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珠抿抿唇,面對這情景,她便也道:
“娘,你好,我是丁寶珠,是徐晔他媳婦兒,您在那邊就安心吧,我們今後一定會把日子給過好的。”
無論如何,場面話是要多講講的。丁寶珠原先完全不相信牛鬼蛇神,可現在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也就不由得起了幾分心思。
徐晔聽着,似是滿意她的一番措辭。元寶燒到最後,不知從哪飄來一陣濛濛細雨,如牛毛又如細絲,竟是灑在那餘燼上,不過多時就滅了。
随之而來的還有泠泠的夾雜着雨絲的涼風,徐晔留了那米酒和涼糕在原地,又在墳周圍新填了填土,便對丁寶珠說道:
“我們回去吧。”
“行。”
丁寶珠答應着,起身又和輕車熟路的徐晔下山了。腳下是堅實的土壤山石和細目的雜草,那下山比上山要快些,而那高處的朦胧的遠景繞着一圈薄霧,也是低處所見不到的。
但這麼一段路程,丁寶珠可不想浪費,在綿綿細雨下,她又找到了不少山裡物,尤其是之後做青團完全不能缺少的一件材料——那就是艾草。
兩人的籃子裡眼下都是空的,所以她留下大采特采,直把籃子都放滿了,壓了壓還能再放些,身上還抱着不少才罷休。
回到家,徐晔去與徐翊說話,丁寶珠則是去了竈房。他們這次提前去掃墓,掃完後,就該是其他人出門的時刻了。
要做外出擺攤的吃食,卻也要做家裡吃的。寒食時不能開火,吃的也都是冷食,所以要提前準備。
這裡還是習慣吃粥,丁寶珠就做了一大鍋濃稠的麥粥。這麥粥實際上與普通的粥沒有太大分别,都是将那米煮得粒粒開花,但在這時還要調一碗麥粉糊,也倒入鍋中熬煮,那粥裡就有了一股屬于麥子的清香了,連那顔色也變得略微棕紅。
麥粥等冷卻過後就可以喝了,但完全冷卻後就會凝固,成為一種半軟半硬的固體,甚至還能用刀切成一塊塊的。
可麥粥不管怎麼凝固,到底也是稀的。家裡留下徐翊徐晔兩父子,他們的胃口可大了,所以丁寶珠不僅做了一大鍋麥粥,還用荞麥面和粗面和面做了許多蒸餅,在上面嵌了幾顆棗子做點綴,是為棗餅,足夠他們管飽了。
另外買來的那些鹹蛋,她把裡面的蛋黃完整地取出要做青團,卻把蛋白給留下了,可那些蛋白也不能浪費。
于是她擇了野菜,切了肉幹,将蛋白全部切成厚片,又上鍋蒸得白嫩白嫩的,這才下鍋和其他食材一起炒,因為鹹蛋白本就是鹹的,所以不用再加多少調味料,隻需要再淋一些豆醬來上色。
那蛋白鮮嫩,油光锃亮,香氣撲鼻,就成了一盤足以送粥餅的美味的菜色了,同樣也和麥粥蒸餅那樣做了一大盤。
另外再有那些家裡的腌菜,随吃随拿,也足夠度過寒食了。但丁寶珠預備那日繼續去村外擺攤,所以與徐晔徐翊吃過飯後,就去制作屆時要售賣的吃食了。
這時候的艾葉極嫩,隻是味道不免大了些,而且還是種獨特的苦味,所以在處理時還需要先煮一遍,煮過的濕艾草微微瀝幹水分,丁寶珠又去找出石臼來,把那艾草不停地攪打,直至打成了一種泥狀。
為了盡量做得完美,丁寶珠還特意找來一片布頭用來提取那更純的艾草汁液,但那艾草泥也是要留下的。
接下來就是她最為熟悉的步驟了,恰巧那青團也是用糯米粉做的,所以她隻要揉成面團,再在裡面加入艾草泥,那面團就漸漸變了顔色,若是幹了,仍是加那艾草汁,半空中就出現了一抹淺淺的清香來。
揉均勻的艾綠色面團備用,丁寶珠又去準備餡料。鹹蛋白去掉後就還剩下那圓圓的鹹蛋黃,那鹹蛋黃已經很硬了,她仔仔細細地把上面那層極薄的白膜給撕去,又撒了些酒液去腥,依然是上鍋去蒸。
蒸熟後的鹹蛋黃碾碎成泥,再把先前做好的肉松放進去,丁寶珠還添了油和調料,做了滿滿一碗的蛋黃肉松餡料。
除了這個餡兒,丁寶珠還做了另一種筍丁臘肉鹹餡,這餡料要比前一個餡料做起來簡單多了,隻要把那筍子切得細細的,臘肉切得小小的,運用她最為熟練的調味,也就成了。
以及兩種甜餡——經典的紅豆沙和紅糖棗泥,起碼能接受這兩種餡料的人肯定更多。
做好了面團和餡料,接着隻需要一個個包好就行了。而就在這時,丁寶珠又将從姚丹那買來的所有雞子拿了過來。
事實上這些雞子買來并不是在家裡吃的,不然總共就一斤雞子,怕是還不夠家裡塞牙縫的呢,這些雞子也是她準備帶出去售賣的。
隻是普通的雞子沒有什麼新意,所以丁寶珠想着讓這平常的雞子也沾染點節日的氛圍,于是要做艾草煮雞子。
這種雞子做起來倒是和茶葉蛋相差無幾,先是把那些雞子都煮熟了,輕輕敲破蛋殼,鍋裡再煮上艾草和紅糖後,又與雞子同煮,煮過後還要在那原汁裡浸泡一段時辰,讓那味道徹底地浸入雞子裡,才算好了。
完成所有的吃食,丁寶珠才放心了,提前布置妥當,也就睡下,隻等明天一大早,再去村外占個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