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烽火燃七星[戰國] > 第115章 開端

第115章 開端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您要讓稷兒娶妻?”

“嗯。”宣太後點頭,“娶楚國公主。”

早朝過後,宣太後讓魏冉、楚暄二人一同入甘泉宮議事,特意避開了嬴稷。

魏冉嘿嘿一笑,微眯着眼睛觀察着楚暄,一邊說:“聽說那楚國公主是一位大美人兒。”說話間看了一眼宣太後,“也就比王姐遜色幾分。”

“好事啊!”楚暄笑道,“稷兒與她郎才女貌,也是一段佳話!”

魏冉見他這般反應,牽了牽嘴角,又聽對方問道:“隻是稷兒此番還未及冠,如何成親?”

宣太後道:“次年便及冠了,我們可以先與楚王達成聯姻之盟,以此昭告天下,畢竟這成親的目的旨在破壞齊、魏、楚合縱。”

說起這事,魏冉便不滿起來,一拳鑿在木案上,憤憤道:“還不是那甘茂屢次三番要讓秦國發兵助韓?秦國竟為了一個小小韓國與楚國撕破臉?!”

宣太後端起茶盞,杯蓋輕撥茶水上的浮葉,淡笑道:“韓國雖小,可它的作用比楚國大得多。冉弟,你可别忘了,嚴君的生母可是韓國公主。”

事情要從一年前說起。

傳言楚王熊槐被一名來路不明的遊士撺掇着要去攻打韓國,奪重鎮雍氏。

韓國剛經曆宜陽之戰,損失慘重,早已無力再同楚國這等萬乘之國抗衡,韓王原是想找鄰邊的魏國幫忙,可魏王卻稱魏國在休養生息,舉國祭拜神明不宜參戰,韓王無奈,隻好拉下臉面去請求剛奪下自己宜陽的秦國。

韓國内部分兩個派系,一個是主張合縱的公叔一派,而另一邊是與嬴疾相熟的公仲朋,其妻正是嬴驷的長姐,自然主張與秦國連橫。

起初公仲一派的尚靳前去秦國觐見新王求援,卻被當堂拒絕,還被垂簾聽政的宣太後以“玩笑”【1】羞辱了一番。

眼見楚軍不斷逼近,公仲又派出心腹張翠,這張翠倒是機敏,沒有直接找宣太後或嬴稷,而是繞道去找甘茂。

再說這甘茂,宜陽之戰他立下了大功,可也正因他支持秦王蕩舉兵三川才使得嬴蕩舉鼎而死,還鬧出了王儲之争,甘茂也自此受到秦國宗室老臣們的诟病。

如今王位更疊,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甘茂在朝中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他必須為自己謀出路。

張翠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從而慫恿甘茂勸秦國為韓國出兵。

甘茂來找宣太後,一稱秦國若失對此事坐視不理,楚國吞并了韓國勢力增大對秦國不利;二稱韓國是東出的必要條件,還是要重建連橫。

他還提議将武隧贈與韓國,如此恩威并施也效仿張儀當年對魏國那般,重建秦韓連橫。

考慮到大局,宣太後最終同意發兵援韓,又将武隧贈與韓國,但這也得罪了楚國……

這幾日傳來消息,楚王熊槐有意與齊魏二國合縱,共同伐秦。

此消息一出,朝中一些大臣們又将矛頭指向甘茂,認為都是因他力排衆議主張援韓才使得楚國倒戈合縱派,更有甚者傳甘茂與韓國主張合縱的公叔一派私交往來,說是連橫秦韓,其實旨在合縱。

甘茂内心叫苦不疊,也明白大勢已去,再待在秦國遲早要步商鞅、張儀等的後塵,便主動辭去左相之位,将相印交于嬴疾,意在讨好他,也為自己往後的去留鋪路。

“楚國屢次三番倒戈,搖擺不定,雖是萬乘之國卻不能為秦國所用,卡在中間是個禍患。”宣太後目光冷下,放下茶盞,繼續道,“但眼下要先穩住秦楚關系,破壞合縱,再從長計議。”

楚暄點頭,又聽魏冉略顯顧忌地問:“可……大戰在即,楚王會如此爽快同意這門婚事?”

宣太後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冉弟,你是不是忘了,你我可都是楚國人,親上加親又不費一兵一卒與大國聯盟,楚王怎會不願?”

