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北遊覺得一個人做某件事做久了,如果不讨厭這件事并且用心去做,是會産生某些類似于預感的直覺的,就像今天的這次潛水。
不太好的預感從網紅情侶和龍心怡産生争執開始,一直隐約萦繞在他的心頭。他拼命壓住這種念頭,拿出了120%的精力放在那對網紅身上,怎麼也沒想到出問題的反而不是他倆。
大概是他和龍心怡都對另外一組的兩個女孩過于放心,龍心怡引導兩人下水之後就讓她們自行下潛,到水下等待集合。兩人點頭答應,先後消失在海面上。
葉北遊和龍心怡的注意力分别放在張銘和費婷婷身上,一人一個貼身帶着兩個人下潛。下水之後兩人短暫花了一點時間平衡耳壓,随後的表現還算穩定,動作雖然有點笨拙,基本的技能還是過關的。
葉北遊暗中懸着的心剛放下,忽然聽到叮|叮棒敲擊的聲音。這是潛水員在海中傳遞信号的方式之一,用一根實心的金屬棒敲擊壓縮氣瓶發出聲響,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有時是為了示警,有時是為了分享。
急促的敲擊聲明顯是在示警。葉北遊立刻循着聲音傳來的方向尋找,發現早一步下水的陳悅和胡菲雨距離他們少說有七八米,并且還在不斷偏離下潛繩。陳悅更是明顯在往海面上飄。
葉北遊給龍心怡打了手勢,示意她照顧好張銘和費婷婷,自己轉身加快速度向陳悅的方向追了過去。
出現不受控制的上浮,說明潛水員的技術還不夠成熟,缺乏對中性浮力的掌控能力,因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在水下的深度。而随着深度變淺,浮力會越來越大,上浮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更難控制。
潛水員們把這種情況叫做“飄了”。而不受控的快速上浮有可能導緻潛水員受傷或遭遇意外。
葉北遊的速度已經很快,卻還是追不上陳悅的上浮速度。他暗中咬緊了後槽牙,全力遊動,終于抓到陳悅的手臂,強行減緩她上浮的速度。
不過這個時候,兩人距離海面也隻有兩米左右了。葉北遊考慮到整個上浮的深度并不大、潛水時間也不長,索性帶着陳悅浮出了水面。
拿開嘴裡的調節器,陳悅驚恐的表情隔着潛水面鏡也能清楚地看到。葉北遊問她出了什麼事,陳悅回答說自己也不太清楚。
“我們下來的時候遇到一點流,不算很大,帶着我倆偏離了下潛繩的方向。我們想遊回去,但我不知怎麼飄起來了,越飄越快,越着急越是下不去……”
葉北遊立刻明白了:“你的配重可能有點輕,加上你的中性浮力掌控不好,第一次下潛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你上次潛水是什麼時候?”
陳悅想了想:“去年十一月。”
葉北遊算了下,也是四個月前了。他記得陳悅的經驗不到50潛,如果沒什麼運動天分的話,确實還稱不上是個成熟的潛水員。
他安撫了對方幾句,給了一點技術上的建議,又問:“那你這一潛還下不下了?”
陳悅忙說自己沒問題、還想繼續下潛。葉北遊點了點頭,從自己的潛水背心口袋裡拿出一磅的備用配重,放進陳悅的口袋裡。
“我給你多加一磅配重,讓你至少不會再飄上來。等你習慣之後,可以把這塊配重去掉,或者繼續留着。”葉北遊解釋道。
再次下潛時,陳悅的表現還不錯,心态也較為穩定。葉北遊卻感到自己左腳的神經又在抽搐着隐隐作疼。
可能剛才為了追陳悅,遊得太過用力。葉北遊想着,有意放緩動作,盡量讓神經舒緩下來。剛開始就頻繁出狀況,的确不是什麼好征兆。
可是總不能跟潛水員們說“今天好像有點不順、打道回府吧”。潛水這項運動跟任何運動一樣,取決于參與者當天的身體狀态甚至心理素質。既然是許多人一起參與的運動,大家狀态有好有壞、進展有快有慢,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小隊彙合之後,葉北遊用手勢告訴龍心怡可以出發了。跟陳悅一起來的胡菲雨歪歪扭扭地遊過來跟她彙合,張銘手裡拿着Gopro,費婷婷用叮|叮棒插在海底的沙子中固定身體。
真是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小組啊。葉北遊看這四個人的狀态就知道自己的預感從何而來,也确信把這四個人分在一起是正确的安排。
水平相差懸殊的潛水員如果安排在同一個小組,結果可能是大家都不高興。
今天的第一潛隻是适應和摸底,潛點的難度是最低級别。看幾個人磕磕絆絆的表現,葉北遊不得不考慮後續的行程安排必須給兩組人分别制定不同的計劃。
要是讓提姆帶領的那組老潛水員們每天都玩這樣的潛點,他們肯定會覺得無聊。可是讓他們覺得有趣又有挑戰性的潛點,這一組的四個人肯定跟不上,勉強嘗試反而可能遇到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