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2023.12
在九原地區,山藥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幾乎達到了家家戶戶餐桌必備的程度。人們對它的烹饪方式展現出極大的熱情和創造力,其中最令人回味無窮的莫過于将山藥與肉類慢炖細煮,那醇厚的肉香與山藥獨特的口感相互交融,成就了一道道滋養鮮美的佳肴,搭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或是剛出爐的饅頭,簡單中透着極緻的人間美味。
即使是在更為清淡的素食料理中,山藥也毫不遜色。經過清炒後,其口感脆嫩且自帶清新之味,與各式蔬菜的搭配相得益彰,為人們的舌尖帶來别樣的清爽體驗。尤其是當山藥與地方特色莜面巧妙結合時,兩者之間的風味互補更顯奇妙,仿佛喚醒了山藥内在的魅力,使這道菜成為了當地人及遊客難以忘懷的美食記憶。
趙小美注意到,相較于九原人對山藥的喜愛,陽縣人似乎對山藥有着更為濃厚的情感。無論是在家常便飯中,還是在宴請親朋好友的餐桌上,山藥都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然而,親自參與挖掘山藥的過程讓她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艱辛。初次嘗試挖山藥的經曆讓她深感疲憊無力,由于缺乏防護措施,雙手因直接接觸泥土變得難以辨認,而且不止于此,她的手臂、腿部甚至腰部都酸痛得厲害。這次親身經曆讓趙小美深深體驗到了田間勞作的不易,更加真切地理解了農民生活的艱辛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哎呀,我竟然忘了提醒你戴手套了。”李潔看着趙小美那雙因挖山藥而變得髒兮兮的手,心裡滿是歉疚。
“沒事兒的,我們剛開始幹這活兒時也這樣,習慣就好了。”丁曉一邊說,一邊亮出她那雙與實際年齡極不相符、黝黑且粗糙的手,“你看我的就知道了。”
盡管如此,李潔還是忍不住關心地建議:“我媽說,女孩子的手很重要,戴上手套多少能減少點磨損。你要是沒有,我這裡還有一雙備用的。”
趙小美見狀,立刻制止了李潔要去翻找的動作,告訴她自己其實從家裡帶來了兩雙父親平時幹活時的新白線手套,父親特别叮囑她在做農活的時候記得輪換着戴,隻可惜今天一時大意忘戴了。
她還留意到,李潔的手保養得還算不錯,至少仍保持着女性特有的細膩光滑;而丁曉的手可能由于長期勞動顯得格外粗糙,幾乎快趕上她母親的手一樣飽經滄桑。這讓小美意識到,盡管戴手套洗來洗去有些麻煩,但正如李潔說的,一雙光滑的手對于女孩子的重要性,就算麻煩也要帶上,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
小美之前并未料想到,盡管山藥美味誘人,但要從泥土中将它們挖出,竟是一項如此艱難的任務。當天下午的親身經曆讓她真切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若非隊長的有效組織和明确分工,單靠個人努力幾乎無法順利完成這項工作。
在參與挖掘山藥的過程中,讓她深刻體會到了農民們對山藥深厚的情感寄托和生活依賴。對他們來說,山藥不僅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和辛勤付出的結晶。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地投入勞動,不怕髒、不畏苦,尤其是知青們,舞着鐵鍬與鋤頭,體驗着收獲的喜悅,更為了換取一年的口糧和工分。
趙小美親曆了挖山藥的各個環節,從挖掘到提着筐子在後面拾撿,她始終緊随團隊的步伐,親身體驗着勞作的艱辛。起初對這項工作的艱難程度和重要性,她并沒有深刻的認識,但随着體力消耗的不斷增加,這才逐漸體會到了挖山藥所面臨的挑戰。
隊長張齊強總是适時地給予趙小美指導與鼓勵:“對,就是這樣幹,小閨女,越來越上手了嘛,别急,穩住節奏。”作為一位盡職盡責的領隊,他對新隊員尤為關懷,時刻給予了支持和肯定。慢慢地,趙小美也習慣了他親切地稱自己為“小閨女”。
整個下午,地裡的鄉親們都這樣稱呼她,畢竟她是這裡個頭最小、年齡也最小的一員,這樣的稱呼此刻聽來,不僅讓她感到分外親切,還多了些許鼓勵。
在刨撿山藥的過程中,趙小美深刻體會到了下田勞動的重要性。她明白了沒有汗水的辛勤付出,就沒有豐富的物質回報。雖然山藥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們卻是村民們長時間辛勤勞動的結晶,是他們勞動成果的體現。
挖山藥的艱辛過程讓趙小美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廣大農民的辛勤努力,并從中汲取了力量與啟示。她意識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詩句不僅僅是課本中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地展現在她面前的真實畫面。
她将這些體會和感受寫在了給陳翠珍、袁紅、許翠玲和小五等人的信中。同時,她也給李士林和藍定筠寫了信,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收到他們的回信。聽丁曉說,公社的郵電所十天半月才會送一次信件到村裡的供銷社,每次得自己去打探,所以知青們平時很少寫信,嫌來回跑的麻煩。
“對了,公社書記不是你親戚嗎?到時公社有來咱們村的,讓他找人帶給你就行了。”
趙小美不知她是怎麼知道這事的,隻是笑了笑沒說話。公社書記并不是她的親戚,所以對丁曉的話沒有表态。
“人家那麼大一官沒事幹了,會幫忙這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