魏冉點頭:“王姐說得對,那就這樣決定吧,待會兒便讓使者去楚國與楚王說此事。就是不知道稷兒那邊……”

宣太後沉吟少頃,淡笑:“本宮會同他說的,稷兒最是聽話懂事,定能顧全大局。”

楚暄默默聽着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便替嬴稷将終身大事給辦了,他并不插話,思緒遊離之餘又突然被宣太後喚回了神:

“太傅,本宮有一事要同你說。”

楚暄一頓,望向她,揖手:“太後請講。”

“本宮想将聶施與他手下的禁軍交給你,做你的暗衛……”

楚暄一怔,立刻跪下:“太後,臣從未想過……”

“起來,你會錯意了。”宣太後慨然一笑,“是本宮想讓你往後出使列國邦交,你師承張子,口才和謀略定是了得,這一次護送稷兒歸國本宮也見識到了,隻是列國邦交折沖樽俎殺機四伏,須有一支得力的暗衛組織護你周全,他們也可以為你所用,替你辦事。”

楚暄聞言松了一口氣,起身謝過:“臣謝太後賞識。”

宣太後拂手:“你先回去吧,我同冉弟還有事商讨。”

“是。”楚暄躬身行禮。

魏冉大剌剌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笑道:“好好幹!稷兒還指望你栽培呢!”

——

出了甘泉宮,楚暄便瞧見一名身形魁梧高大,作武将打扮的男人立于宮門外的石柱旁,聽到動靜,男人轉身看向自己,正是聶施。

天上正飄着雪,雖是青天白日卻天色昏暗,聶施身上沾了雪粉,應是等了許久。

“楚大人,屬下正等着您呢!”聶施嘿嘿笑,大步朝楚暄走過去,手中提着把傘。

“聶将軍這是前來報到嗎?”楚暄笑着打趣。

“可不是‘将軍’了。”聶施神秘一笑,“往後便唯大人馬首是瞻了!”

楚暄見他心情愉悅,為自己撐傘,他也笑了下,二人一同向宮外走去。

走了片刻,楚暄莞爾詢問道:“即便是不想從軍,聶大人怎得不争取一下留在稷兒身邊?在我這可謂是大材小用了。”他一邊說着,心中又回憶着方才甘泉宮中宣太後對自己說話時的神情。

二人此刻已出了鹹陽宮,步入鹹陽城主幹大街。

臨近歲末,街上的小攤小販早早收工,都回家張羅着過年。

天上飄着細雪,聶施打着傘,看着楚暄揚唇道:“其實是我主動找王上提出要做您的下屬的。”

“?找稷兒?”楚暄不解地看着他。

聶施點頭,沉吟一瞬,緩緩道出:“早在惠文王在位時,他便想創建一支暗衛組織,不同于傳統的禁軍,這個組織是效忠于君王與其心腹大臣的。

其實在商湯時期就有這樣的暗衛組織,直到西周末年諸侯割據,這種組織才逐漸散了。”

“您是說惠文王在世時也想重建這個組織?”楚暄疑惑,“是您部下的那些禁軍嗎?”

聶施搖頭:“不,隻有我是,那些禁軍隻是普通的士卒,且這暗衛組織最初也不是惠文王提議的,而是一名已故的妃嫔與之說的。”

楚暄聞言一愣:“此女子定非等閑之輩,那除了您以外,其餘人呢?”

“其餘人分布在各國,有的如我一般在宮中輔佐君王,有的遊走于世間做江湖遊俠。這組織的統領一共十六人,他們都隐匿了身份,我隻在魏國見過其中一位。”

聽到這,楚暄鬼使神差地想起莊子說的話,問了出來:“這十六人可是在尋找這世間的天下共主?”

聶施一怔,看着楚暄,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沒有回答他,突然話鋒一轉:“楚大人可聽過,天丹十六門?”

“天丹部?”楚暄疑惑地看着他,那日在幻境中的記憶再度浮現于腦海中,“聶大人也去過雲夢山?”

“我沒機會去,但我祖父去過。”聶施揚唇,看楚暄的神情更加笃定。

“那這天丹十六門,又是何意?”

“楚大人既知這天丹部,那應該也明白,當年商湯的大祭司伊尹将天丹部族分作八個門派,各門派對應着一個卦象。”

楚暄想起那日在幻境中的壁畫上所見,點頭,又聽對方道:“再到後來,周文王姬昌續寫了易經,在武王滅商後,姜子牙受命成為天丹部的統領,他按周易中的‘下主上客’理論将八個門派分割為‘上’‘下’,天丹十六門就此誕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