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這麼做可有點區别對待的意思,太不公平了吧。”一名男知青跟着起哄,嬉笑着說。
“馬舒陽,這是我們屋自己做的,你他喵一分錢不出來蹭飯,居然還好意思講公平?難不成這就是你說的公平嗎?”李大奎還沒來得及回應,童金泉就已經沖着剛剛說話的那位知青笑罵起來。
他這話引得周圍的其他知青也都跟着大笑起來,現場氣氛頓時活躍歡樂起來。王新生和童金泉沒有吃到燴菜,兩人端着面條去了女知青的房間。早先童金泉就聞到了炸肉醬的香氣,隻不過當時礙于情面沒好意思詢問。
趙小美沒有吝啬,給兩人各挖了兩大勺。看的丁曉在一旁氣的都要從她手中奪過那罐肉醬,但想到這是人家從自家帶來的,隻能忍住沖動。
趙小美接着又将自己飯盒裡的燴菜分了一些到兩個男知青的碗裡。畢竟這是人屋裡做的,總不能讓人家一口都沒吃到吧?剩下的半飯盒則由她和丁曉兩人分吃了,而李潔表示自己一點不想吃。
這時,李大奎又進來送了三個荞麥面饅頭,讓她們當晚飯吃。
丁曉邊嚼着饅頭邊對趙小美說:“你第一年吃國家供應糧,第二年就得像我們一樣掙工分了。”
趙小美關心地問:“那工分怎麼換糧食呢?”雖然距離下一年還有些時間,但關系到生存的大事,她還是想提前了解清楚。
經過幾人的解釋,她逐漸明白了其中的門道。
兌換的具體操作要等到确定了糧食總量後,村裡會根據每個人所獲得的工分總數來計算出每個工分可以兌換多少糧食。另外,兌換比例通常是固定的,但有時也會根據當年的糧食收成情況進行适當的調整。
幾人還告訴她,知識青年下鄉第一年的口糧和生活費都由國家供給。具體來說,每人可以獲得八元的生活費和十八公斤的口糧。
趙小美急忙問道:“那第二年呢?怎麼用工分兌換?幾月開始呀?”
這時王新生把手裡的大碗放在爐子上,圓圓的臉上泛着紅光,對趙小美腼腆地笑了笑,然後才慢條斯理地解釋起來。
“兌換比例一旦确定,村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工分數到公社糧站領取相應的糧食。通常,分糧會在秋收後的幾個月内進行,以保證農民在冬季有足夠的糧食儲備。”
“對于那些家庭人口多、勞動力少或者因各種原因無法參加勞動的農民家庭,村裡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照顧和補助,确保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滿足。”
“謝謝你啊。”趙小美對王新生表示感謝,她也沒想到自己就是随便問問,他能解釋得這麼清楚。從之前在院子裡的舉動來看,王新生是這群知青中最沉默、不愛說話的一個人。
“小美同學,王新生可是咱們這群知青中的萬事通。在學校那會學習就非常好。以後如果你有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找他問就對了。好了,你們也趕緊歇歇,一會兒又得去地裡挖山藥蛋了。”童金泉對趙小美說完後,又和李潔兩人打了個招呼,然後拿起兩人的大碗,拉着王新生出了門。
“丁姐,你們每天能掙多少工分啊?”趙小美躺在炕上後,悄悄問身邊的丁曉。
“男女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工分是根據年齡、性别、體力等來确定的。像童金泉他們這些壯年勞動力,每天大概能得到十個工分吧。而咱們女知青和村裡婦女,還有那些老年勞動力,每天隻能得到七八個工分。”丁曉回答說。
“那。。。工分是怎麼算的?”趙小美繼續問道。
“具體。。。我也說不上來。”
李潔見丁曉一時答不上來,便替她回答說:“我聽張齊強隊長說,工分的計算方法是将每天的工分數乘以天數,再乘以每個工分的價,這樣就能得到一個月的總工分價值了。”
“就算他們掙了十個工分,也才不到一塊錢呢。”丁曉放下手中的書,閉上了眼睛。趙小美也覺得不好意思再問她什麼了。她看到李潔還在看書,便直起身小聲對她說:“李姐,我下午能不能跟你們一起去地裡幹活?”
李潔愣了一下,但很快回答說:“當然可以,工分是按日算的,勞動一天就有一天的工分。”
“好的,那我下午和你們一起去。”趙小美心中暗自高興,她想:去勞動一天就能得到八個工分,按照一天能賺六毛錢來算,她一個月還能有十幾元的零花錢呢!加上每月的八元生活費,她也成了家裡掙錢老三了。
雖然下一年國家就不發生活費了,一切全靠自己下地勞作賺取,但這也讓她興奮得睡不着。等過年回家時,她也能買些小吃,和她哥一樣,再不用從母親手裡讨那點可憐的生活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