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都城第一件事就是要進宮看看。
什麼叫亂花漸欲迷人眼,财寶、美人,數不清的享受吹捧,劉邦當即就挪不動腿了,摟着美人不撒手。還是樊哙和張良勸谏,他才恢複了點理智,封存秦宮的珍寶财物及府庫,撤回霸上駐紮。
關于封存珠寶府庫什麼的,大約也就是粉飾太平,面子上的事。都城都打下來了,劉邦自己都迷糊的不知東南西北了,一定的劫掠是必然的。能控制住在一定的範圍裡就很不錯了。别的人未必會控制,比如項羽,屠了多少座城。
至于樊哙和張良勸劉邦,樊哙是劉邦連襟,也是嫡系老部下,有些話别人勸不得他能勸,别人罵不得他能罵。也确實罵的動。至于張良,劉邦是非常信服張良的智慧的,住到宮裡就成了所有人的靶子了,萬一大家不聽楚懷王的(一定不會聽的),硬要入關他擋的住嗎?現在沉迷于享受就是給自己挖墳,隻要有人提醒,劉邦反應過來還是知道輕重的。
劉邦于是召集各縣的父老及豪傑(都是有影響的地頭蛇)說:“各位父老深受秦朝的嚴苛法令折磨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的就要滅族,相聚交談的就要棄市。(這是說秦朝統治的不好)。我呢和諸侯約定号,先進入關中的人在這裡稱王,我應當在關中稱王(我是按照規矩來做事的,是真的有資格的)。我如今和父老們約法三章:殺人的處死,傷人和劫掠的根據罪行來治罪。其餘的秦朝法令全部廢除。衆官吏(國家機構的高中底層,集中在中底層)和百姓(地頭蛇以及普通百姓)都像往常一樣安居樂業。我來到這裡的原因,就是要為父老鏟除禍害。所以我不會有欺淩施暴的行為,大家不要害怕!況且我撤回霸上駐紮,隻是要等諸侯前來共同制定法令罷了。”
但是他也不是全盤撒手,他派人和秦地的官吏巡視縣鄉邑,告谕百姓,直接把自己的統治的合法性和理念普及到基層。
這一招其實很絕的,既拉攏捆綁了中下層官吏,又将自己的好處告知百姓,讓中底層百姓也安心擁護。果然秦地百姓十分高興,老百姓就想安穩過日子,你說你不搶,看起來也确實沒搶,那咱們自己不能不識趣,争相送來牛羊酒食(一般百姓也湊不起,還是大戶富戶們的事)犒勞将士。
劉邦還推辭,不肯接受,說:“倉庫的糧食充足,不缺少食物,不想讓你們破費。”
大家一看更加高興了,好日子眼看就來了,隻怕劉邦不做秦王。
劉邦既然已經連群衆基礎都打好了,一定是希望鞏固住現有地盤。有人就提議給他說:“秦地的富足是天下的十倍(好地方),地形又有優勢(易守難攻)。現在聽說章邯已經投降了項羽,項羽答應封他為雍王,統治關中(要搶你的地盤)。現在他們就要過來了,沛公您恐怕無法保住這裡了。所以應該趕快派兵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的軍隊進入,并且逐步征發關中的士兵來增強實力,以抗拒他們。”
劉邦一聽,對啊,就采納這個人的建議,派兵駐守函谷關,想把人都擋在外面,還進行征兵。
果然到了十一月中旬,項羽帶着諸侯的軍隊向西進發,想要進入函谷關。
因為他已經答應章邯這塊地方歸章邯管,并且不打到都城溜一圈看看不能決定以後他在哪裡定都,不歸自己管的地盤還需要犁一邊,省得以後造反。但是劉邦已經把函谷關鎖死了,項羽能答應嗎?猛将英布出場,沒有幾個人擋得住,關破了。
一個月後,項羽帶兵到了戲水。帶着這麼多人一個月行程而已,項羽看起來基本也是所向披靡。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項羽的兵多,這些兵要吃飯,糧倉夠不夠?士兵是不是劫掠?大概率是的。
項羽來勢洶洶,項羽的恐怖是有目共睹。劉邦手下人心惶惶是必然的,其中左司馬曹無傷心思就很活,他就派人跟項羽聯絡說:“沛公他想要在關中稱王,想讓子嬰做丞相,把珍寶都據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