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烽火燃七星[戰國] > 第48章 轉圜計

第48章 轉圜計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楚暄一夜無眠,次日清晨,衆人将一箱箱行囊擡上馬車。

楚暄看着眼前高大的府邸,這個他生活了近十四年的地方,原以為走的時候會滿心不舍,但此刻他的内心竟是無比的平靜。

三人上了馬車,離開鹹陽城,一路上楚暄默默注視着張儀,窗簾被撩開一角,此刻張儀正看着窗外出神。

楚暄看着那雙眼睛,昔日目光銳智,神采奕奕的雙眸如今卻變得空洞呆滞,像是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霧,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

一行人離開了秦國,曆時半個多月抵達魏國的國都——大梁。

剛到大梁郊外的驿館落腳,便有一名官吏找上了門。

“請問先生可是張子?”官吏在張儀的廂房外揖手,客客氣氣地說道。

張儀站起身,回禮:“正是。”

見張儀走出來,官吏颔首,壓低聲音說明來意:“我王有令,若張子抵達魏國便邀您入宮,以求共商讨‘齊魏交戰’之事。”

官吏聲音雖不大,但楚暄離得不遠,聽得清清楚楚,他心頭咯噔一響。

張儀微頓,含笑點頭:“大人請稍等片刻,容在下稍作休整。”

官吏點頭,退出門外并将房門關上。

門一關上,楚暄便焦急問道:“先生此番入宮恐有不測,魏王會不會像楚王那般?”

張儀好整以暇地換了件幹淨的外袍,梳整發髻,沉吟少頃,說道 :“不必擔心,魏王命我入宮是以商讨如何平息戰事,殺我于事無補,你們二人在客棧等候消息,倘若真有不測,我定将即刻派人書信告知。”言畢便轉身,推門離去。

這情形令楚暄想起當年在楚國城郊外的夜晚,不得不說這次心态平和了許多,或許是習慣了,楚暄苦笑。

門又被推開,林轍端着三碗面進來,見楚暄獨自一人坐于案前發呆,他将碗擱下,疑惑道:“哥哥,先生呢 ?”他頓了一下,突然想起方才上樓時瞥見客棧外停着輛轺車。

“被魏王宣進宮了。”楚暄輕歎一聲,把林轍拉到自己邊上,“先吃飯吧。”

“先生會不會有危險?要不我們也跟過去?”林轍擔憂道。

楚暄搖頭:“我們好好待在客棧,等候先生消息。”

張儀與楚暄生于魏國大梁,重返故土本該是喜悅的,卻因齊魏即将開戰而憂心忡忡,日後若要徹底地在大梁安頓下,就必須過了“齊魏交戰”這關。

離秦的路上,楚暄詢問過張儀那日在秦國朝堂上所發生的一切,眼下齊國提出攻打秦國,目的是逼秦國殺了張儀洩憤,那日張儀巧妙地化險為夷,逃離秦國,也正如他所料,齊國将矛頭轉向魏國。

于張儀而言,與其說是重返故裡,不如說是險象逃生,但是否能“生”還未可知。

此事尚未終了,倘若齊國真的攻打魏國,魏王定會妥協,殺張儀止戰,如此一來在秦國與在魏國都沒區别。

對于齊國為何突然仇視張儀,非殺他不可,楚暄覺得此事有些蹊跷。

張儀欺楚一事雖破壞了齊楚二國的關系,可真正受損的隻有楚國,齊國也沒有那個好心要為楚國打抱不平。

自春秋以來【1】,齊、楚二國的關系一直劍拔弩張,齊國人瞧不起楚國人的蠻夷出身,楚國人鄙夷齊國人的自命清高,二國曾多次攻打夾雜于其間的吳、越、宋等小國,時常就劃分土地鬧得不可開交。

先時二國得以結盟,不過是見不得秦國如日方升,決定打壓其氣焰。

然而在秦楚交戰時,齊國亦是坐山觀虎鬥,又如何真正将楚國生死存亡放在心上?

撇開這些不說,如今楚王熊槐都與張儀冰釋前嫌 ,齊國又為何非要取張儀性命?

