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太子回宮之後,連衣裳也來不及換,便去求見皇後。正巧皇後和皇帝一道用飯,聽說太子求見,便忙令他進來。
見太子行色匆匆,皇後笑道:‘謹兒可曾用過飯?留下來一道吃罷。’太子一撩衣擺,伏地行禮,大聲道:‘父皇、母後,兒臣此次是為求旨賜婚的!’
‘哦?’皇後聽了又驚又喜,‘謹兒,你終于決定成親了?’皇帝也動了動,高深莫測的瞧了過來。
太子仍跪在地上,道:‘兒臣前些日子險遭無妄之災,得一娘子相救方幸免于難,此女慶毓令淑,望藹高華,堪為良配,兒臣一見傾心,欲冊立為太子妃,求父皇母後恩準!’
‘什麼!’皇後一下子豁然站起,又驚又怒:‘你···你這樣做将明玉置于何地?我不答應。’太子低頭道:‘兒臣心有所屬,太子妃不能再許他人了。’皇後指着他一時竟說不出話。
‘且慢。’皇帝發話了:‘太子,那女子出身哪家哪戶,身世如何?’太子回禀道:‘回父皇,此女姓盧,其父早逝,微有薄名···’
待聽完盧明清的身世,皇後更加不願:‘這小戶之女,如何入主東宮,執掌内務?’至于盧父的文名,對皇家來說也不值一提。可太子一樣固執,他苦苦哀求,就是不肯起來。
皇帝感興趣的問道:‘太子,此女家世不顯,也沒什麼助力,你可是認定了?’太子道:‘兒臣貴為太子,難道還指望妻子的家世嗎?再貴也貴不過我們自家,隻要人好,比什麼都強。兒臣難得遇到一個合心意的,還請父皇母後成全。’
皇帝聽了大笑道:‘說得好!那就依了你吧。’太子大喜道:‘多謝父皇,多謝母後。’皇後雖是滿心不願,但她既沒有強硬的性格,也沒有得力的手腕,自然拗不過丈夫、兒子。隻得勉強應下,心中有氣,便不舒坦起來。次日便稱病宣了太醫。
皇帝得知便派人訓斥太子。說是訓斥,其實也是不輕不重的敲打了幾句。太子恭敬的聽了,面上惶恐,心中卻很淡然。因為他已經明白,即使皇帝看重自己,将自己視為繼位的不二人選。但如若自己時不時犯些無傷大雅的過失,皇帝也是樂見其成的。君父君父,君在前父在後,其中帝王心術,一言難盡。
聽過了訓斥,太子忙去坤甯宮探望皇後。皇後雖人不夠精明,但對自己卻是真心疼愛。一入内室,見皇後也未着意梳洗,面色有些蒼白,太子問安道:‘母後覺得怎麼樣?’
皇後見他來,哼了一聲道:‘罷了,虧你還記得我這個母後。’太子屏退衆人,上前握着皇後的手道:‘娘,你怎麼又糊塗啦?之前見那高人,高人曾說過我今年有一生死大劫,如能度過便可萬事順意!而高人還說我度過大劫,見到的第一人便是我日後的佳偶。盧娘子助我度過此劫,又是我此劫過後見到的第一人,這不是老天注定嗎?母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皇後見太子提起高人,心中也有動搖,但還是堅持道:‘可是明玉,明玉等了你這些年,我隻是可惜···’太子聽了突然傷心道:‘母後心裡隻惦記着明玉,對她關心更勝過我。為了讓明玉開心,母後甯願委屈兒子。此事可是關乎兒子前程大事,母後難道不肯稍稍顧惜一下兒子嗎?’
皇後聽太子這麼一說,驚道:‘哪有此事?你是我親生兒子,是我十月懷胎辛苦得來的。我當然最記挂你,明玉,明玉隻是我的外甥女。我雖然也在意她,但哪比得過你?我兒,你怎麼會這麼想?’
太子道:‘我記得八歲那年,我和明玉一道病倒了。母後隻不過吩咐了内侍幾句,卻一直守着明玉。那時我便知道在母後心裡竟然看重明玉更勝過我。’
皇後急急分辨道:‘啊?那次,那次是太醫說你要靜養,不要有人過多打擾,而明玉一直哭着喊娘,我才守在身邊安慰她的,再說我也遣了趙嬷嬷一直看護着你,她經驗豐富,還時常會向我禀報你的病情,我才忍住沒有過多去看你,怕打擾你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