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尋話音剛落,就見崔餘用力點了頭。
“對,劉老師,我不準備出國了。我想留在國内。”
劉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沉默一瞬,又看向崔餘,“留在國内是好,國家建設正是用人的時候。不過我聽說你出國是為了讀研,年輕人多深造多學習也是好的。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呢,你有這個實力,家裡人也可以提供經濟支持,為什麼就不去了呢?”
“讀研我在國内也可以讀。”崔餘緩緩道,“但相比什麼出去見見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更想留在國内。說實話,劉老師,我自出生起,就在我們老家的小城生活,然後又來到這裡,祖國那麼多大好河山,我都沒有見過。我覺得我還是先看完國内的花花草草,再出去吧。”
劉尋聽完笑了,“你如果這麼說,那你這一輩子估計都出不去了。還看完祖國的花花草草呢。不過,”
劉尋頓了一下,繼續說:“你家裡同意嗎?”
劉尋在給崔餘辦手續的那段時間,也多多少少了解了崔餘的家庭。
崔餘家裡的發家,說的是她姥爺那一支,要往上數三代了。
具體情況,劉尋摸不準,好像一開始是開了幾個店面,後來國家經濟形勢好了,順勢成立了慶東公司。
他們做的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意。前段時間,劉尋去配新眼鏡,在街上轉悠的時候,還看到了一家眼鏡店,新開的,就叫慶東眼鏡。劉尋不知道這慶東眼鏡和餘慶東有沒有關系,但是在這個城市裡,但凡和慶東倆字沾邊的,估計都跑不了。什麼慶東動力、慶東建築等等。
“慶東”出自崔餘姥爺的名字,據說現在他們家的産業已經由餘慶東交手給了他的獨女---餘晚。
在餘晚的操作下,成立了慶東公司,今年本地開發的商品房,也挂上了慶東控股四個大字。
劉尋見過餘晚一次,笑起來十分溫婉的一個女人,不笑的時候吧,又讓人覺得難以接近。
那次餘晚來學校,就是處理崔餘出國手續的事情,來的匆匆,雷厲風行的,辦完後掃了一眼崔餘,崔餘就乖乖跟上去了。
所以突然不出國這事,劉尋聽着有點不靠譜。都準備那麼久了,怎麼說不去就不去了。所以他隻能再問一遍,“你家裡同意了?”
崔餘微笑着,沒有回答劉尋的問題,單刀直入:“劉老師,我來之前問了問同學,他們有的已經拿到報到證了。好像做什麼的都有。”
劉尋點頭,“你們這個專業吧,除了那些理工科專業的崗位不好進,其他的服務類、管理類都能上。”
劉尋被這麼一打岔,忘記問崔餘的問題,從文件夾裡拿出崔餘的簡曆,仔仔細細看了起來。
崔餘沒有再催,安安靜靜站在一旁。
幾分鐘後,劉尋開了口:“你老家是清城的?”
“對。”崔餘點頭,“一個小縣城。”
“我看你高二才轉學過來,然後考上的大學。”
“是的老師。”
劉尋點點頭,看向崔餘:“你知道的,現在就業形勢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想留在咱們這座城市,有點難。不過……”
這一屆畢業生的工作差不多都安排完了,留在本市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發回老家。其實劉尋倒是覺得回老家也不錯,工作穩定,壓力也沒有那麼大。隻不過崔餘這件事比較難辦,她簡曆上老家是一座小縣城,她家人都在本市居住,工作自然也要留在本市才好。可是本市工作崗位少,好的崗位更是寥寥無幾。
劉尋琢磨着工作這事應該對餘家不是什麼問題,他正想和崔餘說一說,或許能請她姥爺出面,可還沒開口,就被崔餘截斷了。
“劉老師,我要回清城,我想回清城。”
劉尋微微一滞,還以為聽錯了。
“我記得你爸媽他們都在本市,你自己一個人回老家做什麼?”
“我想回去。劉老師,你能不能幫忙看看我們老家還有沒有崗位?”
劉尋松了口氣,點頭道:“你如果要回老家,還好辦一些。小城市哪哪都缺人,大家還都不想回去。前段時間還有單位打電話來問的。你這樣,小崔,你給我留個電話号碼,我弄清楚了,就給你打電話。”
劉尋遞給崔餘紙筆,崔餘寫好後,又道:“劉老師,這件事麻煩您操心了,我這幾天也沒事,也會多來學校打聽消息。”
“行,你放心吧,有機會我一定給你留意。”
崔餘此行順利,辦完事後和劉尋說了再見。
劉尋一人坐在辦公室,慢慢喝着茶。他手裡還拿着崔餘的簡曆,心裡就犯嘀咕:出國多好的機會,這孩子說不去就不去了。還要回老家。大家都不想回去的地方。
這正琢磨着,手邊的電話響了,劉尋接起電話,又是報社打來的。
近年來大家讀報興趣盎然,走在街上也随處可見人人手裡一份報紙。尤其是晚報、周末報刊及都市報問世之後,排隊訂閱報紙的隊伍越來越長。現在這種現象也蔓延到了小城市,各地紛紛創刊創報,報社急需人才。但好多人才都湧進了大城市的報社,小地方招人招不到,這電話就一通通打來,劉尋這一段時間已經接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劉尋無奈嗯嗯應了幾聲:實在沒辦法嘛,學生都分配的差不多了,你也知道,大家都想去機關單位,報社多苦啊,尤其是下面的報社,工作條件也差,人員緊缺,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哎,我不是不推薦,我推薦了啊,可很少願意去的嘛……
*
崔餘回到家時,一片安靜。她靜悄悄走進去,又靜悄悄換鞋,直接上樓。
剛走到樓梯拐彎處,崔餘眼前出現一片黑影。
她擡頭看去,正是餘晚。