需要投入更多的勞動力。于是,不少村民紛紛讓孩子辍學,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孩子,情況更是不容樂觀。許多孩子無奈地放下書本,投身于繁重的勞作之中。部分在校的孩子也僅僅是在學校挂個學籍,長期不見他們踏入校園的身影。這一切,讓纖纖和小霞感到無比棘手。她們深知,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立即行動起來。于是,她們利用整個暑假的時間,對适齡卻未上學的兒童家庭逐一進行走訪。她們沒有講述那些耳熟能詳的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而是向村民反複提及了一個他們熟悉且信服的人——章老師。她們對村民們說,若沒有章老師的這部《赤潮》,小漁村怎能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章老師若未受過那麼多教育,又怎能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就寫出如此轟動全國且影響深遠的小說?她們如同聊家常一般,談起了《赤潮》中關于教育的一個個生動故事和情節,以及章老師對此發出的感慨和議論,用盡可能通俗的話語告訴大家,現在這樣良好的發展機遇,更需要大量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如果隻顧眼前利益,而缺乏長遠眼光,貧窮依舊會像赤潮一般卷土重來。她們還把整部小說進行了壓縮和改寫,保留了最具說服力的内容,然後在中午時間,利用學校的廣播設備,以“長篇小說聯播”的形式進行播出。纖纖的播音才能在此時發揮了巨大作用,那聲情并茂的朗誦深深打動了周圍的村民,許多人像聽評書一樣,每天溜達到校園周圍去聆聽纖纖的廣播,思想觀念不知不覺就受到了影響,發生了改變。就這樣,在她們的種種努力下,開學時,一多半辍學的适齡兒童重新回到了校園,剩下的那些孩子也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陸續返回了學校。兩所學校的校長對纖纖和小霞贊不絕口,連龍海市教育局的領導都對她倆豎起了大拇指,連聲稱贊道:“還是大城市受過專業高等教育的老師有本事啊!”
開學後,纖纖正式踏上講台,開啟了自己的從教生涯。由于學校僅有她一位語文老師,她不得不承擔三個年級三個班的教學任務,其繁重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陸鲲老師。然而,纖纖依然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早在大二的時候,柳笛就将章老師那十多節講課的音頻拷貝給了她。經過大學那些系統的培訓,纖纖更能夠從專業的視角去品評章老師的課堂教學。她不禁感歎,并非教學科班出身的章老師,竟然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把别人十年二十年都難以弄明白的東西融會貫通,一登上講台便展現出他人難以企及的大家風範。這樣的人,僅僅用“天才”來形容實在是遠遠不夠。纖纖深知自己沒有章老師的水平和能力,無法照搬他的教學方式,但她一直努力汲取章老師教學中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與一中的學生皆是各校精英不同,這些初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纖纖無法像章老師那樣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所以她就從夯實基礎着手,不急于求成,而是将對學生們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語感的塑造,都融入到平日一點一滴紮紮實實的引導、熏陶和訓練之中。這也是章老師教學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在教學中,她尤其重視學生的習作訓練,平日的作文指導課和作文講評課絲毫不肯馬虎。盡管教三個班級,但好在每班隻有不足二十人,這些習作她還有時間批改。批改時,她沒有采用章老師那種隻有缺點的一針見血的風格。因為面對那些年齡小、基礎又薄弱的初中學生,她覺得還是要以鼓勵為主。不過每篇作文,她依然會努力找出那個最關鍵的缺點,準确而中肯地指出來,督促學生們改正。
