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92章 項羽本紀(一)

第92章 項羽本紀(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關于桓楚具體是誰,做了什麼不清楚,隻知道他當時也是逃犯,隐藏在某一片水域,後期跟随項羽打過仗,再後來就沒有記載了。

插一句,這些秦朝的高官跟流竄的舊勢力好多都是勾勾搭搭。攻下一個國家接過管理權并不是結束,不斷的加強管理,自上而下梳理重要人物的關系,需要細水長流的功夫。

項梁聽殷通這麼說,就回答說:“桓楚目前在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具體藏在哪裡,隻有我家項羽知道。”然後退出來找項羽,找到後讓項羽拿着劍在外面等着召喚。

然後項梁又進到屋裡坐下說:“項羽就在外面等待召喚,您叫他進來吧,好讓他接受您的命令去找桓楚。”

殷通也知道這件事必須保密,就說:“好。”項梁就把項羽叫進來。

不一會兒,項梁就給項羽使眼色,說:“可以幹了。”

于是項羽就拔出劍來把殷通的腦袋砍下來了。

項梁于是拿着殷通的腦袋,佩戴郡守的印绶,要行使郡守的權力。

這屬于造郡守的反。殷通作為郡守也是有自己的鐵杆的,理所當然要攻擊項梁,結果項羽拿劍殺死了幾十上百個人。一時間整個郡守府的人都吓得趴着不敢動了。所以,前面說的“學劍不成”,實質上是不成立的,以一敵百還被人說不行的話,那“行”的标準實在太高了。

郡守府被拿下了,項梁于是召集他比較熟知的豪吏(吏,基本管文,也有管緝盜治安的),告知他們要起兵響應陳王起義,于是舉兵吳中。然後派人到所管轄的各縣征兵,得到八千精兵。然後委任吳中的豪傑們(可能有一部分是在逃人員,基本管武)為校尉、侯、司馬。軍政兩班都全了。

這時候有個人沒有被任用,他就找項梁問原因。項梁說:“之前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曾經委托您主持辦理某件喪事,但是您沒有辦好,所以我不能任命您做事。”所以大家都很服氣,于是項梁就成了會稽郡的郡守,項羽擔任裨将(誰不服打服,再不服就幹掉),攻取所轄的各縣。

這裡咱們說說殷通和項羽吧。說起來殷通具體什麼出身不清楚,但是能做到郡守,基本都是世家大族。至于說是秦國人出身還是楚國人出身,或者原來東方其他國家出身,楚國人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統一大業摧枯拉朽,秦國未必有那麼多的人才儲備,即便人才很多,為了弱化來自底層的反抗,以楚治楚是一個更便宜的選擇。

當然這些身居高位的楚人最少明面上要政治正确,擁護秦朝的統治,也就是政治變通性;另外必須有一定的根基,一定的能力,能夠轄制住治下的英雄豪傑,可以起到切實的管理作用,征兵征糧啦,徭役啦,要供應的上。

所以殷通當秦朝的官的時候,也努力對上滿足,雖然具體事務是項梁安排的,明面上主事的是殷通,當然私底下小動作沒有停,任用項梁,留意桓楚。而眼看秦朝呼啦啦大廈将傾,殷通也頗懂得順應形勢,反也就反了,還任命流犯主持軍務。所謂忠誠也是沒有的,都是利弊權衡。

關于項梁和殷通之間的合作關系,不管他是知道項梁的根底也好,不知道也好,把民政大事交給一個人之前什麼都不考慮是不可能的。大概率還是知道的,可能還以此為合作條件,你幫我辦事,我保你性命無憂。所以項梁幹掉殷通這件事很可能不是簡單的幹掉救命恩人,是去掉一個威脅自己的合作夥伴。

至于項羽拔劍殺人,這對于霸王來說很可能小菜一碟,他又出身軍事貴族,對于人命大概沒有平民那麼顧忌;多年流亡,叔叔項梁殺了人才逃命,而且确實逃過去了又能主持一郡事務,所以殺人的後果在他那裡應該也不嚴重。後續項羽多次屠城也能看出這一點來,人命這種東西,聽話就好;死活不聽話,也就是随手一劍的事,不行就多幾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