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6.10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在不經意間會錯過那些在特定領域有天賦的孩子。他們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其他方面顯得不那麼靈巧。
比如在數學課堂上,他能輕而易舉地解開難題,但在語文課堂上,由于本身不善于言辭,可能顯得較為沉默,不像在解方程時那麼的耀眼。
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并耐心地給予指導,很可能無意中就阻礙了這部分孩子未來的發展道路。
因此,給予每個孩子充分的關注和恰當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假如家長和老師們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沒有捕捉到這些細微的不同,或缺乏耐心的指導,很可能在這樣的忽視中,無聲無息地關上了一扇通往孩子潛力無限世界的大門。
“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子女的教育,要注意一點,看他樂于哪方面,就在哪方面好好培養他。”
“就算他沉湎于電腦,好玩遊戲,但如果能将他的這份心思轉移到正途發展,也比呵斥他一事無成,一棍子打死強,這也是師道的原則。”
在趙小美的帶過的幾屆學生中,有個女學生讓她印象深刻。雖才十幾歲的孩子,身材卻很高挑,容貌看上去也十分清秀。
但就因為她的數學不好,科任老師兼班主任一點都不待見她。
“沒長腦子麼?就這點數還要想這麼長時間?”
“你是多沒腦子,怎麼連這麼簡單的運算方法都掌握不好,我看你是白長這麼大個兒了!”
這位老師的嘴巴很厲害,課堂上訓斥起學生更是毫不留情面,總嫌棄這個女生的腦子不夠靈光,難以快速領悟知識點,因此在課堂上免不了公開指出她的不足,給女孩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負擔。
漸漸地,女孩變得情緒低沉,性格上也越發内向和避世,甚至開始對老師的批評産生了抵觸。
“楚小蕊,這道題比較簡單,你上來做一下!”
“不會!”
“。。。”
到最後,老師課堂上的訓斥也好,同學們當面或背地裡的嘲笑鄙視也罷,對她來說都不重要了。這種心态的轉變,還波及到了她對其他課程的興趣,比如曾經喜歡的英語課,也因此被冷落了,學習熱情明顯減退。
有一次英語課上,趙小美讓她起來回答問題時,見她站起來看着黑闆一頓發呆,感到有些意外。
在課堂提問這一環節上,她一般簡單些的都是叫程度差點的學生來答,但楚小蕊的英語在班裡也算中等,所以趙小美沒覺得她會答不上來。
于是也沒多想,随口說了句,“這題很簡單嘛。”
“因為我笨嘛。”
她冷不丁的來了這麼一句,讓趙老師的笑容瞬間僵硬在臉上。
什麼情況這是?
看着氣鼓鼓坐下的學生,她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随後,在周圍幾個女生的譏笑聲和部分同學的竊竊私語中,楚小蕊埋頭伏在課桌上抽泣了起來。
“有什麼好笑的?!”
見課堂上很少大聲呵斥他們的趙老師發火了,課堂上才一下安靜下來。
下課之後,趙小美把楚小蕊叫到了樓道沒人處,她可不能坐視不理,這也不是她的風格。
起初,楚小蕊低着頭在那裡什麼都不肯說,後來在她的一再追問下,這才擡起兩隻淚汪汪的大眼睛,盯着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