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垚客氣地和陳澤成聊天,偶爾把話題轉到北市,陳澤成一臉茫然。可是等他說到毛紡所學徒之類的事情,卻見陳澤成面色微變。
王念盛父子雖然留在了白木書院,可是他們同行的工匠中還有許多人的孩子連識字的機會都沒有。
陳澤成不是那種不食五谷,不知稼穑的人,隻是如今他重獲機會修複白木書院,心中的志向也比從前大了許多。看到那些聰明靈秀的孩子無法讀書,他心中惋惜。
北市的毛紡所在秀水甚是出名。他也聽人提起過,九邊有些小鎮或者村落毀于霍氏劉氏的進攻後,百姓流離失所。那些年輕力壯的男子尚可以投靠地主,憑着力氣混口飯。
但是失去了庇護的婦孺老弱往往飄零無依,後來一些商戶引入毛紡織機,也收留了一部分流民,年幼的孩子們就成為了學徒。
這些人的經曆聽起來比王念盛父子還要悲慘,王家至少還有親戚可以投靠,他們卻隻剩下自己的一雙手,要靠着他人的憐憫生活。
此時段垚提起,陳澤成不免歎息着将王念盛父子的經曆道出。
段瑤口中大贊陳澤成仁義,心裡安定下來。看來陳家父女真的隻是為了那些下等人而擔憂。
沒錯,在段垚看來,無論是毛紡所裡的工匠還是土地上勞作的農民,都不過是下等人。
陳澤成竟然想讓他們都能讀書,真是異想天開。
不過……段垚的腦海中忽然閃現出一個念頭。
若是能從這些貧家子弟們找出一兩個優秀的人才,供養他們讀書。那可是既能标榜段家仁厚,又能培養一些屬于自己的人。
他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很妙,回家後就告訴了段瑛。
段瑛很是欣慰。
前幾日段垚因為懷疑謝森派人來秀水探知情報,很是憂慮了一番。
在段瑛看來,如果段垚連這點小事都沒有辦法處理好的話,那麼段家的家業交到他手上也便堪憂了。
所以他才特地安排了段垚接回陳書學,借機去探查陳家的底細。
現在看來這部戲真是走對了,從陳家回來,段垚不僅恢複了原本神采奕奕的狀态,而且還從中得到了啟發,想到了為家族揚名的好法子。
段家不差錢。
能夠用每年數百兩的代價換取七八個學子的忠心,不失為一筆劃算的買賣。
段瑛便将這件事交給了段垚,并且叮囑他完全可以和白木書院合作。由他們出資,再由白木書院選拔優秀的學生。
段垚應了,但也有點疑惑,道:“父親為什麼一定要和白木書院合作?”
這一個月來白木書院的風頭的确很盛,但是秀水城中也有不少老牌書院。
段瑛挑了挑眉毛問兒子:“怎麼你覺得白木書院不合适?”
段垚搖搖頭,道:“兒子覺得這些書院大同小異,隻要咱們提出這個方案,他們肯定都願意合作。那就沒必要選擇白木書院,畢竟姑母……”
這一次段垚接回陳書旭,先送他去陳澤成的白木書院,段氏就很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