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項伯大半夜跑到劉邦營地裡私會張良,勸張良趕緊跟他跑路:“你别跟着一塊兒死了。”
張良跟項伯說:“我是替代韓王來送沛公入關,現在沛公情況危急,我要是悄無聲息地跑了不義,所以我不能不說一聲。”
于是大半夜的張良去找劉邦,把情況都告訴了劉邦,劉邦都要吓死了:“這可怎麼辦?”
你看,劉邦是那種特别會找人要主意的,他不覺得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丢臉,隻要你拿出主意來能辦事能救我就行。
張良就問劉邦:“是誰給你出的這個主意啊?”
劉邦說:“是一個小人(沒說姓名,勸是人家勸的,聽不聽在你,所以責任還是在自己)勸我說‘把好函谷關關口,不要讓諸侯的兵進來,秦國這片地盤足可以稱王了。’所以我就聽了。”
張良又問:“您覺得你的士卒抵擋的了項王嗎?”
劉邦沉默了:“自然是比不上。這可怎麼辦哪。”
張良就說:“請您去見項伯,說您不敢背叛項王。”
劉邦就問:“您和項伯關系不錯?”
張良就回答:“秦朝時代,我跟項伯一起結伴同行,項伯殺了人,我救了他。現在事态緊急,所以他才趕過來通知我。”
劉邦當即就問:“您跟項伯誰年長誰年幼?”
張良說:“項梁比我大。”
劉邦就說:“您幫忙把他請進來吧,我要以款待兄長的禮節對待他。”
劉邦這時候該五十歲了,張良的年齡雖然不清楚,應該比劉邦要小。項伯說不定也比劉邦小,劉邦真拉的下臉,見了項伯,“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姿态做得很低,還結成兒女親家。不知道是許諾了哪個女兒兒子出去,還是要娶人家閨女。
咱們可就是一家人啦。然後趕緊表白:“我進到關内,秋毫不敢犯,官民都記錄在冊,府庫都封存好了來等着将軍入關。所以派人在函谷關守備,是考慮到抵擋其他雜牌人馬打進來以備非常。我實在是日日夜夜都盼着将軍能到來啊,我哪裡敢反啊?請‘伯’(項伯名纏,伯是字。古人在社交場合互稱字是表示尊敬。)你好好轉達我實在不堪背叛将軍的事。”
項伯允諾了,跟劉邦說:“那你明天早上不可以不早點來跟項王請罪啊。”
劉邦說:“一定去。”
于是項伯大晚上的又跑回軍營去見項羽,趁機說:“要不是人家劉邦先打下關中來,你敢就這麼入關嗎?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攻打人家,這是不義啊。不如趁機對他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