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B超的是個年輕男醫生,接過申請單看了一眼:“泌尿外。”
方維點點頭:“是。”
“憋尿到位了沒有?”
“差不多了。”
“褲子往下拉。”
方維按他的要求做了,躺在床上,内心有點忐忑。醫生将探頭塗了耦合劑,放在下腹部腎的位置,認真地查看起來。
“膀胱……充盈程度不夠。”
“确實挺想上廁所的。”
方維盯着電腦上的影像,又努力分辨醫生的表情。
醫生的手忽然停住了,手在鍵盤上敲得啪啪有聲,光标在屏幕上量過來又量過去。他保存了幾張影像,又将探頭轉了轉,更深地按下去。
一陣疼痛漫上來,他險些叫出聲,咬牙忍住了。
醫生問道:“你以前檢查過沒有?”
“去年12月體檢過,沒有問題。”
醫生不說話了,忽然站起身來,“你在這等一等。”
他出去了,過了一會,帶了另一個人進來,方維一見,心裡立即慌亂起來,正是影像科主任齊永成。
他是出了名的不苟言笑,見到方維,愕然道:“方科長,怎麼是你。”
男醫生指着屏幕,小聲地點了一下。
B超室内的氣氛瞬間十分緊張。齊主任接手了探頭,沉穩地坐下來,喃喃道:“腎……還行,前列腺……看着沒有什麼問題。”
方維隻覺得悶悶地疼,不由自主地哼了一聲,齊主任本來冷峻的臉越發黑了下來。
方維心裡一沉,“齊主任,是不是……哪裡不對勁了?”
齊主任搖搖頭:“方科長,你去排空了再來一遍。”
過了一陣,齊主任眉頭也皺了起來。
“到底是哪兒?”
齊永成嗯了一聲,指着屏幕上光标閃爍的位置,“膀胱裡有個斑塊。”
“是結石嗎?”
“看着不像。”
他腦子裡嗡地一聲。齊主任仔仔細細地将下腹探查了一遍,犄角旮旯也不放過,認真地打出幾行字來:“讓蔣主任再看看,必要的時候做加強超聲吧。”
打印機吱吱地響着,吐出一張檢查結果。
“雙腎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實質未見異常回聲,集合系統無分離,血流灌注正常。雙側輸尿管無明顯擴張。膀胱後壁後方見不規則低回聲實質團,大小約18*15mm,邊界可辨,與膀胱後壁邊界可辨,内回聲不均勻,CDFI:内可見細條狀血流信号。”
他将結果在腦中過了一遍,亂七八糟的念頭就浮了上來。他強行冷靜了一會,回到診室把B超連同血常規和尿常規的單子一起遞給蔣濟仁。
蔣大夫猶豫了一會兒,擡起頭來,冷靜地問道:“家裡人,三代以内,有癌症病史嗎?”
“沒有。”
蔣濟仁想了想,“最好還是再确認一下。做個膀胱鏡吧。”
方維坐在椅子上抱着雙手苦笑了一下:“膀胱很少會有結節,大概率是癌變,是吧?”
“從醫學的角度,什麼都有可能,我不會輕易下結論。”蔣濟仁在電腦中查了查:“要不要住院?”
“就做膀胱鏡的話……不用住院吧。”
“你白細胞太高了,需要先消炎,挂幾瓶水,住院會方便點。”
“我來不及安排,先給我開點消炎藥吧。”
蔣濟仁搖搖頭:“什麼事比身體重要。”嘴裡吐槽着,他還是開了藥方。“開了。膀胱鏡,要硬鏡還是軟鏡?軟鏡最快要三天,硬鏡明天可以做,不過會痛苦一些。”
“那就硬鏡吧,我挺得住。”方維站起身來,“我還想問一下,如果……确實是癌,是不是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