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的寵愛是把雙刃劍,既可以帶來榮華富貴,也可以帶來彌天大禍。
韓非的居所為嬴政所賜,建築擺設皆可說是富麗堂皇。
嬴政對這位“商鞅”的用心,可見一斑。
走到廳堂,黎筝立即發現,這裡比外頭要簡約很多,不少名貴物品都被搬移離開,中央隻剩下一張用于書寫的案幾,上頭呈着薄薄一張白紙,頂端寫着“存韓”二字。
黎筝輕掃一眼,暫且當做沒有看見。
在韓非說明來意之前,她不準備提起這“存韓”。
就是這篇文章,惹怒了向來喜愛韓非的秦始皇,成為了韓非後來的死因之一。
若是他貿然聊到這篇文章,黎筝還有些不好接口。
兩人在案幾前後跪坐下來,黎筝的膝蓋才剛觸地,韓非便俯身大拜:“請小先生救韓國于水火之中!”
黎筝吓了一跳,差點膝跳反應直接站起來,不過也多虧了這一動,讓她直接避開了韓非下拜的方向。
“韓非公子快快請起,如此大禮,在下如何受得?”
韓非在小孩的攙扶下起身,沒有第一時間就說出請求,反而先給黎筝戴了幾頂高帽子:“小公子賢能之名遠揚海内,在短短時間中制造白紙、毛筆、文能開口“江山代有才人出”、武能殺虎救火、智能下棋成聖,乃是當今秦國年輕一輩中的第一人也!”
黎筝連連擺手:“不敢當不敢當。”
韓非睨了她一眼,隻覺黎筝過于謙虛。
黎筝心中卻在想,能把她凸顯出來,隻是因為年輕一輩真正的領頭人還未出頭。
如今蕭何二十左右,還未遇上未來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項羽和韓信更是一個還沒出生,一個才剛一兩歲。
這個年紀吧,可能要貸點款才能來跟她PK。
韓非不知黎筝正在盤點未來的曆史名人,隻着急的替韓國表忠心:“小公子,韓國侍奉秦國三十餘年,如屏障一般守護着秦國,每當秦國攻打其餘國家,韓國都畢恭畢敬的跟在秦國後面,追随秦國,不論看在功勞還是苦勞的份兒上,秦都不應攻打韓,不知小公子可否與韓非一起,說服秦王,不要攻打韓國?”
黎筝心頭沒有猶豫,隻是被人如此低姿态的請求,她不知如何拒絕:“這···”
韓國地處要道,阻攔在秦攻打趙國與魏國的必經之路上,想要保下韓國是必不可能之事。
韓非又道:“雖韓非身家清貧,但若小公子願意,韓非的所有财産都可以——”
不,不可以!
收錢是不可能收錢的,她商隊經營的那麼好,怎麼可能還去貪窮困潦倒的韓非口袋裡那點錢?
黎筝“噌”的一下站起身,呵止道:“夠了!韓非公子,若您是要以錢财來賄賂在下,使在下做出對秦國不利之事,那麼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邁着小短腿“噌噌噌”的往外跑,走到一半,卻被長了雙大長腿的韓非三兩步攔下:“小公子,并非如此,這非但不是對秦國不利之事,反而還對秦國極為關鍵啊!請小公子聽韓非一言。”
韓非伸手一指,黎筝才發現,原來廳堂的牆壁上,挂着一幅簡略的勾勒出幾國形狀的地圖。
遙遙指着那代表趙國的版塊,中年男子侃侃而談:“秦首當其沖必要除掉的敵人,并非韓國,而是趙國!”
“趙國籌備軍隊,主張合縱連橫,想要與各國聯合起來攻打秦國,對秦國的威脅是最大的,隻有先除掉趙國這個隐患,秦國才能好好擴張自己的國土。”
這話聽起來很有幾分道理。
黎筝點點頭。
在《存韓》中,韓非也是如此寫的,然而可惜的是,李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将韓非的觀點一一反駁,并指出韓非保護韓國的私心,并沒有為秦國的利益着想。
若是韓國在秦攻打趙國之際反水搞事,那麼秦國後方的安危就要出問題了。
所以還是要先行攻打韓國。
黎筝長歎了口氣,正準備說老生常談的“這種事誰都不想的,但是沒辦法”之類的心靈雞湯,又聽韓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道:“小公子,韓非是聽聞小公子看重韓非的才華,還将韓非推薦于秦王大王,才會來尋找小公子的!”
黎筝腳步一頓,仿佛落地生根般無法動彈。
說的也是。
這一次确實是她先于李斯向嬴政推薦的韓非,雖然她當時隻是想回答出嬴政的考驗而給出的人選,但韓非的确是因為自己而來到秦國的。
出于這份人情,她不幫對方,似乎也有些說不過去。
隻是,秦朝還要統一六國成就霸業呢,韓國是絕無可能保存下來的。
倒是韓非此人,若施以小計,或許,有保下來的可能。
黎筝目光一閃,決定作出些許嘗試。
“在下确實佩服韓非公子集法家之大成的深厚學問,但保下韓國一事終究困難,在下不敢保證能說服秦王,改變他的想法,但,在下可為公子進行一次遊說,若此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