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2023.12
自從趙小美進入一中之後,和小學同學們的聯系日漸減少,但唯獨與翠珍還保持着相對緊密的關系,這主要是因為翠珍家就住在勝利路大轉盤附近的街角,所以每逢周末有空閑的時候,去街頭閑逛時就能順道去她家串門。
一天,已經在工廠工作的陳翠珍向小美提出了個想法:“美兒,眼看你也快高中畢業了,咱們是不是該找個時間把向陽、小五她們幾個叫出來聚一聚?昨天我在街上碰到向陽,還問起你呢。”
趙小美聽了很高興,回應道:“這個主意不錯,你先和她們商量一下看哪天大家都能抽出空來,找個适合的地方,确定好後再告訴我一聲。”
陳翠珍緊接着熱情地提議:“要不就在我們家聚會吧?”
趙小美心說:“算了吧,你爸媽那麼嚴肅,真要去你家的話,大家夥還能放開來玩嗎?”
她不由回憶起有個暑假去找翠珍玩,正好趕上她父母出門走親戚,午飯不在家吃,隻留下剩飯讓翠珍自己熱一熱。翠珍非留她在家裡一起吃飯,還毫不猶豫地将剩飯倒掉,堅持重新做一頓新鮮的飯菜,說不願意讓好朋友陪她吃剩菜剩飯。
作為家境不寬裕的孩子,趙小美從三年級開始就已學會幫家裡做飯了,雖然那時還沒完全獨立做過一頓完整的飯菜。那天翠珍負責生火、摘洗豆角,而和面、擀面以及最後焖面條的整個過程則由趙小美來完成。幸好她家有預先炒好的肉醬,兩人共同合作,最終做出了一鍋香氣撲鼻、味道絕佳的豆角焖面。
事後趙小美猜測,可能是她們肉醬加多了,焖面才如此美味誘人。不過焖面做得稍為多了一些,盡管倆人各自吃了兩大碗,最後還剩下小半鍋。
“鍋裡剩下的夠咱倆再吃一頓了。”趙小美說。
“那你趕緊盛出來帶回家吧,千萬不能讓我爸媽知道。”翠珍有些緊張地說。
趙小美對此感到不解,正想細問緣由,卻聽到外面傳來院門開啟的動靜。隻見翠珍迅速端起鍋,将剩餘的焖面全倒進大了竈下的煤灰堆裡,同時還催促夥伴幫忙清理鍋底。好在翠珍父母進院後先去了北屋正房,沒察覺到躲在廚房裡的兩人。
回到家後趙小美對那些被倒掉的焖面很是可惜,同時也挺為好朋友擔憂的,不知她爸媽是否發現了女兒倒掉的飯菜。第二天到了學校,趙小美急匆匆地去找陳翠珍詢問情況。
“放心吧,趁我爸媽午睡的時候,我就把煤灰悄悄處理掉了。”翠珍十分輕松告訴她說。
因此,趙小美覺得聚會去她家顯然是不合适的,畢竟她的父母太過嚴厲了。
她想了想提議道:“要不咱們就在公園找個空地聚會吧,大家各自從家裡帶些吃的。”
“好主意,那就這麼定了,我回頭馬上通知她們幾個。”翠珍很幹脆的點頭贊同。
“還有,美兒,李士林不是和你同班嗎?也把他叫上吧,全是女生太沒意思了。”她又補充說。
趙小美想了想回應:“行,不過隻叫他一個男生不大好,那我這邊再叫一個男生過來,你們幾個看看有沒有合适的男同學,到時也帶上幾個去,這樣氛圍會更熱鬧些。”趙小美忽然就想到了藍定筠,決定邀請他也參加這次聚會。
“好的,那我明天通知她們時順帶提一下這事。”
最終,趙小美這邊除了她自己,還召集了袁紅、徐翠玲、李士林以及藍定筠共五人。而陳翠珍那邊則主要聯系了她和趙小美都較處得來的要好小學同學,有林小五、趙向陽、姜永惠、徐黨玲、許雅君、李杏芮、張蘭屏、董伊伊,另外還有趙向陽硬拉來的一位男生——來新華。
“哈哈,不錯,正好湊了個圓滿數字。”在所有人都到齊後,陳翠珍數了幾遍人數,滿意地宣布。衆人寒暄一番後圍坐在一起,邊聊天邊享用各自帶來的美食小吃。
“美兒,嘗嘗這個,這是我媽昨天剛炸的馓子,特别酥脆。”陳翠珍從鋪在草地上的塑料布上拿起自家帶來的飯盒,打開後首先遞了一根炸馓子給趙小美品嘗。
趙小美用力瞪了她一眼,昨天她還特意提醒過陳翠珍,不要在她一中同學們面前叫她小名,不知她是忘記了還是故意為之,于是對陳翠珍遞到嘴邊的馓子視而不見,并一把接過飯盒,逐個把它們分給周圍的同學們。
陳翠珍察覺到趙小美有些不悅,便沒有再堅持,尴尬地笑了笑,把馓子轉手遞給了旁邊的姜永惠。姜永惠也不以為意,接過來嘗了一口,連連稱贊好吃,這讓陳翠珍感覺挽回了一些面子。
“趙小美,原來你的小名叫‘美兒’啊?”袁紅帶着促狹的笑容大聲說道,那音量仿佛生怕别人聽不見似的。
趙小美心裡真想輕輕敲一下袁紅的腦袋,當她看到大家都将目光投向這邊,包括正在聊天的三位男生——尤其是藍定筠,他嘴角還挂着一絲壞壞的笑意時,更是覺得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