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七八年前,他們便帶頭在青州地界作亂,一開始帶着一百多号人,專劫路過青州的商人,尤其是那些偷偷來青州和吳國人交易的外地商隊。
根據國法,周吳互不通商。
這些交易擺不上台面,哪怕被土匪劫了,商人也不敢報官,隻能吃了這啞巴虧。
後來出了幾次人命,死的還不是旁的、不相幹的夥計,而是商隊老闆的兒子、侄子之流。事關重大,商隊便在當地官府報過幾次官,但不知為何,這些案件最後也都不了了之。
周權左手拿着信件,右手拿着湯匙舀粥。
周祈安、懷青坐他兩側,一人一邊地把腦袋湊過來偷看。
周祈安一邊看,一邊還不忘品評一句:“看來這個汪伍,跟地方官府是勾結已久了啊。”
周權“嗯”了聲,繼續往下。
這三年青州大旱,流民越來越多,百姓沒了生計,自然便有更多人投匪。
汪伍有了人手,又帶大家幹了幾票大的,包括去年劫了衛家商隊,今年又劫了欽差衛隊——即便四千石糧已悉數送人,但想必中央欽差的一顆腦袋,怎麼也比這四千石糧值錢。
總之,匪徒如今已擴張到了六千人規模,且十分闊綽,除了廚子、雜役等人,其餘能戰之人已經全部配備了刀、槍、槊等正規作戰武器。
明明有刀有槍,刺殺欽差用的卻是菜刀和石斧。
看來這幫匪徒,從一開始便計劃好要把這件事扣到“叛民”頭上。
“叛民”劫了軍糧,官兵自然會懷疑刺殺欽差也是他們幹的。所用兇器一緻,官府再跑到這些人家中搜查,順理成章搜出寫着“官糧”二字的麻袋,人贓俱獲。
再把百姓押回衙門,屈打成招,簽字畫押。
讓這幫有口難言的百姓,把刺殺欽差的鍋也一起背下來,實在不是什麼難事。
如果猜得不錯,等他進了青州地界,這幫人也要來試探、拉攏他,讓他拿了今天這六千人的腦袋回京城交差受賞,輕輕松松名利雙收,也免得再大費周章地剿匪,何樂而不為?
周權繼續往下讀,見信報中又提到一件事。
汪伍此人是個亡命之徒,之前青州也有土匪,但都沒有汪伍這般猖狂。
而青州作為毗鄰南吳,貫通中原與西域的必經之地,再亂,商人也勢必要經過此地,要想保證貨物安全,商人便隻能找镖局買镖。
于是那幾年,在涼州、青州、蒼州地界上,镖局便如雨後春筍般開了起來。
一開始,镖局和匪徒碰上,是真刀真槍地幹。
那麼多镖局,輪番對付汪伍的一百人手,汪伍傷亡慘重,一度被殺到不剩幾人。
而正在生死存亡之際,小白龍出面與各大镖局遊說。
若是汪伍倒下,青州太平,商人又何必出高價從镖局買镖?不出一兩年,涼、青、蒼三州的镖局便要死掉一大半。
汪伍死了,對镖局又有何好處?
汪伍的名号響當當,令過往商人聞風喪膽,而也是這名号,讓镖局賺得盆滿缽滿。
小白龍出面遊說,與當時最大的四家镖局握手言和,聯手立下盟約,但凡挂着這四家镖旗的貨物,他們便不劫,但他們要抽三成的買镖錢。
青州也不能過于太平,汪伍會專劫小镖局的镖,讓過往商人明白,青州此地仍舊兇險無比,小镖局人手不足,容易被歹徒盯上,還是找大镖局買镖靠譜。
穩賺不賠的生意,四大镖局沒有拒絕的道理。
于是局勢瞬間從幾十家镖局聯手對付汪伍,變成了汪伍與四大镖局聯手,吃掉剩餘幾十家小镖局。
小镖局镖師被屠,丢了貨物又要賠償商人,沒一兩年便紛紛閉店。
這一片的镖局生意,很快便被這四家镖局壟斷。
過往商人也無不知曉,要想平安經過此地,便要來拜這四家镖局的碼頭。
而這四家镖局中,又以青龍镖局為首。
衛家商隊常到青州做生意,衛老闆此人,做人做事又向來滴水不漏,最懂江湖規矩,每每途徑青州,都會找青龍镖局買镖。
包括去年,也孝敬了青龍镖局一大筆錢。
青龍镖局派了三百名镖師為商隊走镖,按青龍镖局與汪伍的盟約,本該隻是走走過場,不知為何,汪伍卻忽然變卦,帶着三千人馬在中途攔路,殺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三百名镖師命喪黃泉,貨物也被洗劫一空。
至此,青龍镖局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