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紙出名了。
細膩光滑如同絲綢,純淨潔白如同落雪,下筆着墨,字迹烏鬓馬般的在紙上馳騁。
所有的讀書人、士大夫都像是見到了豪車美女般的為它傾倒。
僅僅隻是從章台宮回到居所的功夫,以“神童”二字冠名的紙張便火遍了整個鹹陽。
不知有多少權貴登門拜訪,隻為獲取一些購買神童紙的優先權。
可成品尚且不多,黎筝隻好一邊擴大了生産規模,一邊放任自然誕生的饑餓營銷,進行每人限購。
刨除獻給嬴政的最上等的白紙,剩下的稍顯蠟黃、黯淡的紙張以低白紙一籌的價格賣了出去。
一時間供不應求。
甚至出現了“鹹陽紙貴”的現象。
無需廢半點功夫,小孩跟趙高所說的價值千金,當場實現。
得意洋洋的圍着這堆金銀财寶背着手走了兩三圈。
小孩勾着唇角,命人将一半的錢币送到宮中,獻給嬴政。
就說,這是她賣白紙的下階品掙來的一半錢财,還請大王用其推廣白紙,争取讓白紙在未來全面代替竹簡。
哦,推廣白紙是假,氣趙高是真。
那位隐宮見天呆在嬴政身邊,必然會親身見證此事。
待知曉了面前的金銀僅僅隻是她收獲的一半!
到時——
小孩開心的撲上床打了個滾。
哼哼,叫他下次還敢與自己嗆聲!
整理好情緒,黎筝又從床上坐起,再度處理白紙的事情。
她從商隊中分出一批人手專事白紙的制造與售賣。
騰出了空來,她便開始籌劃已經在嬴政面前提前承諾過的燈籠、窗戶還有屏風。
燈籠的外殼和窗戶都是易做之物。
黎筝将系統中買來的燈籠原物擺放在工匠面前。
隻讓他觀察了沒一會兒,對方便心領神會的用竹條制作出了大概的框架,再黏上畫着英勇戰士、舞樂仙女、山水、鳥獸等圖樣的紙張。
一個個好看惹眼的燈籠就成了。
照例,一部分獻進宮裡,另一部分則送進商隊。
隻需商隊隊員向老客戶們展示一番,大量的金錢就争相向黎筝湧來。
窗戶和屏風的制造和售賣同樣重複以上操作。
先用木頭等材料搭建好框架,再将紙一層層的糊上去。
比起戰國時期,用木頭拼接而成的“牖”。
使用紙糊成的窗戶,在透氣與透光方面都更加出色。
相信成品拿出以後,所有人都會對其感到滿意。
去除以上這些簡單易做的,稍有困難的就是蠟燭了。
做蠟燭,需要動物脂肪。
而最好最幹淨的動物脂肪,就是牛的内髒。
可這時候,牛還是重要的犁地耕畜,秦國法律明令禁止私自殺牛。
黎筝隻好退而求其次的找來了羊的腎髒以及肝髒。
捂住口鼻,無視傳來的異味,黎筝讓人把它們全部磨碎。
十多個工匠圍聚在一起,動作麻利的處理内髒,待确認将這些肉塊剁碎、磨碎了,再放入鼎中烹煮。
鼎是青銅鼎的那個鼎。
戰國沒有鍋,雖然鐵具農耕得到普及,但廚具基本使用瓦罐,如果是有錢的貴族,倒是可以用鼎或者青銅器來烹饪。
工匠們将剁碎的内髒放入鼎中,用小火慢煨了好長時間,才讓這些脂肪全部熔化。
而後,她再度碰上了技術難題。
原本按照正常的操作步驟,接下來隻要将熔化的脂肪放置在紗布、濾紙上,将羊脂、水、脂肪等物分開就行了。
然而紗布和濾紙都是使用棉花制作出來的,棉花則是在南北朝時期才從國外流傳進國。
更是直到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後,強制要求百姓種植,才使棉花得到推廣和運用。
秦朝,根本沒有棉花!
坐蠟了半晌,黎筝終于想出用絲綢來嘗試過濾。
嘗試過後,發現雖然不如紗布那樣适配,但勉強可行。
過濾完成,過濾後剩下的液體放置在房間裡,等候其自然降溫。
由于蠟的凝結點比油脂的凝結點高,所以,蠟會先凝結起來成為小塊狀。
在此階段,隻要及時把已經凝結的蠟收集起來,便可以将油脂合成的蠟全部提取。
走到這一步,制蠟已經完成了一半。
後頭将蠟塑形也是十分輕松,可制作燈芯又變得困難起來。
究其原因,仍舊是因為沒有棉花。
黎筝過去使用的蠟燭,其燈芯都是用棉線擰合而成的。
現在的話····
小孩心中湧起些許挫敗。
棉花,還是棉花。
想起先前借着齊國靠海的優勢,派出去前往海外的兩支商隊,黎筝滿是心焦。
兩年了,雖然他們手裡拿着系統獎勵下來的兩張珍貴的航海圖,但大海茫茫,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