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2023.12
對于趙小美而言,陽縣縣城在她的記憶中幾乎未曾留下什麼印象。尤其對那裡的地貌特征、城鎮布局以及民俗風情的了解近乎空白,因為她與縣城的交集僅僅維系在每次要徒步十多公裡去縣城的長途汽車站坐車回家。在模糊不清的記憶中,那條延綿不絕的土路仿佛一幅沒有終點的畫面,每當她終于抵達縣城時,人早已疲憊不堪,無暇顧及周邊的環境細節。
對于那位安排她前往東勝村插隊的姑父遠方親戚及其家人,趙小美所保有的記憶僅是一些零星片段。依稀記得他們的住所在縣城,院中一棟寬敞的房屋,屋内有一張寬大的火炕,晚上全家人都在那暖和的大炕上共眠,尤其讓身為“城裡人”的趙小美感到頗為不适的是,這家的女主人和她家的男成員一樣,睡覺時也不穿内衣,這無疑讓偶爾借宿那裡的趙小美感到尴尬與不适。
盡管自己家的居住環境也頗為擁擠,但至少有兩個房間,父母與孩子們各睡一間。即使她哥趙錦城在家的時候,也會用布簾子隔開,在夜間互不打擾,這一點相較于農村家庭的通鋪共寝習慣,對她來說顯然更為熟悉和自在些。
當然她也知道,自己一個連遠親都談不上的外來者,哪有資格去挑剔和苛責人家的生活習慣呢。更何況每次前往縣城時,在人家免費吃住,縱然每次都買些東西略表心意,但這些微薄的禮品又怎能抵消得了所受的款待之恩呢?
盡管公社書記的職位不高,但在普通老百姓眼裡卻也是有身份、有威望的人。趙小美這個出身于平凡職員家庭的女孩,每次走進書記家門時,都感覺自己仿佛低了一頭。在人家變得小心翼翼,努力找活幹以示勤快,生怕給對方添半點麻煩。
面對皮膚黝黑的女主人和對她冷淡的一雙兒女,她選擇了像李士林那樣,用裝傻賣乖的方式來應對,并且盡量避免與他們過多交談。當然,人家也并不怎麼搭理她。
書記家的女兒長得很标緻,臉上的五官小巧精緻,皮膚白白嫩嫩。不過她的眼睛不大,身材也稍微胖了一點。言行舉止上有點像有錢人家的大小姐,讓人不太敢和她随意攀談。趙小美覺得她年紀比自己小些,隻是體型壯實了一些。
至于書記的兒子,她肯定沒跟他有過什麼交談,否則不至于一點印象都沒有。盡管趙小美骨子裡帶着倔強,不願輕易向人低頭,但在現實生活面前,她不得不學會壓抑自己的性子。并且清醒的認識到,和書記家女兒相比,自己在成長環境、家庭背景等方面确實有着很大的差距。書記的女兒自小生活在蜜罐裡,備受父母呵護,而她卻是在母親的打罵聲中慢慢長大。随着年齡的增長,純真無邪的心靈逐漸變得細膩且自卑,與人交往的熱情也日漸消減。
上小學那會兒,趙小美是個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小姑娘,在班級裡堪稱孩子王,六年的小學階段,她幾乎擔任過所有班幹部職務,身邊總是簇擁着一群小夥伴。
然而随着歲月的推移,她的性格開始逐漸變得内斂且羞澀,不再像以前那樣樂于與人打交道。尤其是面對長輩時,她顯得尤為緊張,生怕言語行為有失,這種忐忑不安的情緒使她越來越沉默寡言。那時的孩子遠沒有現在這麼敢于直率表達自我,每當心中湧起想法或是想要傾訴的時候,總會被各種顧慮和規則束縛住,難以随心所欲地說出自己的心聲。
在這種氛圍中,她漸漸習慣了獨處,并且找到了自己的一片甯靜港灣——書籍的世界。她沉醉于一本本厚實而深奧的大書之中,讓自己沉浸在書中角色的喜怒哀樂之中,欣賞着那些細膩的景物描寫和深入人心的對話。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顯得有些孤獨,但在閱讀的世界裡,每一頁翻過的紙張,每一個被領悟的故事篇章,都成為她内心深處最純粹的快樂源泉。就這樣,趙小美通過文字構建的世界,找到了屬于她個人的安甯與愉悅。
因此,她害怕虧欠他人,也不想看别人的冷臉。學農時給山丫和弟弟買糖果零食,是為了避免别人的冷眼相待。當李士林送給她一副棉手套時,她甚至考慮借錢回禮,以免欠下人情。這種性格使她在與人交往中始終保持警覺和距離,小心翼翼地維護着自己的尊嚴和驕傲。
“你借錢做什麼?”
趙小莉警覺地問道。她始終對妹妹私自跑回家的事情心有餘悸,擔心這次會不會是為逃避下鄉。
“我想給李士林買件禮物,他昨天送了我一副手套,我不想欠他什麼。”
“這樣啊,你要借多少?”趙小莉覺得妹妹和李士林并不合适,所以很大方地問道。
“五。。。塊錢,可以嗎?”趙小美見二姐如此爽快,于是大膽地開口。心想,上次翠珍、袁紅和許翠玲她們送了自己禮物,既然要回禮,那就幹脆都買齊了吧。她原本還想着看自己有沒有合适的東西回送她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