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見過真人,隻能衆說紛纭,沒有定論。至于說到聲音似豺,豺這種動物屬于大型食肉動物中的偏小一些的,常常和狼挂在一起,所謂虎豹豺狼,豺的叫聲據說像鳥(不知道哪一種鳥)一樣,可能比較尖細急促,聽起來不是很好聽的樣子也可以對應秦始皇身體不那麼好。但是有些鳥的叫聲是很好聽的呀。又一個千古之謎。
第三點,有沒有可能嬴政覺得尉缭是個間諜?但是還是重用了他?
尉缭最開始是間諜的可能性還是不低的,但是一個允許凸顯個人才華的大時代背景下,高官厚祿讓人心動也是很正常的。畢竟秦國強盛是事實,秦王重用是事實,天下局勢傾向于大一統的曆史潮流改變不了。所以,尉缭帶着任務而來,最終對秦王死心塌地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秦王開出的條件,是尉缭所能接觸到的最好的條件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大老闆,給了最高規格的待遇,太有吸引力了好不好。
嬴政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打邺,奪取了九座城邑。王翦就分兵去攻打阏(è,惡)與、橑(liáo,遼)楊,後來幾路人馬又合并成一隊人馬。王翦統率軍隊十八天,遣返俸祿一鬥以下的軍吏,然後進行選拔,以十比二的比例抽取士兵組件軍隊攻取邺縣、安陽。奪城之後換桓齮做統帥(也有人翻譯是由桓齮率領王翦選出來的兵去打邺縣、安陽),記載的太簡陋了,我們不能清楚的知道具體是哪種情況,反正打仗去,打赢了,占了地盤了。
嬴政十二年,文信侯呂不韋死去,被他的門客偷偷安葬在洛陽北芒山。
說起來,呂不韋回老家以後,因為名聲在外,不少來自諸侯國的賓客使者專門去拜訪他。呂不韋在自己的封國裡是很有勢力的,他又做了秦國十幾年的相國,有人說不定想挖牆角,有人說不定要給自己多留條線,也有人說不定是故意的造成他如何如何的印象,想着秦王趕緊幹掉這個老狐狸,萬一起複了,咱們就更倒黴了。
總之呂不韋門口車水馬龍,嬴政心裡百爪撓心。
于是秦始皇就給呂不韋下了一封敕書,大緻内容是:“您對秦國有什麼天大的功勞,秦國把河南封給你做你的封國,用十萬戶的稅收做你的供養。您跟我有什麼親密關系,号稱“仲父”,您跟您的家人去蜀國吧。”也不知道最後到底怎麼想的,呂不韋自殺了。
真要追究起來這也是違命——我讓你死了嗎?所以遺體隻能偷偷埋葬。
呂不韋執政十幾年,提拔了特别多人才(包括李斯),人又死了,哪怕念一點香火情,有人肯做點表示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秦王嬴政不高興,對于參加葬禮或者祭拜的門客,趙魏韓(應該是整個東方六國)的人,驅逐出秦國;對于俸祿在六百石以上參加呂不韋葬禮的官員,剝奪其官爵,流放房陵。對于俸祿在五百石以下沒參加葬禮的,也流放房陵,但不剝奪其爵位。
并且下命,從此以後,但凡掌管國事不遵循正道象嫪毐、呂不韋這樣的,就會全家人罰作奴隸。成為定例。
這年秋天,免除了遷居蜀郡的嫪毐家臣的賦稅徭役。當時秦國全國大旱,從六月起開始幹旱,直到八月才下了雨。
補充氣候的這句話的原因,可能是交代嬴政為什麼肯軟化了。夏天開始氣候不調,挨到秋天扛不住了,天子要自省,所以要寬和。名義上的兩個後爹都死了,身後事都那麼凄涼,凄慘;老天爺看不過去了呀。你要心平氣和,對人好一點啊。赦免一些罪人吧。
所以也别總覺得大君主就是牛氣沖天,唯我獨尊。憋氣的事多着呢。
日食了,月食了,星星形狀不對了、出現的時間不對了、出現的位置不對了,地動了、山塌了,風刮多了刮少了,雨下多了下少了,天氣過熱了過冷了,都是老天爺不滿意你提醒呢,你好好合計合計又幹了啥壞事蠢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