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項羽改封魏王豹為西魏王,統治河東地區,定都平陽。這裡的魏王豹是原來的周市立的魏王咎的弟弟。魏王咎死後,魏豹繼續反秦,後來跟随項羽入關,也是真刀真槍打過仗的。但是他算不上嫡系,又本身是舊六國王族,項羽也希望把原屬魏國的地盤占下來,所以讓他挪地方了。
這樣的處置,魏王豹不會高興,但也不敢反抗,後來楚漢相争,劉邦打過來,魏豹就投降劉邦了。
瑕丘人申陽,是張耳的寵臣,先攻下河南,在黃河邊迎接楚軍,因此項王封申陽為河南王,定都雒陽。張耳曾經做過信陵君的手下,長期從事反秦事業,非常有名望。後來投身趙王歇手下,做過相國,巨鹿之戰的親曆者。申陽又是張耳手下,劉邦曾經跟随張耳做過小弟,這不知道算不算一定程度上分化張耳勢力。
韓王成在舊都建國,定都陽翟。這位是張良的君主,地盤是劉邦幫忙打下來穩住的,他跟劉邦交好,所以張良能跟着劉邦出謀劃策率先進了鹹陽。這也是不受項羽待見的,被項羽借口沒有實際軍功和張良跟随劉邦為理由,不讓他回國執政,帶到彭城廢魏王成為侯,後來又幹脆殺了他。
趙國将領司馬卬平定河内,屢建戰功,因此封為殷王,統治河内地區,定都朝歌(原魏國東部,魏王豹領土)。這也是原趙國勢力,在巨鹿之戰後跟随項羽入關,不知道是不是原張耳手下。
另外改封趙王歇為代王。趙王歇手下已經出了兩個王了。而趙王歇本人被趕到貧瘠的代地。
趙相張耳向來賢能,又追随項王進入關中,因此封張耳為常山王(漢文帝時期問了避諱漢文帝劉恒的名字,改為常山王,其實當初封的是恒山王),統治趙國地區,定都襄國。趙王歇一系等于分出四個王。
當陽君黥布(也就是英布)擔任楚國的将領,經常勇冠全軍。因此項羽封他做九江王,定都六縣。他家本身是臯陶後人,祖上被封在九江建國,英國被楚國滅掉,黥布一族成為楚國人,後來秦國滅了楚國,英布也做了刑徒,陳勝吳廣起義後,英布也造反。所以把英布封在九江老家,是很符合英布的意願的。
鄱君吳芮率領百越協助諸侯,又跟随項王進入關中,因此封吳芮為衡山王,定都邾縣。吳芮本身就是秦國打下東南後立的百越首領,也是英布的嶽家,由他統領百越也是很應當的。
義帝的柱國共敖率領士兵攻打南郡,創建很多戰功,因此封共敖為臨江王,定都江陵。這裡就比較有意思了。共敖氏楚懷王的柱國,不管他本身屬于楚懷王一系的,還是實質上偏向項羽一系,封王就是挖楚懷王的牆角,但是楚懷王本身是無可奈何的,他自己不可能帶兵打仗,而能割地封王是一個将領能達到的最高職務,比上面還有個能要他命的領導舒服太多了。
項羽還改封燕王韓廣為遼東王。韓廣本來是秦國的一個小吏,陳勝吳廣起義後成為陳勝部下,後來跟着武臣攻打趙國,武臣自立做了趙王,派韓廣攻打燕地,攻下之後,燕國當地的前貴族豪傑都遊說他稱王,韓廣害怕母親被武臣處死(出去打仗的都要留人質),但是周邊的人都勸他:“現在趙王怕西邊的秦軍來打他,也怕南邊的楚國攻打他,現在是拿不出精力來管您是不是自立為王的。再說,楚國算是很強了,他也沒有殺死趙國君臣的家屬。您就放心吧。”于是韓廣也當了燕王,武臣也不想三面受敵,過了不久就把韓廣的家人護送給韓廣,也承認了韓廣的地位。巨鹿之戰,韓廣也派出手下臧荼救援趙國(這時候武臣已經被殺,張耳立趙王歇),于是臧荼追随楚軍援救趙軍,并且跟随項羽進入關中,所以項羽封臧荼為燕王,定都薊縣。
臧荼的老上司韓廣就要被擠到比較荒蕪的遼東去。
項羽還改封齊王田巿為膠東王。齊将田都曾經跟随楚軍共同援救趙國,因而跟随項羽進入關中,所以封田都為齊王,定都臨菑。過去被秦朝所滅掉的齊王建的孫子田安,在項羽渡河援救趙國的時候,攻下濟水以北的幾座城,帶領他的軍隊投降項羽,因此封田安為濟北王,定都博陽。田榮,多次辜負項梁,又不願帶領軍隊跟随楚軍攻打秦軍,所以不封。
之前咱們講過齊國田家的事。齊國原貴族田儋起義稱王被殺,有人立齊王建的弟弟田假做齊王,田儋堂弟田榮不答應殺回齊國,立田儋的兒子田巿做齊王。田假逃到項梁那裡,田假的相國田角,田角的弟弟田間跑去趙國,因為楚趙兩國不肯殺掉這些人,田榮不肯出兵,所以齊國和楚國(項羽這一系)關系比較僵(人家跟宋義還挺好的,答應宋義的兒子做相國,但宋義和他兒子都被項羽殺了)。但是田都和齊王建的孫子田安後來跟了項羽入關,所以這倆人都被封王,切割齊國,削弱田榮的勢力。田榮能把田角趕跑并且跟項梁硬磕,就不是軟柿子,所以很快就聯合别人造項羽的反。
成安君陳餘丢下趙國将印離去,沒有跟随項羽入關,然而項羽聽說他很賢能,對趙國有功,聽說他在南皮,因此順便把南皮周邊的三個縣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