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84章 秦始皇本紀(十二)

第84章 秦始皇本紀(十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始皇三十四年,貶斥那些聽訟斷獄不公平的官吏,讓他們去修築長城和戍守南越地區。

制造了冤假錯案的,自己也嘗嘗被罰的滋味吧。不論是修長城還是駐守邊疆都是要大批大批死人的。多麼個苦法,可參見孟姜女的故事。多少人多年不通音訊,不知死活,死了也就當地埋了,很可能暴屍荒野,也可能屍骨無存。長城是千古功業,也确實起到了防禦外敵的作用,但血淚就是血淚,屍骨就是屍骨。

這一年秦始皇在鹹陽宮擺酒設宴,七十個博士上前敬酒祝壽。

這裡所說的博士法家以外的其他博學之士,應該包括儒家、墨家、方士等,最少表明了兼聽則明的态度。比如當年在湘水差點翻船,就是博士給秦始皇講解湘神。這些人各有理念,各有所長,秦始皇需要他們做标杆展示胸襟,也需要他們的知識做決策;而這些博士也希望通過影響秦始皇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仆射周青臣說:“從前秦國的地域不超過一千裡,依靠陛下神靈聖明,所以平定了天下,驅逐了蠻夷,太陽和月亮所能照到的地方,沒有不降服的。您把各國諸侯的領土置為郡縣,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争之憂,這功業可以流傳萬世,從遠古以來沒有人能趕得上陛下您的威德啊。”

有人吹捧,秦始皇很高興。博士齊人淳于越卻不識趣,進谏說,“我聽說殷周兩朝稱王天下一千多年,都是因為分封子弟和功臣,作為自己的輔助勢力。現在陛下擁有天下,而子弟卻是平民百姓,萬一在後代出現田常、六卿一樣的造反的權臣,君主沒有帶血緣關系的至親(一方面是血緣關系,一方面是利益與共)輔佐,靠什麼來挽救呢?做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長久不敗的,我沒有聽到過。如今周青臣他當面阿谀奉承,讓陛下您錯上加錯,他實在不是個忠臣。”

淳于越還是比較掃興的,但是為了表明态度,可能也确實想了解政策的真實可靠性,秦始皇還是把他們主張交下去給人讨論。

丞相李斯說:“五帝時期,制度并不相符重合,三代時候,制度也不相互因襲,但不同的時代,都得到治理。這并不是說後代一定要與前代唱反調,而是時代改變了,政策當然也要随時代變化而變化。如今陛下您開創了如此偉大的事業,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勳,本來不是愚蠢的讀書人所能理解的。(您智慧無雙,不會錯的)。況且淳于越說的又是三代的事情(人家明明說的是商周時期),有什麼可效法的?從前諸侯之間要競争要招攬人才,所以會用優厚的待遇招攬遊學之士(詳細了解各國情況)。現在天下已經平定了,您頒布了統一的法令,讓百姓在家努力從事農業和手工業,士人則學習法律禁令。(大家各司其職都好好的)。偏偏如今這些讀書人不向現實學習,而去效法古代來指責現行的社會制度,惑亂百姓。

我丞相李斯冒着死罪也要說:古代的時候天下分散混亂,沒有人能完成統一,所以諸侯并起,人們的言論都稱道古代(說那時候多麼多麼好),目的是損害現行的政策,用美麗而虛假的語言,讓人看不清事情真實的情況;他們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學說才是最完善的,所以非議君主所建立的制度,然後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現在皇帝您已經兼并了天下,分辨是非黑白,确立具有權威性的制度。這些各自秉持自己的學說的人,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批評國家的法令教化。聽到法令下達的時候,就各用自己的學說去議論優劣對錯,回家以後就在心裡非難,出來時參與或組織街談巷議,在君主面前自我吹噓,完全就是以此來沽名釣譽,标新立異,認為超人一等,為此不惜帶着下面的信徒造謠诽謗。

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禁止,對上則君主的權威下降,對下則會形成黨徒互相勾結。所以禁止這種情況才好。我請求史官把不是秦國的典籍全部燒掉。不是博士職務的,國内誰家敢有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書都要送到郡守、郡尉那裡集體焚毀。有敢私底下讨論《詩》、《書》的,就在鬧市處死示衆。以古非今的要滅齊家族。官吏如果知情不報,和犯人同罪。命令下達三十天後不燒書的,就在他臉部刺上字,成為刑徒城旦(夜裡築長城,白天站崗,長城在邊疆,基本也就是流放成罪犯)。有燒毀的,也要有可用的,有醫藥、蔔筮、農林方面的書籍,就不要燒。如果有人想要學法令,可以到官吏那裡學習,聽權威講解。”

秦始皇聽了李斯的建議,說:“就這麼辦吧。”

秦始皇不用分封制的原因可以大體猜測一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