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已經反了,劉邦得對應。他召集手下将領們問:“英布造反了,拿他怎麼辦?”将領們都說:“出兵打他,活埋了這小子,還能怎麼辦!”
但是具體怎麼打呢?英布也不是随便誰都能打下來的,要不也不能封他異姓王。
汝陰侯夏侯嬰召原楚國令尹薛公問這事。關于這位薛公是誰,沒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反正曾經做過項羽手下又投降了的。
這位薛公說:“英布本來就該造反。”夏侯嬰說:“皇上跟他裂土封王,然後賜爵位讓他顯貴,面南聽政成為萬乘之主,他為什麼還要造反呢?”薛工說說:“去年彭越被殺了,前年韓信被殺了,這三個人有同樣的功勞(楚漢之争最後關頭跟劉邦合圍項羽),是一體的。前兩個人相繼被殺,英布自然會懷疑禍患殃及本身,所以造反了。”
夏侯嬰把這些話告訴劉邦說:“我的門客原楚國令尹薛公,這個人很有韬略,您可以問他。”劉邦就召見了薛公。
薛公說:“英布造反這件事本事不值得奇怪。但是具體局勢會怎麼樣呢?假使英布用上策,山東地區(原六國地區)就不會歸漢王所有了;用中策,誰勝誰敗很難說了;用下策,陛下您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劉邦問:“什麼是上策?”薛公回答說:“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并齊國,占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本土(承認他們獨立稱王),山東地區就不再歸漢王所有了。”
劉邦再問:“什麼是中策?”薛公回答說:“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占楚國,吞并韓國占領魏國,占有敖庾的糧食,封鎖成臯的要道,誰勝誰敗就很難預料了(之前項羽劉邦對峙過的格局)。”
劉邦又問:“什麼是下策?”薛公回答說:“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辎重财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慮了。漢朝就沒事了。”
劉邦就問:“那英布将會選擇哪種計策?”薛公回答說:“選擇下策。”
劉邦說:“他為什麼放棄上策、中策去選擇下策呢?”薛公說:“英布本是原先骊山的刑徒,自己奮力做到了萬乘之主,這都是為了自身的富貴,而不顧及當今百姓,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所以說他選用下策。”隻是說英布這個人格局比較小。
劉邦說:“說的好。”于是賜封薛公為千戶侯。然後冊封自己兒子劉長為淮南王。
英布剛開始造反的時候,對他手下的将領們說:“皇上老了,厭惡打仗了,一定不能會親自帶兵前來。他要是派将領來,将領們我隻害怕淮陰後韓信、梁王彭越,如今他們都死了,其餘的将領沒什麼可怕的。”所以造反了。
英布說的對不對?對。都是真的。劉邦當時最少五十幾歲了,常年打仗,也受了不少傷,親爹死了,大舅哥死了,身邊還有别的人陸陸續續死去,包括韓信彭越,他也真的不願意打仗了。但是呢,他要是不親征,派誰呢?戚夫人給推薦了個人選——太子劉盈。
當兒子的給親爹分憂是多麼應該的事情啊。劉邦心動了。可是,英布跟項羽一個打仗風格的宿将,劉盈一個十四五歲沒打過仗的娃娃,去了不就是送死嗎,不送死敗了也不光彩啊?或者劉邦就打算讓劉盈死,溫和點想,打算找出錯來好廢了他。
這件事誰不答應呢?第一就是呂後。但是代父出征也是理所應該的,沒有足夠的理由,就是讓你送死你也不能不去。這時候商山四皓就顯出作用來了。他們四個人商量:“我們出山就是為了鞏固太子的位子。如果太子帶兵出征,事态就危急了!”。
于是他們去見呂釋之,對呂釋之說:“太子帶兵出征,有功,對他的太子之位不能增加好處;無功反受其害。而且給太子配備的那些兵将,都是是追随皇上打天下的枭雄。讓太子帶領他們,無異于讓羊領群狼!這樣他們肯定不會盡力,出征必然無功。我們聽說,當媽的愛兒子就是常抱着他。現在戚夫人日夜服侍皇上,而劉如意又常被皇上抱于膝上,并說‘我一定不會讓不肖子居于愛子之上’,這明顯的是一定要改換太子了。你們趕快讓皇後對皇帝說英布是天下猛将,擅長用兵;現在的士兵、将領又都是陛下的故舊,如果派太子統領将士,無異于讓羊驅使狼,那樣英布知道的話,一定士氣大振而向西進攻(勝負就不好說了)。現在陛下雖然生病,但是如果堅持下,就算在辎車上躺着監督軍隊,各大将領也不敢不盡力。陛下雖然苦了自己,但卻能保全了妻子兒女啊。”
呂釋之一定站親外甥,于是入宮見呂後,呂後就到劉邦那裡按照“商山四皓”所說的聲俱淚下地去求,劉邦雖然不喜歡二兒子當太子,但是江山還是要留給心愛的如意也不能丢,就生氣地罵:“我就知道這小子派不上用場,還是老子我親自去吧!”于是,劉邦親自帶兵出征。
英布叛亂後果然跟薛公預料的一樣,首先就是向東攻打荊國,荊王劉賈出逃,死在富陵。
然後英布劫持了荊國所有的部隊,渡過淮河攻打楚國。楚國國王是劉交,劉邦親弟弟。他調動軍隊在徐、僮之間跟英布作戰。劉交主要是學文的,打仗不那麼在行,采取了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策略。有人勸告楚國将領說:“英布很擅長用兵打仗的,百姓們一向畏懼他(所以自己這邊得多點兵)。況且兵法上說:‘諸侯在自己的領地跟敵人作戰,一旦危急,士卒就會逃散。’如今兵分三路,英布隻要打敗我們其中的一路軍隊,其餘的就都跑了,怎麼還指望能互相救援呢!”結果好良言難勸該死鬼,劉交就非要分兵三路。結果英布打敗其中一路軍隊,其他兩路軍隊都四散逃跑了。劉交逃到薛地。
英布的軍隊向西挺進,在蕲縣以西的會甀和劉邦的軍隊相遇了。
英布帶的都是精銳部隊,劉邦又吃了敗仗,躲進庸城壁壘,堅守不出。也不能總悶着,有時候出來看看巡視下,就看見英布排兵布陣都跟項羽如出一轍,劉邦心裡厭惡的不得了。
某一天,劉邦和英布遙相望見,遠遠地對英布說:“你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說:“我想當皇帝阿!”劉邦大怒,罵英布,随即兩軍大戰。
後來也不知道經過多久幾次戰争,英布的軍隊戰敗逃走,退敗淮河以南。又幾次停下來交戰,都不順利,最終和一百多人逃到長江以南。劉邦是真的挺能打的,當然這個階段也少不了高額激勵和溫和的分化政策。
話說英布往南跑,也是因為有親戚。英布原來和吳王原來和吳芮通婚。這時候吳芮已經去世,他的孫子長沙哀王吳回派人誘騙英布,謊稱和英布一起逃到越地。英布覺得親戚還是靠譜的,就跟随吳回的手下到了番陽,然後番陽人在茲鄉百姓的民宅裡殺死了英布。英布就這麼也被滅了。
英布死了,地盤還在,劉邦立自己的兒子劉長做淮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