除了正常的傳授知識外,纖纖還注重鼓勵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她力促學校用那位旅日華僑撥來的部分資金建立了一個小型圖書館,并親自挑選了一批适合初中學生閱讀的經典。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适時滲透這些經典的豐富内容和獨特魅力外,她還通過組織讀書彙報會等形式,讓學生們更好地領略經典的風采。她把章老師的那篇《經典的魅力》讀給學生們聽,并講述了章老師在從教的第一節語文課上,是如何将學生抛出的那些經典名著名篇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的傳奇經曆。她告訴孩子們,正是經過成千上萬本經典的浸潤,這個生命才如此美好而強大,才能在失明之後,依然能看到比别人更寬廣的世界,擁有比别人更大氣的格局;依然能用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争到底,從苦難的深淵中倔強地挺起身軀并再度創造奇迹;依然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守正義、高貴與善良;依然在被摧殘得傷痕累累之際仍舊熱愛生活,向往光明……她給學生們講了許多章老師的故事,尤其是失明後那些坎坷而動人的經曆,還給他們播放了章老師講課的音頻。孩子們都被這位給小漁村帶來巨大變化的傳奇人物的經曆深深感動,尤其聽到那句“哪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陽,我亦無悔向着光明”時,他們竟如當年纖纖和她的同學們那樣,不約而同地起立鼓掌。
就這樣,纖纖通過課内課外的不懈努力,一點點培養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改變他們的認知,塑造他們的靈魂。她成了學生們最喜愛的老師,她的語文課也成了學生們最愛上的課。連續三年,學校的語文成績和中考升學率都在穩步上升。即使那些沒考上高中的孩子,也經常回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他們說,自己如今真的相信,讀書能讓他們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在工作之餘,纖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繪畫和寫作。她已不再滿足于僅用彩鉛勾勾抹抹,而是改用水彩與油畫顔料進行創作。那些繪畫技巧,都是大學時從美術系蹭課學來的,說不上有多精深,卻足以讓纖纖有能力把眼前和心中的世界呈現在畫布上。她畫遼闊的大海和天空,畫嵯峨的岩石和奔騰的浪花,畫遠處的歸帆和霧霭中的燈塔,畫翺翔的海鷗和勞作的漁民……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在用生命和靈魂作畫,卻知道每一幅畫都是她内心的獨白,是她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悟。而寫作是她從大學起就一直在堅持的。她一直把文學創作當作心靈的出口和寄托。她寫得很随意,有生活的剪影、社會的寫真,也有頭腦中的思考和内心的感悟。但那随性而發的文字,卻都有着鮮活而蓬勃的生命力。正因如此,她的文章不時刊登在報刊雜志上,還闖出了一點點小名氣。然而,纖纖對這種名氣卻不為所動。在她看來,隻有完全抛開功利性去寫作,所創作出來的文字才真正屬于自己。柳笛對她的這個觀點極為贊成。她對纖纖說道:“作家的創作隻有不去刻意迎合潮流、迎合大衆,他的文字才能展現出自己獨立的意志,也才能體現真正的價值。”
柳笛說出那句話的時候,她正站在纖纖的小院裡。這個小院是纖纖工作第二年時,她的父母出資為她購置的。自參加工作後,纖纖依舊長年不回家,僅僅偶爾打個電話問候一聲。她的父母思念至極,就在她工作第二年的春天來到這裡看望她。也正是在那時,他們親眼見證了小漁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冷藏廠、加工廠、育苗場、養殖繁育基地以及兩座碼頭都已建成,豐富的水産品終于形成“養殖、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的産業化體系,被貧困籠罩多年的村民們,也實實在在地踏上了“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當年生産和長遠開發相結合”的緻富道路。與此同時,小漁村的旅遊業也蓬勃興起。許多遊客都是因為讀過《赤潮》這部小說後,專程來到這裡。他們都渴望看一看作者筆下的那個小漁村,同時也想瞧瞧作者當年居住的地方。于是,上級部門提議将章老師的故居修建成紀念館。可對于這個提議,桑桑和其他村民卻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們熟悉章老師,深知章老師不願被人打擾,所以他們也不願讓章老師居住的地方充滿喧嚣。