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先前雨勢急驟,洪水潮湧起伏,竹筏無法保證安全,一旦落水,立時會被卷到十米外,難以救援。”
“如今雨倒是停了……”
齊淨遠往窗外望了一眼,天空中金光越盛,太陽即将破雲而出,塔下傳來百姓的歡呼雀躍聲,期待着再在此地煎熬個十幾天,等洪水退卻之後,就能回家了。
但如今在案邊的幾人心知肚明,佛塔之地已經不能再久留,随時有崩塌的風險。
“用竹筏将人一批批運出去,倒是也可行,隻是操作起來難度太大,耗時也久。往返一趟便要整整半天的時間,能運出去的人有限,用竹筏載人的方法不太可行。”
謝桐垂着眸看了會地圖,開口問:“如果無法乘舟從水上渡過,朕想讓他們從水面上走過去,如何?”
饒是心思靈敏如齊淨遠,也不禁愣住了:“……走過去?”
“東泉縣的問題要解決,無非是兩方面。”謝桐重新拿了一張空白的紙,用炭筆在上面寫了寫,并道:
“——将人遷移,并将水引走。”
這話很好懂,齊淨遠點點頭。
“城内的竹筏數量不夠,而要從城外找尋船隻,又難以将笨重的船體搬過城牆豁口,并且如今各處水患,能尋到的船也有限。”
“人既然無法坐着渡過這片洪水,那便走着過去。”謝桐說。
齊淨遠笑了:“聖上,您可是想教會東泉縣的百姓,傳說中的‘水上輕功蓮花步’麼?”
謝桐也忍不住揚起唇角:“如果朕說是呢?”
齊淨遠目露訝異,半信半疑道:“……真的?”
謝桐不逗他了,正色起來:“朕南下途中,令附近的縣府送來了足夠數量的一樣東西。”
謝桐攤開手,白皙的掌心中,躺着一小塊不起眼的灰黑色物塊。
齊淨遠看了幾眼,沒看出來,正要發問,聞端先行解答了他的疑惑:
“這是百煉鋼,聖上命各地官府送來了百煉鋼制成的鎖鍊。”
齊淨遠這下的神色比聽到“水上蓮花步”還要驚異:“百煉鋼?”
百煉鋼是由“精鐵”加熱鍛打百次而成,所煉成的兵器輕便趁手,雜質極少,兼之十分堅固,是非常難得的産物,價值不菲。
而用百煉鋼制成長長的鎖鍊……
齊淨遠眉心一動,仿佛想明白了什麼。
正好謝桐道:“鎖鍊長逾數裡,并且有好幾條,朕承諾那些官府,等用完了,就将百煉鋼送回去,由他們重新煉制武器。”
“朕打算在佛塔與城牆、城牆與外面岸上間架一條‘橋’。”
齊淨遠提出疑問:“鎖鍊若是太長,必然沉重無比,佛塔與城牆之間尚有幾個未被淹沒的地方可以架設支點,那出了城呢?”
聞端接過他的話,淡淡道:“抵達此地的第一日,聖上就吩咐外面岸上的人,乘舟去尋最近的落腳之處了。等需要架鐵鍊時,他們會往天上放焰火來呼應。”
齊淨遠還是覺得這個策略匪夷所思。
但等他看見謝桐與聞端是如何指揮衆人在水面上“搭橋”時,心中的疑慮才稍顯緩解。
巳時正,謝桐留在城外的人乘舟帶來了百煉鋼鎖鍊,聞端派人去接,謝桐則在佛塔上,指揮關蒙和兩個暗衛在地面上架起支點。
另一端的支點則放在了城牆的豁口上,兩邊各一個,兩條長而纖細的百煉鋼鍊從佛塔一直延伸至城牆。兩條鍊子中間,謝桐則命人到城内搜集沒被水泡爛的木闆,用布條在鍊上固定好,作為人可以落腳的“踏闆”。
齊淨遠看着那在水面上輕輕搖晃的“鍊橋”,慢吞吞道:
“聖上,東泉縣大多都是平民,身無武藝,這樣站上去别說走路了,很快就會摔下水的。”
謝桐搖搖頭,說:“不急,還沒完。”
緊接着,齊淨遠就看着關蒙揣着什麼東西飛身上了佛塔,在高聳的塔體上靈活地縱橫跳躍,引來底下圍觀百姓的陣陣驚呼。
關蒙一直到了塔頂才堪堪停下,然後伸出手,在圓柱狀的塔尖上繞了兩圈,又跳躍而下,這次在每一層都繞着走了一圈。
最後落到地面上的時候,衆人終于看清了,關蒙臂彎間挂着一圈圈如琴弦般的白色絲線。
“這是朕從宮中帶來的,尚衣局的繡娘們紡就的‘絲雲棉’,十幾縷擰成一股,火燒不斷,非常堅韌。”
謝桐道,同時讓關蒙快帶着從佛塔上延伸下來的棉線,乘竹筏去另一邊的城牆上。
等絲線在城牆上固定好後,謝桐親身上前示範,将一條麻繩繞過飄在衆人頭頂的絲線,然後把繩子系在自己腰間,往那百煉鋼和木闆鋪設的“鍊橋”上走了一段路。
有了來自頭頂絲線的支撐,走起來明顯不搖晃了,就算偶有失足,也會被腰間的麻繩給扯回去。
齊淨遠怔住了,輕聲道:
“臣聽聞古時的采藥人要渡過危險的峽谷時,就會采用這種辦法。前人曆經萬難在兩端的樹木上綁好繩子,後來者就可以抱着繩子,直接滑過峽谷。”
“唔,的确。”謝桐煞有其事地點點頭,又道:“不過朕是從小時玩的‘天外飛猴’中得到的啟發。”
齊淨遠和周圍侍衛:“……”
眼見鍊橋上的木闆已經基本鋪設完畢,頭頂的絲線也再次被加固以保不會斷裂,謝桐從坐着的地面上站起身,随手拍拍身上的泥土,道:
“讓百姓們有序離開吧。”
在許久的醞釀後,厚重的雲層終于被破開,幾月不見的赤烏從雲霧中振翅而出,金色的光芒從雲縫中遍灑大地,水面上呈現出波光粼粼的美麗景象。
史書中稱,此為金龍吐納的大祥瑞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