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66章 秦本紀(二十八)

第66章 秦本紀(二十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昭襄王十七年,可記錄的有三件事。第一,城陽君來朝見,東周君也來朝見。城陽君具體資料我也沒有找到,與之相關的隻有他的政治傾向是秦國和魏國聯合。後來投靠了東周。這裡的東周君也不清楚是不是還服從周赧王,那時候周本就分裂很小,還分出樂東周公和西周公。弱小的周國能管控影響的東西太少了。

第二“秦以垣為蒲阪、皮氏。”。這句話我沒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給的解釋是說秦國用垣換取了蒲阪、皮氏,畢竟之前秦國打下來過“垣”(魏國國都),又還給了魏國。可能是拿一座城換了比較重要的軍事重鎮。

第三件事就是秦昭襄王到了宜陽。宜陽曾經是韓國的領土,很可能五國伐秦的時候丢過,又搶回來了。至于視察的原因我們不太清楚。

秦昭襄王十八年司馬錯再一次攻打垣、河雍,拆掉橋梁後攻取兩地。看起來也是斷了後路以後奮勇向前,這仗可能開始的時候比較不順利,後期破釜沉舟。

秦昭襄王十九年,秦昭襄王在西部稱帝,齊國在東部稱帝。後來這兩位又都取消了帝号。呂禮又一次回到了秦國。這一年東方的齊國攻破了宋國,宋王跑到魏國避難,死在溫縣。任鄙去世。

首先關于秦昭襄王稱帝這件事,在秦國這件事是丞相魏冉倡議的。

曆史發展到現在,秦國和齊國分别在東西兩線成了大國,對外戰争的豐碩成果讓秦昭襄王有些膨脹,不願意在名号上在跟那些手下敗将一樣;但是呢如果單單他自己把自己放的比别的國君都高,誰都不會願意,大家得組團來刷他,所以就像了個責任分擔的法子,讓齊闵王在東方稱帝,秦昭襄王在西方稱帝,兩個大國淩駕于周圍的國家之上。這樣看起來秦國和齊國好關系好了,也能分化齊國和其他國家的聯盟。

齊闵王後來聽了蘇秦的建議,撤銷了帝号,然後聯合東方的國家一起攻打秦國——就你最壞,想分化我們的聯盟,淩駕在我們所有人之上,打你!秦昭襄王迫于壓力,也就取消了帝号,繼續當他的王。

其次,呂禮到秦國這件事不清楚是不是稱帝交流期間的事情,稱帝取消之後,不清楚他的具體活動和職位有沒有變化。我們之前猜測的他可能去做了間諜,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再次,齊國攻破了宋國。

宋國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建的國家,這是一個不算很小,但也沒有太過強盛起來的國家。秦昭襄王十九年是宋康王在位。宋康王本身屬于篡位,趕跑了自己的哥哥自立為王。他比較強的地方是能打仗,史記稱“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裡,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山東滕州),有其地。”号稱“五千乘之勁宋”。把周邊大的國家得罪透了。而且據說他比較殘暴,幹了不少跟商纣王一樣的事,比如把血袋挂起來拿箭射,射出血了,就代表勝過了上天,毀壞各種神靈排位等等;比如剖開駝背的人的背,比如砍掉敢趟過比較涼的河的腿,殺害進谏的大臣。具體是不是殘暴到了這種程度,還是說傳錯了或者輿論要求,總而言之,這個國家被齊國滅掉了,君主也死掉了。

關于任鄙,我們之前講過任鄙在魏冉的推薦下做了漢中太守。漢中是重要的戰略要地,郡守的任免可能要考慮很多因素。我們看不到記錄具體秦昭襄王任命了誰接任,但是第二年也就是秦昭襄王二十年,秦昭襄王去了漢中,然後又去了上郡、北河。上郡和北河都是比較靠北的位置,不清楚那個時間段這些地區是跟趙國臨界還是和義渠或者匈奴臨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