他們甚至不約而同地隐瞞了章老師當年居住的具體位置。為防後患,桑桑向纖纖提議把這個小院賣給她,因為桑桑明白,即便提出再優厚的條件,纖纖也永遠不會把章老師曾經住過的地方賣給其他人。桑桑出價并不高,幾乎是半賣半送,但纖纖依然付不起這對她而言十分高昂的價格。就在這時,她的父母來到這裡,得知這一情況後,二話不說便掏錢買下小院,并直接過戶到纖纖名下。爸爸感慨地對纖纖說:“我從沒想到,一部小說竟能如此造福一方土地。你的章老師,的确是個了不起的人啊!難怪當年一中那麼多老師和學生都拼命護着他。那時是爸爸小瞧了他,也實在對不起他。經過這麼多年,爸爸也想通了不少事情。那時為了一己私利,犯下那麼多錯誤,如今想想實在慚愧。這個小院,就算爸爸對章老師的一點補償吧。”媽媽也悄悄對纖纖說:“我跟你爸商量好了,等我們退休了就搬到這兒來,也不跟你一塊兒住,就買個能住的地兒,天天看到你就行。你看這小島現在發展得多好,以後肯定更有前途。你爸說了,他想當個志願者。憑他當了十多年教委主任的底子,給這兒的教育發展出出主意還是沒問題的。我呢,到時候就開個小書屋,讓孩子們免費來讀書,要是喜歡也可以買走。媽也不指望掙啥錢,就當做點善事,也算是彌補一下當年那些說錯的話、做錯的事兒吧。”
父母的這番言行,讓纖纖第一次深受觸動。她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一次他們是發自内心的。小漁村那巨大的變化,以及纖纖每日工作時所體會到的快樂與滿足,都令他們感慨和動容。纖纖也從媽媽那裡得知,爸爸降職到檔案館後,工作一下子清閑了許多。于是,這幾年裡,他把章老師出版的那些作品反複閱讀了好幾遍。媽媽多次看到他讀着讀着便陷入了沉思,許久都回不過神來。有一次,他甚至感慨地對媽媽說道:“如今細細想來,高山那老家夥的話确實有幾分道理。咱們當年又是何苦呢?”所以,纖纖接受了父母的這番心意,對于他們退休後的打算也并未表示反對。在歲月的長河中,人們總會在某個時刻幡然醒悟,努力去彌補曾經的過錯,尋找内心的安甯與平和。或許父母的這些行為,也算他們對自身的一種救贖吧!
于是,這個章老師曾經住過的小院便正式歸屬了纖纖。這樣,柳笛和蘇沐陽每次來到這裡,纖纖就可以以主人的姿态,大大方方地招待他們。雖然小說已經寫完,但每年暑假,柳笛依然會來到這裡小住幾日。她說她和章老師一樣,長時間看不到大海,就會覺得失了靈魂。“更何況,”她打趣地說,“在這裡可以品嘗到到最正宗的海鮮,一年不吃,我肚子裡的饞蟲會提出抗議的。”
“是啊,這裡最不缺的就是海鮮了。”纖纖感慨到,“聽桑桑說,章老師也是來到這裡後開始喜歡吃海鮮的。你們什麼時候想吃盡管來,我包你們吃個夠。”
就這樣,柳笛來的那些日子裡,她和蘇沐陽每天出去看海,纖纖就在家裡給他們做飯。一天中午,纖纖看他們一直沒有回來,就端着一大鍋海鮮去海邊找他們,終于在一個偏僻的海岸線上發現了他們的蹤迹。她看到,柳笛就坐在最高的那塊岩石上,一動不動地眺望着海面,似乎已經化成了一座石像。而蘇沐陽依然像個哨兵一般守在不遠處的一塊岩石下,目不轉睛地凝視着柳笛。看到姗姗而來的纖纖後,他連忙做出一個噤聲的手勢,拉着她坐在了稍遠一些的礁石上,然後才低聲解釋道:“柳笛看海的時候,不願意被别人打擾。那個世界裡隻有她和章老師。所以,把她護送到岩石上後,我就悄悄離開了。”
纖纖蹙了蹙眉頭:“每次都這樣嗎?”
蘇沐陽無聲地點了點頭。
纖纖愕然了。天曉得,柳笛每次看海,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呢。她忍不住又看了看岩石上那個凝固了的身影,然後回頭望着蘇沐陽,卻發現對方的目光又不自覺地飄到柳笛身上。纖纖不禁發出一聲悠長的歎息。“沐陽,”她輕輕推了推他的肩膀,“你準備一輩子都這樣下去嗎?”
“什麼?”蘇沐陽仿佛如夢初醒。
“我是說,你不可能等來一個結果的。”她凝視着蘇沐陽的眼睛,坦率地說,“你們之間絕無可能。她今生不會屬于你,來生也不會屬于你。生生世世,她都不會屬于你。”
蘇沐陽突然笑了:“還要什麼結果?這就是結果,不好嗎?”
纖纖一下子張大了嘴巴,目光中滿是震驚與感慨。她就這樣怔怔地看着蘇沐陽,漸漸地,一抹動容之色在臉上蔓延開來。蘇沐陽再次把目光轉向岩石高處那個雕塑般的身影,緩慢而平靜地說:“柳笛再堅強,畢竟也隻是一個女孩子。我可不放心讓她像章老師那樣,一個人去面對複雜的社會、人生和人性。我在這世上一日,便守護她一日。其實我守護的不隻是她,更是他們倆。護住了她,便護住了世上最高貴的靈魂和最純潔的愛。而這靈魂與愛,已經成了我一生的信仰。”他突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不要來生,我隻要今生把她守護好就夠了。來生,會有章老師陪伴在她身邊,我,也就放心了。”
纖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聲音微微顫抖:“你心甘情願?”