興許這并非齊王本意,而是受人挑唆。

這幾日裡,楚暄已經接受了這天翻地覆的現狀,位極人臣的一國之相一夜之間變成了“亡命之徒”,日日提心吊膽,不知未來如何。

現如今,隻要張儀能夠平安無事,别的他都不在乎了。

這些年,張儀助秦國打壓列國,早已令各國君王、宗親權貴們積怨深重,無數雙眼睛盯着他的動向,想将他鏟除的人不在少數,一旦失去秦國的庇護,必有生命之憂。

楚暄突然感到肩膀一沉,從思緒中抽離回來,瞧見左肩上挨着一個腦袋。

“哥哥,再不吃面就要涼了。”林轍粘着他坐,抱住了他的胳膊搖了搖,“要不我去打聽一下王宮的動向,你先吃飯,我很快回來。”他說完就要起身。

楚暄回過神,一把撈住林轍的手臂:“不必,你待這兒陪我,哪兒也别去!”

林轍停住,聽話地坐回他身邊。

楚暄笑着摸了摸他的腦袋:“先吃飯吧,吃飽了才有力氣想辦法,我相信先生定能虎口脫險。”

二人從早上等到傍晚,戌時三刻,小谷敲響了房門,遞給楚暄一封信,楚暄連忙打開,上面寫道:

暄兒:

我已入宮觐見,與魏王共商齊國伐魏一事,此時正處于魏王宮北院,魏王待我以賓客,款我以鐘鳴鼎食,枕穩衾溫,一切安好,不必擔憂。

依魏王所言,齊國欲攻打秦國并非齊王本意,攻秦國、魏國皆為幌子,殺我實為本意。依我之見,應是齊王受人挑唆,挑唆之人許是屈原、陳轸二人。

屈、陳二人素來親齊,如今秦國與楚國重歸于好使得二人多年來的努力付諸東流,魏國派駐于齊國的密探稱,陳轸已然返回齊國為上卿,而屈原對我極富成見,早在我等離開楚國後就勸說楚王派兵追殺,然楚王未同意,他又受公子子蘭、靳尚等朝臣打壓,悲憤之下再度赴齊國與陳轸一同勸說齊王攻打秦國,在齊國揚言——張儀為禍患,不除之恐殃及列國。

我等離秦至魏,齊國便将兵戈調轉于魏國,然魏王并無殺我之心,今日與我共商此事,我已向魏王呈上策略——若想化解此戰需得擺平屈、陳二人。

可眼下魏王留我于宮中,我無法親自行動,故寫信于你。

暄兒,先生知你定有應對策略,此番還需你為先生跑一趟,務必小心行事!

張儀

楚暄看完信,沉默了許久。

依此信來看,張儀一時半會兒不會有事,隻是被魏王軟禁于宮中,但齊魏一戰若無法化解,魏王定會殺了張儀向齊國求和。

楚暄揉了揉眉心,他也料到此事定與屈、陳二人脫不了幹系。

陳轸恨張儀還在情理之中,他入仕以來已有兩次都被張儀擠兌,一次在張儀剛到秦國為相時,一山不容二虎,張儀以“陳轸親楚”為由将他驅趕離秦國,第二次便是一年前。

但屈原對張儀卻有着莫名的恨意,興許是氣場不合,初見張儀時便對他不屑一顧,并鄙夷縱橫家皆是些油嘴滑舌、故弄玄虛之流,對縱橫家們嗤之以鼻,屈原雖為愛國名士,又極具才華,可此人素來直言不諱,言語犀利,說話時常不近人情,早已得罪了許多官紳貴胄,就連楚王熊槐都對他心懷不滿,故而在楚國不受待見,屢屢受挫。

想到屈原楚暄就怒氣上湧,張儀如今的狼狽逃亡皆拜他所賜,此刻他已不再為屈原的壯志難酬而惋惜,甚至對屈原動了殺心,此人不除必成禍患!

眼下陳轸已回齊國,自己貿然尋之怕是還未見着便引來殺身之禍,那便隻能去楚國策反屈原。

楚暄将信收好,起身從行囊中取了些盤纏,以及張儀的通城令牌。

張儀歸還相印時本該将通城令牌一并上交,卻被嬴蕩退回,嬴蕩念及舊情,便将令牌贈予他,也方便他在路途中通行順暢,不愁吃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