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小荔枝、小喇叭他們都有自己的□□呢。當然了,他們都不會用,都是俊俊、禾禾他們兩個大的幫忙注冊申請,說等他們再大點了再用。
為什麼現在不用?因為人小認字少,光是打字能摸索好久。
而且小荔枝和小喇叭對看書看電視比較感興趣,不怎麼喜歡電腦。
回村一趟,晚上去大舅公家裡吃飯。
小荔枝和小喇叭輕車熟路地去按電梯,吃過晚飯下樓去小區裡聽老大爺老大媽閑聊。
好多八卦,他們一家四口聽得津津有味。
隔天,大舅公過來接他們。
爸爸媽媽把他們的行李往後備箱一放,看着他們上了車,叮囑他們乖一點,然後頭也不回地也開車出門了。
大舅公搖了搖頭,道:“你們媽最知道給自己省心。”
小荔枝和小喇叭也不是非得黏着爸媽,這會兒正樂滋滋地和炎炎、小魚說話,另外一輛車裡的哥哥姐姐隔着車窗,一言難盡地看着吵鬧的他們。
到了西溪古鎮,和回家沒什麼區别。
爸媽不在,他們就都去了三舅公家裡住。
一天三餐,也不一定都是在家吃,隔三岔五地去附近鄰居家裡做客吃飯,或者去鎮上吃現成的。
西溪古鎮有幾家飯店,特别特别好吃。
每天吃飯吃水果,還能拿到零花錢去小超市裡買冰激淩。
俊俊哥哥好像是老鷹抓小雞裡的“老母雞”,帶他們走最前面。禾禾姐姐像是“護衛隊”,墜在後面把“落單的小雞”給趕回隊伍裡。
雖然他們人小,但哥哥姐姐不給他們撒嬌要背要抱的機會,統統都會被拒絕。
理由是:他們四個都是壯實的小胖子,抱不動。
能不是壯實的小胖子嘛?!
每天吃好喝好睡好,躲開每天最曬的時候,早晨和傍晚的時間,舅公舅婆們還有姨婆,會帶他們去菜地、去果園、去池塘、去趕圩、去串門......
整個小鎮都是他們“哈哈哈”的大笑聲。
偶爾也會有“哇哇哇”的大哭聲。
就比如現在。
小喇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來,說斜對面家的壞蛋放狗追她,害她摔倒膝蓋摔破皮了。
一個娘胎裡長出來的小荔枝仿佛能感同身受,看着小喇叭磕的傷,也癟着嘴嗒嗒嗒地掉眼淚。
不過,小喇叭哭起來都是嚎得震天響,他哭起來就喜歡安安靜靜地掉眼淚。
家裡其他的娃一看,那還得了?
尤其是聰聰和津津也過來了,盡管長輩們現在不在家,但他們現在人多勢衆。
呼啦啦地就一起出門去讨說法。
一看,又是姓張那家的小王八蛋,他們的氣不打一處來。
他們家和一同搬過來的人都能相處好,就除了這一家的。
具體的曆史原因,小的幾個就知道點皮毛,但俊俊知道得多。這可算得上是新仇舊恨了。
這家的小混蛋比小荔枝他們幾個就大兩歲,和他家那個同父異母的小叔一樣讨人厭。老喜歡讓他家的狗去追人,把小孩吓得哇哇哭。
今天可算是踢到鐵闆了。
眼瞅着他們家大人也不在家,逮着他落單的機會,俊俊也不管什麼“以大欺小”、“以多欺少”,逮着人了就按住,讓小喇叭過來出氣。
小喇叭趕緊小跑過去,揍了兩下,眼淚終于消了。
管他哭得稀裡嘩啦,他們又轉頭去了鎮上的衛生所,給小喇叭的膝蓋貼上了創可貼,又去街上的炸雞店給加了一餐。
津津吃得心滿意足,還道:“我都不想回家了。”
但不回家是不可能的。舅公舅婆家裡好,爺爺奶奶家裡也很好啊。
他們打完架就跑出來玩,根本不知道老張家的人找上門去要說法。
他們溜達回家時,正好看到大舅公叉腰罵人。
大舅公的嗓門真大呀。
小喇叭覺得,她可能是遺傳了大舅公的嗓門。
本來呢,聽到是自家幾個娃去揍人家,陳文強他們說話的底氣都不是很足,可一見到小喇叭磕破皮,這氣蹭蹭蹭地就冒上來了。
罵人的底氣足得很。
更别說還有拉偏架的,周大嬸和陳五嬸幾個,聽到聲音過來湊熱鬧,一人一句幫忙,對面勢單力薄,根本不是對手。
一幫小的,叽裡咕噜地搭話,更是熱鬧。
尤其小喇叭,小手一叉腰,嗓門就開了。
小荔枝自愧不如,他就沒小喇叭那麼大肺活量,話一串一串地往外冒,嗓門音量也比不上。
最後響起來家裡的“老玩具”,沖回家去翻出來一箱喇叭,這下嗓門就夠了。
陳今和沈百川回來時,看到的就是他們家幾個小的對線人家老的小的,一點都沒輸。
大舅他們看熱鬧似的嗑瓜子,時不時地給他們加油助威。
“大舅,對面幹嘛了?”
“那小王八蛋,放狗攆小喇叭,你看,磕着了。”大舅見她火氣冒上頭,拉住了她,道:“你看着就行,讓他們自己吵去。”
小娃娃們嘛,早晚得自己立起來的,這點小事,用不着大人上。
二表哥站後面笑,道:“以前三妹和人家吵架,您也沒這麼說啊。怎麼偏心了?”
大舅回頭瞪他,道:“這能一樣?三妹沖上去,人家一拳就倒下了。”
陳今:“……”
看來脆皮也有脆皮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