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陳舒青已經梳理出了一個大緻的思路,此時便撿最重要的兩條道:“陛下允可授予他們官職,那真是皇恩浩蕩,臣先替他們謝恩了。食用國家俸祿,自然應當為國分憂,各地缺乏合适的老師又是實情,那麼這些已經有了經驗的老師自然可成為領路人。臣建議,在秀水興辦教師學校,凡是有意設立與秀水相仿學校的地方,都可以派人來學校。”
“教師學校?”女帝恍然明白了陳舒青的意思,“你是要給他們培養教師?”
陳舒青正色道:“陛下明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嗎。若是将秀水學校的教師派往他處,便是一地一個,也隻能涵蓋十幾城邑。陛下治下幅員遼闊,想要惠及更多的地方,辦個教師學校最便宜了。一個成熟的老師三個月就能教出一百名新老師,臣相信,這樣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禮部大人們的籌劃。”
說到禮部大人們,陳舒青心裡鄙夷地一笑,這些官老爺們隻想着給辦事的人找麻煩,恐怕想不到她會有更好的法子。
“好,有理。”女帝見她在這樣短的時間内就能想出如此妥帖的應對,連連點頭。這位生活在封建時代的帝王可不知道現代社會師範學校已經是很常見的事務了。陳舒青自己就是一所師範學校的畢業生,所以立刻就想出了這個辦法——你們不是缺人嗎,好呀,我給你們培養人才。
其實更難得是陳舒青此舉不僅沒有和禮部針鋒相對,反而一心想要幫助他們真的把其他地方的學校搞起來。
女帝固然不喜禮部這種摘果子的行為,但也不願意看到陳舒青滿心怨怼——她還那麼年輕,如果與禮部硬碰硬,後果不堪設想。那種情形也正是王太師想要看到的結果吧。
還好,陳舒青走了另外一條路。
女帝放下心來,叮囑陳舒青道:“你記得離京前寫個條陳上來。”
陳舒青喜領作業一份,她知道這也是女帝為自己創造的機會。隻要她有關學校的條陳以上,朝野便皆知此事是由她首倡,旁人再想要奪取首功,也是絕不可能了。
女帝見她眉頭舒展,知道她領悟了其中的含義,笑着道:“你莫以為朕的俸祿是好領的,認真點寫。”
陳舒青心念一轉,道:“臣是陛下的女官,自然要為陛下分憂。那麼臣是否也有機會沐浴一下聖恩?”
“哦,朕賜給你的紡織女工難道不是恩典啊?”女帝特意逗她。
陳舒青聽出女帝的話音并不是責怪,便直言道:“陛下恩賞女工給臣,那是為了開啟咱們大燕的教育事業。不過呢,臣有一點點私心,想請陛下也偏袒偏袒。”
既然富悅都說女官是陛下的“宮内人”了,她幹脆就把“偏袒”兩個字頂在頭上。
陳舒青能将禮部辦學之事轉圜過來,女帝本就有心賞她,笑着搖搖頭,道:“姑妄言之。”
陳舒青鄭重起身,朝着女帝道:“陛下,臣想去國子監一觀。”
.
“胡鬧。”國子監祭酒聽聞有女官要來頒發賞賜,第一個念頭就是拒絕。
一旁的司業卻道:“大人,您先别動氣。聽說這個女官并不專職在宮中服役的,她父親是秀水的一名舉人,自己又在秀水奉旨開辦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