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政聽到這個消息,極其震怒,敗得太丢臉了。李信當然得不到好的結果。但是仗還是要打,能打仗的是誰呢?隻能是王翦。于是嬴政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很能放低姿态),向王翦緻歉,并答應加兵請求,湊足了六十萬大軍。
這時候王翦也表現出了一個軍事家的強硬和圓滑。王翦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衆”、“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王翦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别無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王翦領兵抵達楚國國境之後取得陳地以南一直打到平輿。并俘虜了楚王。嬴政于是到了楚國去視察。這時候項燕立了昌平君作為楚王,在淮南造反。
說到昌平君造反,具體是不是真的出于個人意願?可能性看起來比較低,昌平君是相當了解秦國和秦王的野心和實力的,背叛隻能是死路一條。你要說他為了自己的國家“百死無悔”,也不是說不行,隻是我個人不太贊同。
嬴政二十四年,王翦和蒙武攻打楚國,打敗了楚國軍隊,昌平君死掉了,項燕也自殺了。楚國的部分領土被秦國占領。
嬴政二十五年,大舉興兵,秦始皇派王贲做主将,攻打燕國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然後回軍攻打代國,俘虜了代王嘉。在南方王翦平定了楚國長江以南的地區,越國君主投降,秦國在越地設置了會稽郡。到此,隻剩下齊國了。這年五月,舉國歡慶。
嬴政二十六年,齊王建和相國後勝在邊境西方發重兵抗拒秦軍,并且跟秦國斷交。但是秦國的策略不是跟齊國正面碰,而是從燕國往南打齊國,所以齊國西方屯的那麼多兵根本調不過來,建築工事也沒起到作用,齊王建和大臣們也沒有極力抵抗,齊王建也被俘。由此,齊國也滅亡了。
這裡也有一個隐藏的事實就是齊國和秦國沒有那麼死磕,所以齊國整體人數和軍隊并沒有遭到緻命打擊,保存了很多的有生力量。
東方六國都滅了,秦國初并天下,嬴政下令丞相禦史說:“之前韓王獻上國土交出玉玺,請求成為藩臣,但是很快又違背約定,跟趙國魏國合縱一起背叛挑釁秦國。所以我才出兵滅掉韓國,并且俘虜了他們的國王。我覺得這樣就很好了,很快就停戰了。趙王那裡呢,派他們的相國李牧來遞交盟約,所以,我才讓他們把人質接回去。但是他們也很快就毀約,居然在太原造反,所以我忍無可忍,出兵趙國,并且也俘虜了他們的國王。至于趙國的那個公子嘉是自立為代王,沒經我允許,是不合程序的,所以我才派兵滅掉他們。魏王開始的時候親自到秦國來朝賀,但是很快又跟韓國趙國謀劃攻打秦國,所以我派出兵吏打魏國,也攻破了魏國。至于楚王,他曾經答應把青陽以西獻給我們秦國,但是很快又毀約,攻打我們的南郡,所以我發兵楚國,最終俘虜楚王,平定了楚國。至于燕國,燕王昏庸亂政,而他的兒子太子丹竟然偷偷讓荊轲來刺殺我,所以發兵燕國,滅了燕國。至于齊王,他居然用後勝的計謀,跟秦國絕交,打算作亂,所以出兵齊國,俘虜了齊王,平定了齊國。寡人以微弱渺小的身體,出兵平定這些叛亂。依賴祖先的英靈,東方六國的君主都認罪,天下一統平定。現在如果不更改名号的話,就不能顯揚我的功業,流傳後世,你們議一下帝号吧。”
咱們說說嬴政的這篇表白。第一,他出兵都是有緣由的,都是六國的君主太壞了太壞了,所以我才把他們打趴下的啊。這話冠冕堂皇,其實強詞奪理斷章取義。完完全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就是饞人家的土地人口,你就是想實現自己的千秋功業。偏偏找一堆借口,說人家不聽你話,不跟你好,人家憑什麼就必須服從你?你給人家飯吃了給人家水喝了給人家娶媳婦蓋房了?所以這種政治文章看看就算。重點在第二條。
第二條,我賴祖先英靈,掃滅了六國,實現了一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必須有個可以流傳後世的帝号匹配我。任務下達給你們,你們好好誇誇我哈。老子這麼厲害,好好誇啊。
老大提出要求,小弟們就要表态,丞相王绾、禦史大夫馮劫和廷尉李斯等人說:“從前五帝(三皇五帝的五帝,上古聖人),土地縱橫千裡,外面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就算是這五位,諸侯有朝見的,也有不朝見的,這五位天子也不能完全控制下屬。現在您興正義之師,讨伐四方殘賊,平定了天下,在全國設置郡縣,法令歸于一統,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我們态度端正地跟博士們商議過了:‘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貴。’我們這些臣子冒死罪獻上尊号,請您稱為‘泰皇’。發教令稱為‘制書’,下命令稱為‘诏書’,天子自稱為‘朕’。”反正吧,就是大王您開天辟地以來最偉大,能給的最高尊重我們給您了,您覺得怎麼樣?
嬴政覺得不怎麼樣,他說:“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我稱為‘皇帝’,其它就按你們議論的辦。”然後正式下批文:“準了”。然後追封父親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然後他又下令說:“我聽說上古有号而沒有谥;中古活着的時候有号,死後根據生前品行事迹給個谥号。這樣做,是子議父,臣議君,以下犯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做法,我就不采用了。從今以後,廢除死後加谥的這一做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從我這兒開始,我的後代們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永遠相傳,無窮無盡。”
看到這裡,我們真的可以參考當初尉缭對秦王的判斷。“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處于弱勢的時候很能委曲求全,一旦得志,跟虎豹一樣兇殘不把别人當人看。
首先他把自己的名号尊崇的無以複加,老子天下第一。雖然說起來他有狂傲的資本,但是人狂到自己要尊稱,那自視甚高睥睨天下的姿态,跟被呂不韋嫪毐壓制的小可憐比差異太明顯了。甚至連他死後的事都規定好,老子這麼厲害,你們服不服氣,就算不服氣,老子不允許你們在老子死後評價我。說起來你要是覺得你自己那麼牛,害怕什麼生前身後名呢?
至于江山永固的幻想也不用多說什麼,是人必然的貪心,至于他這麼堅信,大概是打出來的信心。秦軍橫掃天下,所向披靡是事實。掌控着秦國的陛下手裡有兵,心裡有底氣。秦國延續百年的集權重兵政策結果就是一統天下。這一點促使他堅信武力的有效性是說的過去的。
秦王嬴政從此以後就開始成為始皇帝了。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