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陳舒青還驚奇地發現,每每到了下午,方玉還會換下上午的勞作衣服,穿上一身青衫,看上去倒越來越有先生的範兒了。
方玉面對着這個比自己女兒還小的東家,始終有些尴尬。他刻意地清清嗓子,道:“您放心,我已經讓幺娘看着孩子們了。”他剛才已經聽到陳舒青是來請阮芳熬姜湯的。在他看來,貧家孩子吃這點苦頭算不了什麼。不過陳家小姐嘛,一向如此心軟。
陳舒青笑了,道:“那您是有事找我?”
方玉看了看阮芳,有些别扭地轉身。陳舒青知機,對阮芳點點頭,然後随着方玉離開廚房。
離開廚房之後,方玉才道:“我看您剛才站在那裡許久,想必是有事情要叮囑。”
陳舒青這個學院負責人一向采用抓大放小的治校政策,她很少幹涉先生們的教學内容,隻規定了上課的時間。所以,方玉見她站在那裡良久,就曉得多半有事。
陳舒青更加開心了,看得出來,不僅是阮芳,方玉也對學院更加上心了。她道:“我是有點事,想要和您打聽一下。”
方玉看了一眼陳舒青,有些不解。在他看來,自己的這位東家連女帝都見過了,那裡還會有什麼不懂的事情。
不過他還是誠懇地點頭,道:“您請講。”
“聽說方先生本家還有四五個孩子也是七八歲的年紀,不知道他們現在都做什麼?”陳舒青也不繞彎,直接問道。
方玉沒想到陳舒青會提起這件事,方家本族這次一共送來了兩個孩子,其餘差不多年紀的卻另有安排。他以為陳舒青是來責難的,一時之間,臉都漲紅了。
陳舒青沒想到自己的一個問題,竟然讓這位老伯面紅耳赤。她連忙解釋道:“您别擔心,我不是有其他意思。我隻是想要了解一下,那些去做工或者留在家中種地的孩子們,他們有沒有上學的需要。”
方玉雖然沒有太理解陳舒青的話,但也聽出她并無不滿之意。他的心情終于慢慢平複下來,道:“方家族中并不富裕,隻有族長家的兩個小孫子在鄉裡的秀才家讀書。其他孩子要麼跟着父母務農,要麼學門手藝。”
以往能夠到秀水城中來跟着方氏父女學習毛紡,就是方家族中最好的出路了。但是這次霍部人動亂,段家卷入其中,這讓方家族内也對毛紡所心存感激疑慮。所以雖然方幺娘特意回了一趟本家,介紹了職業技術學院的情況,最終還是隻帶回來兩個孩子。
“其實能夠學木匠就已經很不錯了,也有到鋪子裡當學徒的。”方玉将自己家的情況簡單介紹了一下,又道,“哎,我們老方家祖上五代都沒有出過讀書人,族長都說,隻盼着自己兩個孫子能認識一些字,将來有機會到大商号裡給人家做帳房,那就是最最了不起的結果了。”
陳舒青眼睛一亮!她看着方玉,帶着幾分激動地心情問道:“那您說,要是有地方培訓帳房,孩子們的家長會願意送他們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