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下這個故事的第一個字,到今天發布後記,一共過去了三個月。6月17日,我躺在仙本那的一間水屋裡,因為太熱而失眠,隻能聽着海水從身下流過的聲音放空思緒。在這個夏天終于到來的時刻,我決定開始動筆這個已經構思了一周的故事。
其實上海的夏天來得很早,5月中旬就已經可以被稱為氣象意義上的夏天。可當時的我正在為畢業論文的反複修改和出國留學的語言成績焦頭爛額,所以我的夏天還沒到來。
入坑尖子班純屬偶然,這段經曆甚至可以稱得上邪門。5月27日淩晨,我在小紅書上刷到了姜凡返場,也就是砷化镓的那一期視頻。鬼使神差之下,我點開尖子班系列的合集,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為什麼我對這個日期記得如此清楚?因為這天中午,我就要迎來自己的第五次語言考試,結果我躺在考場附近的酒店裡,看尖子班看到了淩晨三點多。
考試當天就能出成績,不出意料地沒通過,又白花兩千多,之後還需要再考。距離畢業答辯剩下半個月,我的論文也還沒定稿。回到學校後,我痛定思痛,把半夜沒看完的視頻全刷完了。雖然這是一組如果我當專業課作業交上去,絕對會被老師痛罵一頓的短視頻,但我仍然被它深深地吸引着。透過這些故事和人物,我看到自己的少年時代,也看到了昔日好友們的影子。于是我垂直入坑,在吃過百家飯,并順利地通過論文答辯和語言考試後,我也決定在我的夏天到來之際創作一篇屬于自己的故事。
在提筆寫下這個故事之前,我曾問過自己:我要寫一個怎樣的故事?
我要寫一個關于夏天的故事,一個不再是少年的故事。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小孩來說,夏天是一個特别的季節。它總承載着一件件人生大事和一場場告别儀式,而高考無疑是其中最為盛大和熱烈的那個。這似乎就是我們少年時代的落幕,也是我們為了變成大人,不得不經過的一場試煉。
可是在這之後呢?當我們不再是少年之後呢?當他們不再是少年之後呢?
長大并非隻發生在一瞬間,少年們不會在度過了十八歲生日的一秒鐘後就自動成為大人。一切都在悄然間逐漸改變着,他們也是在走出了半程後,蓦然回首時才發覺,原來自己與少年時代闊别已久了。
林羽說:“我喜歡沈以暄,但是她不知道。”
他是正文中唯一的一個真正将愛慕宣之于口的人。與少年人相比,年輕的大人們就不太擅長直白坦率地去說“喜歡”,去說“愛”,于是他們用更加隐晦的語言去表達洶湧的情感。
于是薛珅說:“你又憑什麼覺得,在這段關系中粉身碎骨,會比失去你更讓我痛苦?”
于是姜凡說:“我那個時候……在想你。”
于是李想說:“我從來就不是君子,也不想當君子……我也有非分之想。”
而對于張濤來說,“少年時就說不出口的名字,如今的他更加無法說出口”。
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喜劇的内核必然是悲劇的故事,還是一個極度放縱的肉//欲和極端克制的精神相互碰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