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85章 秦始皇本紀(十三)

第85章 秦始皇本紀(十三)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下令開路,從九原通到雲陽,鑿山填谷,開通兩地直達的路。考慮到當時的具體條件,這就是個又耗時間又耗錢糧又耗人命的活。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秦始皇認為鹹陽人口太多了,先王的宮廷太小了:“我聽說周文王建都于豐,武王建都于鎬,豐、鎬一帶,正是帝王建都的地方。”于是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興建宮殿。

先興建的是前殿阿房宮,阿房宮東西長五百步,南北寬五十丈,殿上可以坐一萬人,殿下可以豎起五丈高的旗杆(這個比較狠,局限于材料,古代建築層上加層又保持得住質量的少)。阿房宮四周環繞可以駕車馳騁的閣道,閣道從殿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頂修建觀樓為标記。

另外還在空中架設複道,從阿房宮可以渡過渭水,與鹹陽相連,以此象征天極閣道越過銀河直通營室。這裡取的是星象寓意,大概率還是那幫子術士們,看求仙問藥怎麼折騰都不見實效,大力忽悠秦始皇,怎麼才更利于延續氣脈,得遇仙人,求得長生,所以建築物要選址,要符合術數,要不沾染凡塵,所以要建的有規格,要遠離人氣,要擴大範圍。所以遇不到神仙,不是咱們的責任,是因為硬件沒跟上,先加緊構建硬件吧。

阿房宮隻是前殿的名字,整體宮殿群還沒有完工,完工後,會另取一個好聽的名字。這座宮殿是在阿房建造的,所以天下人稱其為阿房宮。也有傳說是秦始皇為了紀念一個叫阿房的美麗少女建的,戀愛腦的世界,大概隻有公母兩性有意義,我個人不采用。

隐官服役的罪犯七十多萬人,分批去修建阿房宮,或者修建麗山陵墓。從北山采的石頭,從蜀地、楚地運來的木材,都送到阿房宮。關中的宮殿一共有三百座,關外有四百多座。這是大興土木,應該也是借地勢風水格局達成某種目的。另外還在東海邊的朐縣境内立下石碑,以此為秦地東方的門戶(應該是接引神仙用)。遷徙三萬戶百姓到麗邑居住,五萬戶到雲陽居住,都免除十年的徭役。

咱們首先說說麗邑是哪裡。麗邑的遺址位于始皇陵外城垣北側約3公裡的劉家寨村一帶。麗邑設置有兩個目的:一是服務于陵園的修建工程,二是侍奉陵園。麗邑屬于陵邑的性質,它的設立開創了在帝王陵附近置陵邑的制度。

秦始皇帝修建陵墓前後動用人力最多時達數十萬,這麼多人集中一起從事陵園建設工程,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以及組織、管理、治安等事宜,是十分複雜艱巨的。除有将作大匠、少府等相關官署負責修陵工徒的組織、管理,建材的供應等,其他相應的服務事項絕不是官府所能全部承包的。在這一特定的曆史背景下,陵邑的創建應運而生。所以,陵邑是因陵而設,服務于陵園,是秦始皇陵建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始皇陵原名麗山,陵園為麗山園,陵邑的名稱就叫麗邑。正是修陵工程的需要,始皇三十五年,遷徙3萬家以充實麗邑的人口。等陵園修建完成後,麗邑仍将為陵園提供常年服務,供其所需。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從都城鹹陽外遷出去的,如果是,百姓遷走八萬戶,聯系之前遷進的十萬戶富商,鹹陽城及附近能參與生産和流通的基層人員要不足了,基層人員不足的話,生産運輸成本勢必要變高,物價很容易就要上去。如果是别的地方遷過去,背井離鄉的遷這麼多人,也是一項大工程。

然後咱們再說說雲陽。雲陽位于巴蜀之地,屬于巴郡,早秦昭襄王時期就歸屬秦國。為什麼要遷人去那裡,戍邊的可能性看起來并不大,更大的可能是開發和生産。聯系到中國最大的朱砂産地在巴蜀,有一定的可能性是服務于朱砂的開采運輸。這一點僅僅是我個人猜測,沒有任何證據。但是如果參考秦始皇晚期求仙問藥到有些病态,這種可能還是有的。

盧生勸秦始皇說:“我們尋找靈藥和仙人總是找不到,很可能有什麼東西妨礙了這件事。仙方上說,人主經常微服出巡可以躲避惡鬼,惡鬼避開了,真人就出現了。人主所居住的地方被人臣知道了,也會妨礙神仙到來。所謂真人,進入到水裡都不會沾濕衣服,進入到火裡不會燒傷身體(水火不侵);真人還能夠騰雲駕霧,壽命與天地一樣長久。現在皇帝您治理天下,還不能做到清靜無為。隻希您所居住的宮室不要讓其他人知道(免得老被打擾),然後長生不死的靈藥大概就能夠得到了。”

于是秦始皇說:“我很羨慕那些真人,以後我就自稱‘真人’,不再自稱‘朕’了。”于是他下令将鹹陽附近二百裡以内的二百七十座宮殿都用複道和甬道連接起來,用帷帳、鐘鼓、美人充實其中,各自按照登記的位置居處,不得擅自移動。皇帝所到之處,如果有人向外說出地點,就會論罪處死。

有一次秦始皇親臨梁山宮,從山上看見丞相李斯的随行車馬衆多,認為這不好(你一個丞相有着這麼多人跟着你,看着不爽)。有随行的宦者就告知了丞相,在這以後丞相出門就減少了車馬的數量。

秦始皇本來可能暗地裡不爽一下就算了,畢竟一國丞相講點排場,做點保護措施也可以理解,手下的人巴結下百官之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邊人把自己的信息透露給别人,這就觸動了他的逆鱗了,秦始皇可是遭遇過暗殺的人,視神經很敏感,那些術士又鼓動他隐藏行蹤來求長生不老。他很生氣地說:“一定是宦者洩露了我說過的話。”于是下令追查,但是卻沒有人肯認罪。畢竟認罪就是個死,幻想着法不責衆。于是秦始皇下诏将當時在他身旁的人拘捕起來,全都殺掉。

什麼法不責衆,妨礙到我的人身安全,妨礙我遇到神仙,統統去死。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蹤了。秦始皇處理事務,群臣領受命令,都在鹹陽宮中進行。除此之外,秦始皇具體在哪裡,誰都不知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