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憫看過後喚人去叫東宮下屬,自己和柳懷遠出了耳房去見了李昭。
柳懷遠站在廊下聽着裡面的話,剛剛李明憫掀簾進去時傳來一股濃重的中藥味,直撲向門口的兩人。
李昭約莫是在喝藥,隻聽她身邊的侍女說道,“藥晾的差不多了,殿下還是趁熱喝了吧,再放下去藥性就不管用了。”
李昭抱怨的聲音隔着簾子都聽得清楚,“整日裡都是這些苦的要命的藥,我現在說話都覺得嘴裡一股藥味。”語氣與其是抱怨不如說是撒嬌多一些,一旁有個女子不客氣的聲音傳來,“快些喝了吧,你也不想一個冬日都要待在屋裡吧!”而後就是李明憫的聲音說道,“阿姐若是嫌嘴裡沒味,明日我就出宮給你買你愛吃的那家果脯可好?”
再後來便是侍女伺候漱口,說着拿蜜餞的聲音,好一會兒才是李昭的聲音,“那你可不光要買果脯,我可還要城南的那家包子,可是要熱乎的呢!”
“阿姐放心,定然給你買到!那我便回明德宮商讨些事宜,晚膳時再來陪阿姐。”
李昭嫌棄道,“可别,你去你的,我這裡晚膳也不用你陪着,冬日裡就不要來回折騰了。”
李明憫又說了幾句趣話被李昭笑着轟了出來。
李明憫到了明德宮後,衆人就這此次戶部呈上的冊子商議了起來,李明憫叫人細細對過這三年的收成,說道,“平河一帶都是平原又挨着清河,向來糧食的産量都穩定的很,近三年來上交的糧食也都有所減少,怕不是個好兆頭。眼前施粥一事雖急需解決,但諸位恐怕得将此事也放在心上,來年也要解決此事根源的。”
衆人稱是。
東宮下屬忙碌了三日終是将應對政策歸納整理了出來,李明憫寫了封折子呈到了李洲面前。
李洲看過後點頭對李明憫說道,“看來這幾月裡是真有所長進了!就按你說的辦,朝廷今年多增兩個施粥點,同時再向周邊佛寺分發下糧食以保證。”
“父皇,今年各處并未上報過嚴重災情,但看這三年的糧食情況,都是逐年下降的,怕是其中有蹊跷啊。”
李洲皺眉說道,“此事戶部也與我說過,等今年冬日過了,自會派人去到各處查看情況,你能有此敏銳很是不錯。”
“這還是下面的人提醒兒臣才發現的。”
“哦?是何人?”
“父皇也是知道的,是柳懷遠。”
“他啊!倒是個人才。但你可得好好學着如何駕馭他們,為君者,知人善用。”
“兒臣知道了。”
“我聽蘇海說你這些時日常常往長樂宮跑?”
“是啊,阿姐近來生病隻能吃些清淡的,我想着陪着阿姐也讓阿姐吃飯時能有些胃口。”
“你倒是細心,如此也好,阿昭近來出不了屋,你陪着也讓她不那麼悶得慌,隻是有一點,千萬别擾着你阿姐休息!”
“父親放心,我知道分寸的。”
到了臘八,還未天亮,長樂宮中就開火熬起了臘八粥,李昭睡醒就能聞見飄來的粥香。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些年宮中也是格外注重臘八,清晨天剛亮,禦膳房就往各宮送來了臘八粥,李昭見來的小宮女喜氣洋洋的說着吉祥話,李昭讓望月抓了一把金瓜子遞了過去。
李昭每次都嫌宮中的臘八粥裡的紅棗味太重,都是将小廚房的臘八粥和禦膳房的臘八粥混在一起用上幾勺。不僅她讨厭紅棗味,還有李明憫對這個味道也是避之不及,李昭命人将小廚房的臘八粥盛上一碗送去明德宮。
尋月去時正碰上李明憫洗漱完準備坐下用膳,說道,“殿下讓奴婢給您送來小廚房熬的臘八粥,這是特意少放過紅棗的。”
“還是阿姐記得我。大清早跑一趟有勞了,還請給阿姐帶個話,我今日要出宮去看施粥情況,午膳時怕是回不來的。”
“奴婢一定把話帶到。”
回去時尋月把話說後,李昭倒好像早有預料說道,“本就沒打算留他的飯,偏他自作多情了。”說完令人将臘八粥賞了下去,叫她們幾個也快些去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