蘇沐陽鄭重地點了點頭,眼神堅定而熾熱:“我甘之如饴!”
纖纖的眼神中頓時閃爍起感動的光芒。她凝望着蘇沐陽,隻見對方的神情平靜如水,卻又透着安詳與滿足。她不禁想起了柳笛的那番話:“精心呵護心中的至愛珍寶,無論怎麼做都是理所應當的,都是滿心歡喜、心甘情願的。””如今,眼前的這個小夥子,不正是在用心呵護他心中的珍寶嗎?
“你呢?”蘇沐陽突然把目光轉向纖纖,“你總不能守着那張照片過一輩子吧!”
“你說錯了。”纖纖的臉色突然變得嚴肅而鄭重,“不是我守護着他,而是他守護着我。那張照片,那盞台燈,還有他的聲音,他的著作,都是他的化身,在一直守護着我的生命和靈魂。我不知道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怎樣,但我知道在這樣的守護下,我的靈魂永遠不會堕落,隻會飛升。雖然無法飛升到和他一樣的高度,但卻一直向着光明。”
蘇沐陽突然咬住了嘴唇,眼角中竟折射着點點光芒。“纖纖,”他習慣性地摸了摸纖纖的頭,“你終于可以讓章老師的那雙眼睛,為你閃爍着欣慰和驕傲的光芒了!”
三天後,纖纖送别了柳笛和蘇沐陽。那天傍晚,她再度背起畫夾,來到了海邊。刹那間,她被眼前這波瀾壯闊的景色深深吸引。無垠的大海之上,一輪巨大的落日仿若一座熊熊燃燒的巨型熔爐,散發着攝人心魄的光芒。天空與大海都被染成了一片絢爛至極的橙紅色,恰似熊熊烈火在燃燒,将整個世界渲染得輝煌壯麗。那宏大的景象,宛如宇宙間一場最為震撼的謝幕演出,每一處細節都彰顯着無盡的威嚴與莊重。海浪翻湧着、奔騰着、咆哮着,仿佛在向落日緻以最崇高的敬意,又好似在為這即将消逝的輝煌而深深歎息。
纖纖望着這一切,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震撼。眼前的落日,恰似一位曾經叱咤風雲的英雄,雖走向末路,卻依舊散發着令人敬仰的光芒。它的沉沒,是一種壯麗的告别,更是一種永恒的銘刻。就在那一刻,纖纖突然感悟到了什麼。她迅速立好畫夾,抓起畫筆,瘋狂地在畫紙上揮舞。她感覺不是自己在控制畫筆,而是畫筆在掌控着她,連顔料都仿佛自己飛到了畫紙上去。一種從未有過的激情與感動在她的胸膛中澎湃洶湧,讓她非要用線條和色彩把它們宣洩出去不可。她就這樣盡情揮灑着,揮灑出她感受到的尊嚴、希望、崇高與愛。
畫完最後一筆,纖纖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然而,還沒等她仔細端詳,背後就傳出一個驚喜的叫聲:“纖纖,這是你畫的嗎?天哪!跟大哥哥當年畫的落日簡直太像了!”
纖纖心中猛地一震。她回過頭來,小霞正站在她身後,出神地看着她的畫。“怎麼?”纖纖的聲音竟微微有些顫抖,“我的畫,和……大哥哥的,真的很像嗎?”
小霞猶豫了一下:“應該說,不完全像,畢竟不是同一個人在同一時間畫出來的,但那份神韻卻頗為相似。”她歪着頭仔細端詳了一會兒後,肯定地說:“沒錯,至少也能有五六分相似。剛才遠遠看去,我竟恍惚了一下,以為是大哥哥在海邊作畫呢!”
兩股熱浪迅速沖出了纖纖的眼眶。她再度凝視着海天交界之處。那輪落日已經緩緩沉入大海,卻留下了滿天滿地絢爛奪目的輝煌。璀璨的霞光如欣慰的笑容,溫暖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