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的縣令很害怕,也打算在沛縣造反,算是相應大趨勢。他手下的主吏蕭何、獄掾曹參說:“您擔任秦朝的官吏,現在卻想要背叛秦朝,率領沛縣的子弟起兵,恐怕他們不會聽從。希望您召回那些逃亡在外的人,能夠得到幾百人,利用他們來脅迫衆人,衆人就不敢不聽從了。”
于是縣令就命令樊哙(劉邦連襟,呂後的妹妹呂媭嫁給了樊哙)去召回劉邦做幫手。這時候劉邦的部衆已經有幾十上百人了(其實人還是很少,所以邏輯上看劉邦造反的時間并不夠長,根本沒有壯大起來)。
等到劉邦真的跟随樊哙到了城下,沛縣縣令又後悔了,擔心蕭何曹參是聯合劉邦想要幹掉自己,所以打算把蕭何曹參也殺了。蕭何曹參連夜出城去投靠劉邦。
劉邦就在絲帛上寫了一封信射入城中,告知沛縣的父老說:“天下人深受秦朝暴政的折磨已經很久了。現在父老雖然為沛縣縣令守城,但是諸侯都起兵反抗秦朝,就要來屠戮沛縣了。現在隻要沛縣的父老一起誅殺縣令,選出可以擔當首領的子弟推舉他執政,來響應諸侯,諸位的身家性命才能保全。否則,父子都會被屠殺,那是白送命。”
當時的形勢确實是遍地開花,看起來不起義就要被削。縣令是被秦國派過來的,當地的父老卻是地頭蛇,多少代人經營下來的。縣令任職完了可以走,當地人走不了。所以就有人帶頭殺死了沛縣縣令,打開城門迎進劉邦,想要讓他做沛縣令。
劉邦推脫說:“天下正陷入混亂,諸侯都起兵反抗秦朝,現在選出的将領如果不稱職的話,就要一敗塗地了。我不敢吝惜自己的性命,隻怕自己才能淺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的性命。這是大事,希望另選一位合适的人。”
這也是實話,他手裡隻有百十個人,家族算不上名門望族,并沒有太高的号召力。
但是蕭何、曹參等人都是文吏,吝惜自己的性命,害怕事情不成功,過後秦朝會将他們滅族,都推舉劉邦。衆父老也都說:“我們平時就常聽說劉季(那時候還沒有改名劉邦,劉邦是後來取的)的那些奇異之事,劉季必當得到富貴,況且經過占蔔,沒有人比劉季更吉利。”于是劉邦多次謙讓。衆人都不敢擔當,就推舉劉邦為沛公。
說起來劉邦就是大家推出來的一個把子,人家真的大門大戶的,他現在也未必進得去人家的大門。
比如他老鄉王陵,出身貴族,劉邦當過人家小弟。王陵很多年一直都跟劉邦是相互獨立的關系,人家打下地盤來自己搞割據。後來王陵的母親被項羽劫持自殺,王陵才投靠劉邦。
比如王陵朋友雍齒,雍齒雖然名義上歸屬劉邦,但是一直看不上他,在劉邦領兵外出的時候,雍齒獻出豐邑投靠了魏國周巿,劉邦大怒,回兵攻打豐邑沒攻下,劉邦因此對雍齒非常痛恨。收編砀縣兵馬再次攻打豐邑,又沒打下。最後向項梁借兵,第三次攻打豐邑,最終把雍齒打跑。
後來雍齒從屬趙國,趙國敗亡後再降劉邦。漢高祖六年,劉邦恩賞功臣,大封列侯,聽說有人不服,天天發牢騷,于是問計于張良,張良說陛下最恨誰就厚賞誰,這樣讓所有人都有得賞的希望。劉邦因此封雍齒為什邡侯(以封地名侯,什邡侯國在今四川省什邡市)。
不管怎麼說,名義上的領袖确定了,大家在沛縣官署的庭院祭祀黃帝、蚩尤,把牲畜的血塗在鼓旗上,旗幟都染成紅色。由于傳說裡被殺的蛇是白帝之子,殺蛇的人是赤帝之子,因此崇尚紅色。
這時沛縣少年和有權勢的官吏如蕭何、曹參、樊哙等人都替沛公召集子弟,得到二三千人,一起攻打胡陵、方與,應該是沒有打下來,又退守豐邑。
要知道劉邦手裡的自己人就百十人,其餘的都是血氣方剛豪傑跟有權勢的官吏(這些人可能缺乏武力,但是管理基礎是有的,所以民政方面劉邦可以放開手)召集的,怎麼把這些人的勢力融合成自己勢力是劉邦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