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清又請他們喝了荷蘭水,細細問了河南的情況。與其叫河南大災,不如叫河南□□,河南本是種糧大戶,但連續幾年的幹旱和缺水,今年又鬧起了蝗災,河南顆粒無收,幾千萬人忍饑挨餓,四處逃荒。
有些身懷正義的商人将此事上告政府,可惜當政的當局并不想承認此事。不僅在河南等交通要道設立的關卡,檢查阻止災民外逃,還不停的在河南搜刮存糧。
河南餓殍遍地,死者不計其數。大公報将此事登上報紙,卻惹怒了當局,不僅報紙被收繳,而且還被停刊了。好在此事終于為公衆所知。河南商會會長泣血哀告,懇求各界捐款相助。名伶常玉香連開了好幾次義演,籌集善款為河南災民捐助。
盧明清大概了解了情況。少男少女們也繼續去募捐義賣了。盧明清沉思一會兒,對首陽說:‘等會兒我們去河南商會看看。’
盧明清為什麼這麼在意河南的事呢?不為别的,隻因為武帝之墓就在河南。也就是說河南将是她完成任務的主要地點,此時這裡卻鬧起了饑荒,盧明清自然要弄清楚情況。
兩人乘車到了河南商會,要見會長。商會裡的人雖然面色焦慮,但是還是很有禮貌的将他們請進了會客廳,上了茶水。略等了一會兒,便見一個兩鬓斑白的老人大步走了進來。隻見他身材高大,雙目霍霍有神。
雙方互通了姓名,這位老者便是河南商會的戚會長。戚會長開門見山的問道:‘聽說兩位有事找我,不知有何事。’盧明清道:‘我們聽聞了河南饑荒一事。所以專程過來捐款。’說罷,盧明清看了首陽一眼。首陽會意的拿出了一個木盒,裡面沉甸甸的裝着十根金條。
戚會長見了,十分感謝道:‘多謝兩位仗義。如果這次回到河南老家能多救幾個人出來。都是各位仗義相助。盧明清道:‘我還有些疑惑,不知商會将如何赈濟災民。’
戚會長道:‘我們已經聯系了不少商家,會将籌集到的善款購買各種糧食,專程運到河南去。分發給災民,并設立粥場。’盧明清想了想道:‘我還有一個要求,如果會長能做到的話,我可以再捐十倍的黃金。’
戚會長并未欣喜,隻是凝重的說道:‘不知盧小姐有什麼要求?如能做到,我們自當盡力。’盧明清道:‘很簡單,我也想買一批糧食。到時和你們一起同赴河南赈濟災民。’
戚會長聽了十分驚訝道:‘不是老朽推脫,隻是河南如今已成了人間地獄,慘絕人寰。條件也非常差,盧小姐去了那裡恐怕會十分不适。再說,河南是我的老家。受苦受難的都是我們的鄉親。我們有了善款自然會盡心盡力,絕不會有人借此牟利,這一點我可以保證,盧小姐也可以派人來監督。但是親自前往恐怕不太妥當。’
盧明清很堅決的回道:‘這便是我的條件,戚會長隻說能不能吧。’戚會長停頓了一會兒方道:‘罷了!盧小姐既然這樣堅決,我們可以一起同行,如果你在旅途中有所不适,隻管跟我說。到時候我再安排你回轉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