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2023.12
對于年輕時的父親,趙小美确實沒有太多生動鮮明的記憶留存。那些關于父親的過往事迹,在她的記憶深處如同蒙上了薄霧,尤其是在她童年和少女時期的點滴經曆,多數都已經模糊不清了,甚至有些事情是完全記不起來的。然而,生活總是會留下些烙印深刻的瞬間,有兩件事對趙小美來說特别深刻,至今仍能依稀回憶起其中的情景與細節。
這兩件事情或許因為它的獨特性或特殊的意義,在趙小美的成長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它們猶如明亮的燈塔,照亮了她心中關于父親年輕時代的故事,并且時刻提醒着她,即使歲月流轉,記憶會淡去,但重要的人和事總會以某種方式存留在心間,成為生命中最珍貴的片段。
在小美剛上中學的那一年,第一次有機會跟随父親、哥哥和二姐前往離城區很遠的地方打茬子。這對于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她來說,無疑是一次新奇而又充滿挑戰的戶外活動。
另一件事則發生在初一時,由于某種原因,他們那屆學生并未如願進入新的中學就讀,而是被安排留在了原先的小學繼續讀初一。這兩件事看似獨立,實則有着微妙的内在聯系。
趙小莉對打茬子這項農活早已駕輕就熟,因為她在上一年就已經跟着父親和哥哥去過兩次。聽說第二天又要出發去打茬子時,她顯得從容不迫,隻是平靜地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而趙小美則對這次郊外之行充滿了好奇與向往,躍躍欲試地想要加入他們的行列。然而,她深知母親對此類事情向來嚴格,生怕因此惹來責罵,于是内心的沖動隻能暫時擱置。
她彎腰迅速解開棉鞋帶脫鞋上了炕,打算用剛到手的小人書來轉移注意力,享受這難得的甯靜時光。盡管内心深處渴望參與,體會勞動的樂趣,但還是選擇了不去在意,以讀書的方式來度過這個下午,這也成為了小美心中一段獨特的記憶。
手裡看的這本《平原槍聲》小人書,是她用幾張嶄新的糖紙從班上坐後排的張藍屏那裡換來的。本來都快攢夠第二本糖紙書了,但為了得到這本一直喜歡的小人書,不得不忍痛割愛抽出幾張交換,這讓她心疼不已。
其實,《平原槍聲》的小人書在小學時她就已經翻閱過了,那時是用桔子糖跟同班同學換了一天的閱讀時間。現在沒糖也能換,隻要有新潮的糖紙也行,畢竟她的糖紙存貨豐富,于是決定用幾張糖紙再換一次重溫。
提起電影版的《平原槍聲》,趙小美和妹妹趙小靓可是名副其實的鐵杆粉絲,兩人小時候不知看了多少遍,雖然一張電影票也就一毛錢,可對那會兒的她們都不能敞開了看。
囊中羞澀買不起票的時候,姐妹倆就動起了歪腦筋:先是把家裡用完的醬油瓶或醋瓶子上的商标小心翼翼地刮去,洗淨晾幹後,再悄悄往裡頭滴入父親未喝完的白酒——那會兒父親很少喝酒,偶爾也就一二兩而已,所以瓶子裡即便加了一滴兩滴,他也幾乎察覺不到酒量的變化。
至于一個空酒瓶能換多少錢,趙小美記不太清了,隻記得那些積攢下來的錢,都被她們毫不猶豫地兌換成了電影票。而對《平原槍聲》的喜愛,遠遠不止于此。
當市裡的劇團将《平原槍聲》在離她家不遠的黃河劇場上演生動的舞台劇時,她妹趙小靓托同學的父親幫忙,在每場演出結束後讓她們進劇院幫忙打掃衛生,這樣姐妹免費欣賞了好幾場演出。
正在竈下賣力拉着風箱的趙小玉,聽到她媽說明天還要讓去遠處打茬子,忍不住一邊拉風箱一邊有些好笑的說:
“爸爸每次帶我們騎車跑那麼老遠,到了地方都快趕上吃中午飯了。”
正在大鍋旁邊正往蒸籠裡擺放窩頭的小美母親聽見她這樣說了,立馬扭過頭來,瞪了眼大女兒,厲聲對她說道:
“就你話多!誰不想在離家近點的地兒打茬子?問題是現在附近哪還能打到茬子?”
等小美母親把所有的窩窩頭都整齊地碼進兩層大蒸籠,蓋上厚重的籠蓋後,才停下手中的活計,随手撩起圍裙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沖着炕上正和妹妹趙小靓搶奪小人書的趙小美大聲責備道:
“你都多大的人了,就不能讓讓你妹妹?趕緊下炕到裡院挑水去,每次輪到你,咱家水缸就沒見滿的時候!”
趙小美用力從她妹手中搶過小人書,不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