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韻心裡放松了一些,“哦那就好。你不知道,我今日收下後此物後一直在擔心,就怕會對你有什麼影響。”
說着,孟韻将玉佩的蓋子阖上,又忽然覺得口渴,便拎着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
方才指腹碰到玉佩,再碰杯子時竟覺有些黏膩,孟韻用絲帕擦了擦手,将杯子轉了個面,才一口将水飲下。
天熱本就容易燥.性,謝輕舟自是逮着機會将人往榻上拐,孟韻前腳剛放下杯子,後腳便被推入帳中。
裝着送子觀音玉佩的木盒蓋了一半,燭光的影子落在其上,不時随風跳動。
*
一隊人馬在公主府門前停下,除了為首的謝輕鴻和謝宇,其餘人都留在大門處等待。
門口的管事立即上前迎接。
在知道公主有令,他可直接入内等候時,謝輕鴻略略點頭,闊步往内院走去。
管事的趕緊吩咐人去通禀公主,正想跟上前詢問“将軍有何吩咐——”時,迎面淩空飛來一張令牌。
謝宇攔在管事的跟前,擋住他伸長脖子的窺視,“令牌上是将軍送給公主的禮物,有勞管事派人去把馬車上的東西搬下來。”
謝宇是謝輕鴻的貼身侍衛,他的話等于謝輕鴻的吩咐,管事的不敢怠慢,立馬着人照辦。
其實,他跟上前并不是為了谄媚,而是想提醒謝将軍,公主此刻正與流光郎君在後園中賞花,此刻前去怕是會打擾公主的雅興。
但是呢,偏偏公主早已下令,讓将軍可以直接進去……這可難為他們這些辦差的人。
管事見謝輕鴻已經轉過遊廊盡頭,知道攔不住,便收心去辦搬東西的差事。
畢竟是驸馬給公主的禮物,管事想着還是自己親自盯着好,以免底下人手腳沒輕沒重,摔壞了可怎麼辦。
世事總是怕什麼來什麼,一個搬東西的小厮不慎踩着一顆石子兒崴了腳,手裡擡着的櫃子“咣當”一聲落到馬兒腳邊,馬兒吓到,連帶着後頭的馬車也晃了晃。
與此同時,馬車中傳來一聲年輕女子的驚呼——管事的這下倒吸一口涼氣,掃了一眼四周圍着的兇神惡煞的兵,忙低聲斥責小厮:“廢物,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難怪他覺得這輛破爛馬車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原來其中還藏着一個女人!
依公主的性子,這下可有好戲看咯!
管事的心裡默默為謝輕鴻哀歎一聲。
不多時,謝輕鴻果然一臉陰郁地出來,面對門口處向他行禮的管事,眼角風都沒掃一個。
再一看謝輕鴻身後,公主府的大管事一路追過來相送,嘴裡不住說着好話,可不是謝輕鴻在公主面前吃了瓜落?
按說謝輕鴻雖是驸馬,還是将軍,但大管事畢竟是公主身邊内臣,可以不必對他如此客氣。
但大管事上了年歲,看人看事自有一套,心中念着公主與謝将軍總是夫妻,便想着替她籠絡些郎君的心意。
很快,謝輕鴻縱馬離去,公主府的大門前為之一空。
大管事眼睛一眯,低聲問起了門口衆人,關于隊伍中那輛馬車的事。
*
謝府,花廳。
謝輕鴻從公主府回來,打馬徑直奔向謝府,不過一刻,便已經到了謝府待客用的花廳之中。
謝輕舟一早便收到謝輕鴻快到的消息,特意将休沐的日子挪在今天。楚容也從外頭趕回來,好巧不巧與謝輕鴻同時進來。
孟韻與謝輕舟并肩而行,心中有點忐忑。
都怪謝輕舟一直在她面前誇耀,自家大哥是個威風凜凜的将軍,常年征戰在外,擒獲敵将,立功無數。
是以,在孟韻的腦海中,謝輕鴻俨然是個滿臉橫肉、一臉殺氣、身材魁梧的壯漢模樣。
尤其是,對于将軍而言,殺人肯定也不算什麼。
孟韻腦中不由自主出現那些血腥畫面,想着想着,一下子忍不住幹嘔了一聲。
謝輕舟聽見動靜,見她捂着心口兀自難受,伸手想要攙她,“怎麼了韻娘?好端端的怎麼突然犯惡心?”
孟韻不想耽擱去花廳的時間,聞言搖了搖頭,“我可能是早膳吃撐了,又走得急,所以有點不适。歇一歇便好,不礙事的。”
謝輕舟仔細端詳了她一會兒,心中忽然想到了什麼,看向孟韻的眼神一柔,忽地一笑。
花廳中,楚容在桌前來回觀察着謝宇呈上來的禮物,幾人的各不相同,送謝輕舟的文房四寶,送韻娘的狐皮披風,送謝輕熙的翡翠镯子、送自己的一本珍貴古籍醫方。
有心,實在是有心。
想不到這個表兄外任幾年,竟也成了個體貼的男子。
楚容心裡默默贊歎。
不多時,謝輕舟和孟韻便到了。
一番寒暄過後,謝輕鴻拍了拍謝輕舟的肩膀,由上至下打量了一番弟弟又冒了一個個頭的身軀,感慨道:“多年不見,臨帆也長成了一個男子漢,穩重了許多。”
謝輕鴻的眼裡滿是欣賞。
“阿兄過譽。”
謝輕舟朝他使了一個眼色,悄悄指了指孟韻的方向,讓他在自己夫人面前少說話。
謝輕鴻這才将視線轉向孟韻,“這是弟妹吧,臨帆信上跟我提過。”
孟韻側身一禮,“見過兄長。”
謝輕鴻擺手,“弟妹不必客氣,你我初次見面,給你備了一份薄禮。”
說罷,謝輕鴻伸手指了指桌上放着的那件白狐狸披風,“這是我特意去西北深山裡打的,肉都給兄弟們分了,皮子攢起來做了這件披風,不知道合不合弟妹的心意。”
孟韻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狐狸毛皮油光水滑,的确是上好的料子。隻是要做一件披風,不知得殺多少狐狸,剩下多少狐狸肉。
血.淋.淋的場面在腦中閃現,方才壓下的惡心感頓時翻湧,孟韻蹙眉忍着,屈膝一禮,“多謝兄長,韻娘很喜歡。”
剛說完,孟韻就嘔了一聲。
謝輕鴻一臉黑線。
楚容見她面色不對,趕緊将她拉到一旁坐下,擡起她的腕子道:“我來給你把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